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如海論
書籍目錄
佛門如海論

佛門如海論


Bg j58

  佛敎(Buddhist),不似其他宗教,用一個特定名詞,就可以含蓋它整個的總體意義。比方說:道教,就是道教;除此而外,就找不到其他的名詞來代替。儒家,總可以用「儒教」加以溶化,加以方便。


  佛家,可以在「宗敎」上,說它是「佛敎」;在「思想義理」上,可稱之爲「佛家」;在知識分類上,則可稱它爲「佛學」。此外,由於創始人釋迦牟尼之故,歷史上也稱它爲「釋家」或「釋敎」。對一般世俗而言,又稱它爲「空門」,對生活的方式說,也可詩意地稱爲「方外」。


  爲甚麼「佛法」(好了,這又是一個可以代表佛家的名詞。)可以有這麼多專稱?如果我們對它稍有介入,便可以知道,這是因爲它底内容「層次多,涵義廣、尺度深」。從學術以外,我們拜它爲「宗教」;在宗教之外,我們拿它爲「學術」;在兩者相接之外,我們稱它爲「佛法」。


  一個道地的凡夫俗子,笑它爲「空門」,稱那一羣芒鞋雲水之士爲「方外」,爲「空門人物」;在同爲宗教信仰者而言,可稱它爲「佛道」,用別於「他道」。請注意:道教(不是道家),就不可尊它一聲「道道」;正如基督教,不能稱之爲「基道」一樣。好在,天主教還可以稱之爲「公教」。


  僅從正名上,佛家,或者說「佛門」吧,就已經使你忍不住要問:「佛教怎麼這樣麻煩?有這麼多的寶號?」請看:「佛教」、「佛家」、「佛門」、「空門」、「釋家」、「釋敎」、「佛道」、「佛法」、「佛學」……,這些專詞,都可謂名正言順。


  佛家的典籍,所謂「三藏十二部」,僅是原始「經、律、論」三大部,就有一萬二千多卷,再加上佛法東來以後,有關國家佛門人士的著作,累積起來,「浩如烟海」,請想一想,世界上任何有地位的圖書館,如缺一部「大藏經」來莊嚴它底匱府,恐怕也就够寒酸了。


  佛門之大,不在它底「空曠無垠」,而緣於它底「汪洋浩翰」,任何人能從中汲取「一瓢飲」,便可終身獲益無窮,更何況,你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一九八〇年七月十四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