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省思的食糧
供省思的食糧

供省思的食糧


Bg E62

  我們應該修行,

  直到我們看清事物本來的樣子,並因而不會招惹到有害的事物。但是,人們通常卻不以這種方式修行,他們爲其他的事修行。他們不思惟事情,他們不思考老、病、死;他們僅袛喜歡談論不老、不死,因此,從來沒有開展出對佛法修行的正確情感。他們前去聽取佛法開示,但卻沒有眞正地聆聽。有時,我被邀請在重要儀式中做開示,但是對於我必須要去,那是一樁令我討厭的事。


  爲什麼呢?因爲當我看到聚集在那兒的人們時,我可以瞭解,他們並沒有來聽法:有些人有酒味,有些人在抽煙,有些人聊天……,他們看起來全然不像是因對佛法有信心才來的人;在這樣的地方開示,是少有成果的。完全不注意、心不在焉的人們,他們會這樣子想:「他什麼時候才會停止開示……,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他們的心正到處飄盪游移呢!


  有時候,他們邀請我去開示,甚至只是爲了形式上的需要:「老法師,請給我們一個「小小」的開示吧!」他們不希望我談太多,那可能會苦惱了他們!一聽到人們這樣子說,我便知道他們的意思了;這些人並不喜歡聽聞佛法,那會困擾他們。如果我只做一個簡短的開示,他們是不會瞭解的;如果你只吃一些些的食物,那會飽嗎?當然不會!


  有時,我在開示,正要說進主題時,某個醉鬼就叫了起來:「好了!讓路,讓路給老法師,他馬上就要出來了!」企圖把我趕了出去!如果我遇到了這種人,我會獲得許多可供省思的食糧,我得以洞察人性!就像一個人,擁有一只裝滿了水的瓶子,之後還要求更多,那樣是不會有地方去裝放的;那是不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教導他們的,因爲他們的心早已滿了,倒再多進 去,也只會無用地溢了出來。如果他們的瓶子是空的,就會有地方去裝水,施者和受者兩方,便都獲益了。


  同樣的道理,當人們眞正對法有興趣,並且安靜地坐、仔細地聆聽時,我會感受到更多的鼓舞去教導。如果人們不專心,那就會像這個人,有只裝滿了水的瓶子 ……,再也沒有空處去放;而那幾乎是不值得花費我的時間去爲他們開示的。像在這種情況下,我是提不起任何精神去教他們的。當沒人放太多的精力在「接受」上時,你不能放太多的精力在「給予」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