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癌症的預防、與癌共存
書籍目錄
五、癌症的預防、與癌共存

五、癌症的預防、與癌共存

Bg D46

問:前面提及「與癌共存」之語,但以常識判斷,實難令人信服,是否真有此可能呢?

  答:十七、八年前,發生一件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的事情,對方為當時六十二歲,喜愛花草的男性友人,由於我的極力勸告遂於晨起後利用散步、冷水冲頂的健康法過著正常且規律的健康生活。

  某日,當我從事平常研究工作時;忽然得知其遭遇交通事故,驚訝中連忙趕往醫院,由於他頭部受到撞擊而昏迷不醒,不久便告死亡。而院方為了確知其死因便解剖遺體,竟意外地發現此人的食道、胸部、淋巴腺等部位長出若干個癌症病巢。


  令人疑惑的是他在生前如此地精力充沛、神采飛揚,從無罹患癌症的徵象,經過一番思量,腦中逐漸現出「與癌症共存」的意思,換言之,一個人即使罹患癌症,只要不刻意地注意它,過著規律而正常的生活,即使在無知中得癌也常在不覺中使癌消失,這便是人類身體的神秘之處,而由友人發生事故後,我更加地確認。


  由於往後的多方注意,在自己身旁與新聞記載中尋得值得注目的病例:
  據聞一女子住院靜待剖腹生產,由於時間充裕且醫生看到此女胸部有一顆黑痣,於是基於此女每回在診查時均十分在意的心態下將其切除,不料此黑症似乎為惡性的黑色腫瘤,皮膚癌的一種,遂在出院後傷口開始潰爛,癌症終移轉全身,不到一年便告死亡,此即是只要不給予多餘的刺激,將其置之不理即可與癌症共存,否則不幸之例。


  一位任職於醫師的女性友人亦然;數年前她腳趾長有小疣般的突出物,某日心血來潮,趁著空檔便採取部分的組織檢查術方知為如假包換的癌細胞,心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便求得教授為其施行手術治療,雖然多數人認為年輕若她者只要切除腳指即可,但由於她本人就是一位優秀的女醫生,故極為企盼切除一肢以斷禍根。


  於是手術依照個人意願,順利地進行完畢,但在數週後卻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胸部,速度之快也出乎意表,便在短時間內死亡。
  我一直在想即使確定腳指疣為癌,若不疼痛也不必過於介意,又何必刻意切除它,施行放射綫治療,不若採取與癌共存的方式以資對抗。


如上之例我深深領受癌症的預防和與癌共存的問題。

問:試問在醫師指導下,患者有無「與癌症共存」的實例?

  答:我在另一本書上曾經提過個人難以忘懷的是曾任內政部次長的白根松介。當時七十二歲的白根是在一九五八年與我晤談,言其持續食後便行嘔吐的症狀及經醫院檢查疑似胃癌的可能性。


  當年我僅三十餘歲,由於與白根年紀相距甚遠,故有祖孫情誼,心中也極想治癒其疾,倘使萬一也盡量讓他安度餘年,於是仔細為他安排飲食注意事項及第二部所述及生活全盤上的各自注意要點,並極力說服他遵守符合大自然與身體本來節奏的生活狀態,至於治療則是日後的事。


  在白根辭去次長職務與日本紅十字會理事後;更本著原有的堅強意志與超高見識,極富耐心地從事改善飲食與生活療法,晨間早起為花草澆水、享受散步與適度勞動的樂趣,飲食則謹遵早、中、晚餐為三:二:一的比率,喜好的牛排也在早午餐取用,晚餐則盡量避免,如此度著悠閒的家居生活。


  如此經過三、五年後,胃部及肝臟(因其為酒中豪傑,故肝臟機能不好)的失調也不藥而癒,在健康復原後,我卻認為「胃癌或許是院方的誤診」!


  經過二十餘年,我更視他如爺爺般的親近,然而,一九八三年七月,白根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由於高齡九十七故不定期的健康檢查實屬必要,更遑言是每年的例行檢查,然而白根卻由醫院打電話來說:「院方說今天要身體檢查,一早就實行禁食,但我想照平常吃牛排!」


  然而院方當然不可能允許,或許連午餐都要遲些才能進食,掛上電話後,我著實感到不安,然而因為事務忙碌也就不了了之。
  第二次接獲連絡是在午後三點半由醫院中傳來,令人感到寒心的是當護士到病房檢查時發現白根早已揮別人間,而我的腦海中立刻湧上造禍之因,為飲食節奏的紊亂,這就是將高齡老者腹内空空靜待數時持續檢查的結果。


  之後,我特別請求允許看白根的遺體解剖報告,竟意外地發現三十年前醫院檢查出的胃癌與腸癌依然存在,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罹患胃腸癌的白根,在實行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早餐也至少吃二百公克的牛排,午餐則吃鰻魚後亦能使得身體狀態保持得十分理想。


  由於平常的飲食生活十分規律,在年齡高達九十七,一旦用餐稍遲便會全身發抖,因此不用早餐以備檢查實為不利,而終於以悲劇收場,實堪惋惜。
  以上即為個人對與癌共存問題所做的答覆。

問:據聞醫師曾對與癌症相關的三萬六千件資料加以分析,試問究竟有何發現?

  答:根據手術後癌症仍反複三回以上再發的三萬六千件豐富資料加以分析中,得知罹患癌症其臉孔會扭曲、黑斑、皺紋、鬆弛等皮膚的老化較早,而駝背、胃部和腰突出、内臟下垂等體型產生異常,又查知心慮難安、生理痛與生理不順、肩膀疼痛、個性內向,於生理期間洗髮、喜好冷飲、易患感冒的相關資料。


  如欲避免罹患癌症,首先就必須以患者的生活習慣為前車之鑑,即使不幸得癌,也不必過於恐懼,盼望諸君能努力保持身心兩面的平衡,抱持與癌共存的信念。
  然而如何建立健全的身心?如何在罹患癌症後能安然與之共存,在自然中減少癌症的迫害?又一旦癌症惡化後將如何減輕其痛苦?


  或許各位難以相信也從沒發覺此種力量原本在我們身體中早已具備,靠著自癒力充分發揮其效用,而預防的開始在於去除癌症患者特有的飲食生活與體型 —- 當日疲勞,當日消除。最大要點乃在於不罹患感冒。

問:我感覺癌症仍是最可怕的疾病,而目前最根本的健康問題與如何預防癌症可否一言道盡?

  答:實際上我的父親與外子皆死於癌症。
  先父乃中醫師莊阿炎,患者對其猶如戀人,只要患者一到,即使想如廁也暫時作罷,而用餐與睡眠時間也極不規律,午餐幾乎不吃,忙碌時更無暇以接,因此用餐之速為其最大特徵。


  然而到了夜晚,食量特大且好肉類,一次可食盡一公斤的肉與一公斤的酒,不好蔬菜、水果偏好香辛料理,看著父親吃晚餐所洋溢的幸福模樣,身為女兒的我也勤快地烹調香辛料肉類,根本不知如此地承歡,將造成終身的遺憾。


  父親幾乎沒有感冒的經驗,然而因為缺乏運動、肩膀及背部終年疼痛,也經常感到便秘,而一旦產生便意,來了病患又將行憋住,由於持續的便秘,便有了吞食瀉藥的壞習慣。當一個人最為重要的飲食、排泄、運動、睡眠與性賀爾蒙代謝、神經平衡一一崩潰,一向肥胖的父親,也就更加地肥胖。


  當年九一八事變發生,父親應召擔任軍醫,然而一向肥胖又運動不足的他,豈能適應軍旅生活,於是入伍後三天便不支倒下,除役後返家,而後身冒冷汗、絞痛、下痢、發燒、粘液出血 …… 就此一病不起,卧病三年,骨瘦如柴直到仙逝。


  起初我誤以為父親中暑熱,而後方知為直腸癌,其後繼續研究,方知導因為飲食與生活環境,至此十分懊惱以往為父親所做的食品扼殺父親生命。這就是先前所提到的「病從口入!」的最佳例證。當時我認為父親在入伍前總算能與癌症共存,然而入伍後卻因生活環境的急劇變遷,加上精神上所遭受的衝擊,因此失去共存的平衡,終究導致癌的猖獗。

問:請問您先生也是因癌身故嗎?

  答:先夫之例恰巧與先父相反,其為瘦削型,食量小,不好肉、魚、油膩與甜食,喜愛生蔬菜與酸食,產下三女後不久,丈夫便經常感到疲勞與肩膀疼痛。
  當時得知瘦者應避免吃酸食,故利用醋製做各式蔬菜,説來諷刺,先父最不喜酸物,肥胖者喜好更能增胖的食物,而瘦者也愈好使體型削瘦的食品,這便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尤其患病前此種傾向更加顯著,應視為危險信號,例如罹患糖尿病前,用糖量會較以往多出二——三倍;患腎臟病前極力要求鹹辣味;肝臟病前則將奶油塗抹如吐司般厚,如此種種皆為病態的需求。


  先夫為先天性的虛弱體型,且容易感冒,肩、腰乃至全身經常會感到疼痛,又酷愛拌有砂糖的蔬菜湯。實際上,對於神經衰弱、體型瘦弱者,砂糖蔬菜湯和涼拌食品都應刻意避免,況且每天早晨從無間斷的飲用酸梅茶對先夫的體型亦有不良影響。


  戰爭末期逃往郊外的內雙溪時;先夫高燒不退,咳嗽且痰中帶血,醫生診斷其為肺結核,但詳細情況不甚明瞭,當時維續生命的綠黴素尚未上市,且被視為珍貴物資。


  當外子的病情愈加惡化,終至整日卧病在牀時;我赫然發現其頸部有淋巴腺腫,由於當時的醫生一致認為五十歲後才有罹患癌症的可能,因此並不懷疑此為癌症的徵兆,然而在我強烈的渴望下;院方終於同意轉到大醫院做組織方面的檢查,一心企盼早日得知外子的病情真象,孰知尚在等待結果的四星期内,外子就此病逝。


  年方三十歲的他,留下遺孤四人,二十六歲的我和腹中的另一個新生命,而檢查的結果在十餘日後確定為肺癌。
  在對照父親及外子致癌死因後,給我許多寶貴的資料,因此立志習醫,三十三歲終於通過國家所辦的醫師考核。
  三十六歲留日,並在慶應大學繼續攻讀,而後以「減輕癌症痛苦」的論文獲頒醫學博士的頭銜。

問:醫師,您所創辦的國際家族防癌連合會的原始動機是因您個人悲哀的體驗嗎?

  答:癌症所造成的痛苦,對患者本人是無庸贅言的,而癌症末期患者的痛苦也會令探病者、家人更形傷痛。另外,醫生也有醫生的苦處,他們不僅難以啟口告知病患與家屬的病況,也須忍受無法治癒患者的苦情,而我本人截至目前除了患者本身的苦痛外,其它均體驗過,為了避免造成與我相同境遇者與減少患者的人數心態下;全心投入醫師的行列,並特意繼續摸索預防癌症的相關問題,此一過程即是在一九六六年(距今二十一年前)創辦的財團法人國際癌體質改善研究會,一九七七年,更設立國際家族防癌協會,並於一九八一年,更名為國際家族防癌連合會,將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國。


  「得癌已太遲,必得事先防範」,為座右銘。
  紙風車是防癌連合會的精神象徵,這是當我乘坐飛機到歐洲的旅途上,思量著如何常保健康,如何撲滅全世界的癌時,心中所浮現幼年時常玩的「紙風車」。
  紙風車的四枚紙翼恰似春夏秋冬同時又代表東西南北,更涵蓋了全世界。中心則表示大自然的陰陽、晝夜,因此我們可以在紙風車中窺見宇宙之姿。


  能夠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自然的生活,人類才可以享有健康、長壽的生活。於是我將自己的願望融入紙風車中祈許陰、陽、四季與世界的和平能順暢運轉。
  或許在座各位都認為自己的生活法十分正確,然而倘若忽視原本應有的生活法,豈能獲得真正的健康,因此在閱讀本書後,應切實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是錯。


  祈盼各位能依照自然之姿,恢復自然的飲食生活與生活環境,常保青春健康。為此我將一切「行醫」的經驗、知識整理在第二部的「一日四診健康法」,或許每日的努力會使你心生倦怠,但為了家人與自己的健康須持之以恒,起初也勿採取過度的完美主義,量力而為,心甘情願的進行再從中取樂,一旦身體呈現出良好的健康成果,更盼望能週告各親友。

  小林恭子(主婦)

  我是現年三十五歲的家庭主婦,對於莊醫師提到許多有關女性致癌的話題感到十分受用,因此不得不抒發對於「女性在生理期中洗髮會影響子宮收縮,使生理期間的血液殘留子宮內……」的箴言。

  事實上我在一九七五年二月結婚,兩個月後一次突然的激烈腹痛,在婆婆的陪同下,有生以來第一次進入婦產科醫院,由於生理的疼痛,使得我幾乎由診察台上滚落地面,在聽過醫生的言語才赫然醒悟:「生理的血液長時間的殘留子宮內,致成為腐血,必須即刻清除子宮。」

  當時在無思考的餘地下便進行手術,在一、二、三::的數字中逐漸喪失意識。醒來時,已是在看護病房中,當時腹部直感沉重,詢問婦產科醫師也不知為何,只知子宮内有紫色的腐血凝塊,此刻才知女性的身體有多麼地複雜,其後對於婦產科的各種病症我都研究過,終於在一九七六年九月順利(雖有流產、早產的危險性)產下一女。

  曩者以為生理期血液會殘留於子宮內是因體質的關係,聽過醫師所言方知為生理期間洗髮所致,而我從小學高年級初潮來臨起,每月生理期均維持三 ~ 四天也經常洗髮,實際在這個月也曾梳洗,然而得知原由後便決定下回在生理期間再也不洗髮,等到女兒長大後我也一定會如此告誡她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