
本 文
問曰:云何觀心稱之為了?
怎麼樣來觀究我們這心,才可以真正的了義?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所有的一切實相呢?要怎麼樣來觀這心呢?
答曰:菩薩摩訶薩,
菩薩全名叫做菩提薩多,菩提就是覺,薩多就是有情,這覺悟的有情眾生就是菩薩,因為看到眾生在六道裡輪迴,不忍心而發願要度眾生。摩訶薩就是大菩薩的意思,菩薩有很多,有大菩薩、有十地菩薩、有八地菩薩等等,這裡統括這些發心的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心經》裡告訴你,這裡也告訴各位,所有開悟的聖人都是心經的境界,你要開悟也一定要經過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我們打坐的時候叫你不要有境界,要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過程叫做「行深」。惟有這一條路才可以照見五蘊皆空,我們的心就因為心猿意馬,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一下子想南、一下子想北,沒有辦法了義啊!有的沒有的拿來想,別人的事也拿來想,不會想自己的生死大事,宣化上人經常說:「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管。」所以一定在行深的過程才可以達到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就是自性的智慧,因它涵蓋很多的智慧,所以不翻,在佛經裡就用般若代表很多很多的智慧,有觀照般若、有自性般若、有文字般若等等,可以觸發你思考的,可以觸發你參究的,都是在般若裡面。你煮飯也可以煮出智慧,炒菜也可以炒出智慧,開車也可以開出智慧,都可以,因為都是從實踐中而來。包含我們心的會心般若裡,要達到自性的般若一定要行深,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所以禪宗是透過打坐而達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淨土唯有在死的時機點,用念佛法門一心不亂念佛,直到現真心。你過得了這一關嗎?平常這麼忙,死的時候念佛,趕快拼拚看能不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所以死後這九個小時,你可以一心念佛嗎?你有把握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嗎?你要真有定力,升西就有望。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心經》裡告訴你,這裡也告訴各位,所有開悟的聖人都是心經的境界,你要開悟也一定要經過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我們打坐的時候叫你不要有境界,要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過程叫做「行深」。惟有這一條路才可以照見五蘊皆空,我們的心就因為心猿意馬,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一下子想南、一下子想北,沒有辦法了義啊!有的沒有的拿來想,別人的事也拿來想,不會想自己的生死大事,宣化上人經常說:「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管。」所以一定在行深的過程才可以達到般若波羅蜜多。般若就是自性的智慧,因它涵蓋很多的智慧,所以不翻,在佛經裡就用般若代表很多很多的智慧,有觀照般若、有自性般若、有文字般若等等,可以觸發你思考的,可以觸發你參究的,都是在般若裡面。
你煮飯也可以煮出智慧,炒菜也可以炒出智慧,開車也可以開出智慧,都可以,因為都是從實踐中而來。包含我們心的會心般若裡,要達到自性的般若一定要行深,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所以禪宗是透過打坐而達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淨土唯有在死的時機點,用念佛法門一心不亂念佛,直到現真心。你過得了這一關嗎?平常這麼忙,死的時候念佛,趕快拼拚看能不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所以死後這九個小時,你可以一心念佛嗎?你有把握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嗎?你要真有定力,升西就有望。
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也就是宇宙的元素,宇宙所有的生成就是由這四大元素所形成的。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們根塵所感受的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這一些它本來空性,一切是空寂的,昨天,昨天過了,這就是空寂。你剛剛在家裡,來到講堂的過程也是空性,等一下你聽完經回去,這一個過程又沒有了。一個禮拜一個禮拜過的很快,閻羅王已經寫信告訴我們,一下子就老了,你要趕快用功啊!不然一下子就輪到我們每一個人了,最近聽到的都是五十幾歲就往生,所以隨時把這死字掛在額頭上,你的心才會思考,而慢慢的把一切放下。
四大跟五陰空寂無我:我們經常說,我我我、你你你,為什麼有這個我?今天晚上你就參一件事情,回去睡覺的時候把全身上下找一個我,看看什麼是「我」。
眼睛有眼睛的名字,鼻子有鼻子的名字,嘴巴有嘴巴,手有手指頭、大拇指,每一部位都有名稱,肚子有肚子,衣服有衣服,什麼都有名字,全身上下就找不到一個我,你試試看,所以我們的名字也是一個名稱,你這一生姓張、姓黃、姓什8麼,下輩子不一定是同樣的姓,歷代祖先也不一定,從這裡參究,去找一個「我」。這「我」是很抽象的,我們長期被「我」給騙了。
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
要徹底了解我們這心的起用,造作都是由心來的,所以本來無一物,都是心所生出來才有一切一切的境界。那我們這心的起用,有兩種的差(ㄘˊ)別,在佛教裡,這「差」字 為什麼念ㄘˊ?在金剛經裡也有『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差(ㄔㄚ)別就有高低,差(ㄘˊ)它是平等的,平等法沒有上下的分別。
云何為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
心有兩種,差在哪裡呢?一是清淨的,一是汙染的。這兩種心是怎麼樣?它自然本來就這樣,本來就有的,你為什麼要去消滅它呢?所以告訴諸位在禪堂上,就是讓它放下就好,假心、妄想就讓它放下。記得我十八歲時畫了一張畫,落款『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苦跟樂是同一個境界,它是生滅法,都是由心生起分別。
我們淨心也具足,染心也具足,這些本來具有的,我們的靈裡面它有識心、有識根,那本具有的,我們都藉假緣而合和。比如說你去投胎,就是藉父母的因緣入胎而合成的,它是互相因待的,因待就是對待,所有的一切都是對待而來,我們才說世間法都是相對法,而出世法它是絕對法,要徹底清淨才可以了脫生死。
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
因為淨心就可以恆,是長的意思,恆就是永遠、恆常,淨心恆樂要具足善的因。我們有這染心就會有妄想,而造作一些惡業,所以要往善的部分來學習也就是這個道理。
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
你不去染著就是聖,要怎麼修?不染濁著就是心不住,應無所住就是不染。所以禪宗有一句話:「百花叢林過,片葉不沾身。」你就不要去染,一旦接觸了你要無心。船過水無痕,過了就好不要去染著,不要再沉溺於染性裡面,過了就好。為什麽佛教用荷花來表法,荷花就是出汙泥而不染,在染塵裡花不染著汙泥就在表法。慢慢的你就可以通達佛教所有的一切,就是叫你不要染。你要是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你就有智慧了,可以徹底的清淨。
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
就因為你不去染著它,染著它,你才可以慢慢的遠離一些惡業,沒有了惡業也就沒有苦痛,就可以證到涅槃樂,也就是極樂。極樂也就沒有樂,沒有樂就沒有苦,苦樂對待的,所以佛家所講的極樂,『極』它就代表沒有苦也沒有樂,這就是在教理上最精華的表法,極就是到最極致了。
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為凡。
我們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墮落到染著的心裡面,什麼都染,沒事你也要跟人家湊一會,那邊也要攀一點緣,這就是染著因而造了很多業,這些業就把我們給纏覆著。「業」我們也看不到啊!結交很多朋友的時候,這邊來通電話你要去應對,那邊要參加什麼,這邊要參加什麼,這些雜事雜務就把你纏覆著,你就被綁而沒有辦法跳脫,沒有辦法跳脫則名之為凡,就又落在六道裡輪迴染著而迷迷糊糊。
今天「法界衛星」來講堂訪問,問了幾個問題,第一問生活與佛法 那是以前在屏東演講過的題目。第二他問生跟死。我回答他:生跟死啊!事實上只是一種現象而已,我們人,生了會死,死了又生,這樣重複。所以我說:生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輪迴,生生死死永遠沒完沒了的在輪迴裡才可怕。所以生死並不可怕,輪迴才可怕。生死有什麼?生了又死了,將來又一個生,我們因還沒有看到那個生就會怕,對將來,人沒有智慧就會懼怕,所以學佛要徹底,死不可怕,再換另外一個身體而已,問題在於怎麼樣才能跳脫輪迴六道門。學習才是我們學佛的重點,而不是想要怎麼生到一個好的地方,那都還是在夢裡,最精采的就是要你覺醒過來,徹底的把生死根本了斷,根本在於你的心叫它不起無明,不起染心,放下啊!
沈淪三界,受種種苦。
三界也就是我們的貪瞋癡,我們的心都被外面所有物欲橫流而干擾,墮落在貪瞋癡裡面,貪瞋癡就成為六道輪迴的一場大戲,而不曉得原來無所得,都是虛妄的。你貪什麼?這整個世界都給你,你也只能吃三餐而已,你當了石油大王也是吃三餐而已,所以要看得破、要有智慧,不然就會沉淪在三界之中受種種苦啊!
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
為什麼呢?從哪裡才會這樣呢?就因為你有染心,佛教有很多名稱,真如體就是如來藏,我們就是被第七意識跟六根所包覆著,而不曉得原來我們的心體裡還有摩尼珠。摩尼珠也就是我們的真如體,被無明給包覆著所以真如體現不出來。觀世音菩薩像後面的光就是真如體。諸佛菩薩像後面都會畫一個圓圈,那個圓圈就是真如體,你現在沒有現出,所以你還是眾生,你若把真如體現出來那就是佛菩薩了,這麼精采。怎麼用功?就『放下而已』,讓妄想執著不起,達摩祖師論講得清楚扼要,讓我們有了用功的方向。
我們經常看到經典都講波羅蜜多,波羅蜜就是到彼岸,這個講法很抽象,所以這裡再告訴你,我們從染地、從六根、六塵、第七意識要到真如體的這個過程,須要用般若智慧,來到這如來藏時就是波羅蜜,就到了真如體的彼岸。波羅蜜就是在講你要行深般若,行深了之後才可以達到這「真如體」。到了真如體的彼岸。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
在《十地經》裡面講到,所有在六道有心的眾生都一樣,身裡面都有金剛佛性,如來藏就是金剛佛性,所以《金剛經》這金剛二字就在講你的如來藏,為什麼?因為我們的靈是不生不滅的,不會死的,火燒也燒不死,水淹也淹不死,靈是不會死的。過去祖師大德演給你看,每一位都不怕死,為什麼?他不怕死,因為死的是身體,靈是不會死的,所以他不怕死,死反而是消了業報體,身體是果報體而已。我們的靈像金剛一樣是不會壞的,這是我們真正的佛性。
它好像日輪,什麼是日輪?中午看太陽,帶個墨鏡看太陽,太陽的周邊有一圈光暈,就是日輪,旁邊有亮亮的光,我們的金剛性體就像日輪一樣。
體明圓滿,廣大無邊;
性體就是真如本性,它盡虛空遍法界,你 沒有辦法去體會,原來佛像原來佛像後那光圈就是我們心體的表徵,我清楚的告訴你,佛光普照那佛光就是我們的自性光,如來藏的清淨就是佛光普照。這世界、這宇宙不是佛光普照嗎?天天都是光照耀著法界眾生晚上乃是地球的陰影所造成的,宇宙都是白天啊!各位有沒有想過,宇宙都是白天沒有晚上,晚上是自己的陰影,自己所造成的。我們的心體是圓滿的,它是盡虛空遍法界。那為什麼現在見不到?
只為五陰重雲所覆,
就因為我們的心體被色受想行識覆蓋住了。你現在長得瘦瘦高高的,那就是被五蘊裡的執著給綁住了,你就長成那樣,若能放柔一點就會長肉了。所以你的心主宰著一切,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
如缾內燈光。不能顯現。
就好像什麽呢?缾它是裝水的陶器,就像把一盞燈放在餅子裡面,那燈光不能現出來,你要把餅子打破,那光才會現出來。所以我們學佛就破五蘊,才可以顯現出如來心體。
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
在《涅槃經》也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眾生都具足佛性,就因為我們被無明蓋住,所以來聽經聞法就是要來學智慧,用智慧參透,你就成佛了在那邊作法會,作到死還是成不了佛。這裡告訴你,你的心具足一切,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權法,幫助你入道的方法,你用密宗那一套也成不了佛。為什麼?因為成佛只要把妄想執著放下就好,不需弄一大堆法術。『持咒』那只是感應的過程,你要有所成就還是得靠自己的心體。一切離心所說法,說能夠怎麼樣、怎麼樣,那都是無明外道法,惟有從心入才是實法,實實在在的念佛,你念佛的時候是心在念,這就是實法,怎麼會是他法呢?你在打坐的時候,就是心在對待,那不是實法嗎?是真槍實彈的啊!憑著自己的力量,從心裡面了解自己的心,從心下手是最簡明的,不要盲修瞎鍊了,不要浪費時間。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今生今世趕快讓自己具足智慧,失去這個因緣很難再遇到,在八難裡佛前佛後沒有正法,所以你在累生累世要真正遇到一位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你要感謝自己累生所作的因緣。今生你有幸就要趕快用功,勸勉你,不然……,時間如梭。
佛性者,即覺性也。
佛性,也就是我們會心的覺性,一個感受而已啊!這樣講你就更能夠了解,心性的感受而已,我講的你通達了,那就是覺性。覺性也就是你的佛性,你的真如本性啊!
但自覺覺他,
你通達,你自覺了,自己覺悟了才可以叫別人覺啊!自己不懂你要怎麼教人呢?到處都是用識心在說法,所以我才勸勉諸位要看祖師大德的書,他們是過來人,你學佛法若不找過來人,哪裡可以學得到正法呢?
我這樣比喻好了,一個人誇說自己多會畫畫,你找他學畫,事實上,他自己都畫不好,你去找他學畫,那你不是請鬼拿藥單嗎?一樣的道理,現在就因我們被外相所迷,聽人家講就跟著跑,也不會參一參,都還是盲修瞎鍊啊!的確是要過來人來導引才不會走錯路。自己能夠清楚了,才有本事叫別人跟你一樣,所以自覺覺他。
覺知明了,則名解脫。
你若能夠清楚了解,那才可以真正得到解脫,我對來禪修的同參道友也這樣講,你那「清楚明白」的心才是;你說:「我死了之後就睡著了。」那我告訴你,你迷了。你一睡著就是六道輪迴,很簡單。你要怎麼分別西方極樂世界跟六道輪迴?告訴你,你死的時候要是感覺睡著了,那就是六道輪迴,你若清楚要幹什麼,那就升西有望。
一心不亂就是清楚明白,不是睡覺的,你要有那個本事不睡覺。你感受像睡覺就一定落到業力,隨著業力走就是中陰身,告訴你,涅槃跟睡覺不同就在這裡,涅槃不是睡覺;你要是睡覺就入六道,這分界點在這裡。你要「清楚了然無所求」,那就是涅槃;你要是睡著了迷迷糊糊,就是六道。睡覺就不能解脫,你要「清楚了然無所求」那才是解脫。這麼講你就可以覺知清楚自己的心。你打坐的時候,裡面那心會起作用的,叫它不動,身體就徹底捨了像死人一樣,這樣才能真正的解脫。
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去作善?為什麼要捨惡業呢?達摩祖師清楚的告訴我們,善根是覺悟之路的根本。你若沒有善心,那麼執著、固執,人家有好的你也得不到,你就失去那可以啟發智慧的因緣。你不種下惡果就不會往三惡道去了。一定要善為根本,你才會有覺悟的心,才有慈心。學佛很需要有慈心,心若慈悲就能柔軟,就不會與人有所對待。你若沒有善根就沒有因緣可以聽到正知正見,所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那才會有因緣,能夠覺醒自己。
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
就因為我們有覺悟的心,可以一碰到觸緣,就給自己善念,人家即使犯錯也會包容,慢慢養成自己的心可以涵容一切。所以我才經常說:「學佛就是在學忍耐。」為什麼?你有忍才可以長出諸功德,德就是從忍而來。你原諒了別人就有德,你忍了就有德、你讓了也有德。你到處跟人家爭、跟人家搶,那有什麽德可言。
我們學忍,不要發脾氣,所以忍是最精采的。我今天剛好看萬佛聖城的金剛菩提海月刊,恆實法師說他師父宣化上人到美國的時候說:這世界上什麼人最難教化?美國人最難。美國人不好教,所以他到美國之後,第一就教他們持咒。持什麼咒呢?「忍耐忍耐娑婆訶」就一直忍耐,什麼事情就忍耐忍耐娑婆訶,就念這個咒,這咒啊!就可以讓你有功德,你什麼都不跟人家爭就忍下來,那就可以顯現你的功德樹,將來幫助你能夠成佛。
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
你能夠忍,慢慢的忍久了之後,自己的心境調柔下來,就可以慢慢往覺醒這一條路來成就,因為你已經有基本的功夫,基本功夫就是忍耐、就是定力,有了定力之後得到寂淨的果德,可因此而成就,也就是成佛。
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如是,就是如這樣的不起任何的疑心來觀照你的心、來省察你的心,這樣是最究竟的為「了(ㄌㄧㄠˇ)」就是究竟,我們講中道了義,了義也就是最究竟的、最徹底的。
在儒家講中庸之道,在道德經裡也講中道,學佛就是中道了義,把一切諸法的意義徹底給了了,這了就是最究竟的,你徹底參到底,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宇宙最徹底的實相「什麼都沒有」,既然什麼都沒有,你計較什麼呢?本來無一物,就什麼都沒有嘛!所以最徹底的、最究竟的,就是這個『〇』無生法忍,什麼都沒有,不要生出任何 一絲一毫的雜念、妄想,所以這就是名為「了」。這宇宙,你把它參到最後面、最徹底之後,才會死心!什麼都沒有。
宣化上人有一說,人類最笨的一件事情,是跑到月球上撿一顆石頭回來。四大裡它是屬地大,石頭還是石頭,月球的石頭跟地球的石頭本質上是一樣的,是混塵所結合的。我之前也不死心,很喜歡玩,一生也很貪玩,可是就因為知道原來是這個樣,就算了啦!放下,因為已經知道這宇宙都是虛妄不實的,才能夠徹底的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