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六、為何佛陀只說四個念處?


Bg f54

  為什麼佛陀只說四念處,而不說五念處、六念處、七念處、十念處?或說作意念處、想念處、觸念處、念念處呢?註釋書說:為了去除眾生的四種顛倒。修行者要去掉四種顛倒,若未去除四種顛倒,就無法如理作意,如此便無法斷除無明,獲得解脫。


  第一顛倒:以不淨為淨。一般人以不淨為淨,不想出離;修行者若要實現心的清淨、解脫、涅槃,要去除觀不淨為淨的顛倒。佛陀說修習身念處,以去除這種顛倒。


  第二顛倒:以苦為樂。一般人樂在苦中,放逸逍遙;修行者若要實現心的清淨、解脫、涅槃,就要去除這種以苦為樂的顛倒。佛陀說修習受念處,為去除這種不如理的作意,以苦為樂的顛倒。
  第三顛倒:以無常為常。一般人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常態的、不變的,便緊緊抓取;修行者若要實現心的清淨、解脫、涅槃,就要去除以無常為常的顛倒。佛是說明修習心念處,去除以無常為常的顛倒。


  第四顛倒:以無我為我。一般人認為「我」是存在的,凡事為「我」,而世間萬法皆因緣和合、剎那生滅,那有「我」呢?修行者要實現心的清淨、解脫、涅槃,要去除以無我為我的顛倒。佛陀說修習法念處,去除以無我為我的顛倒。


  註釋書不但提到四念處可去除四種顛倒,也提到可去除四食 32、四漏 33、四取 34 等執著。佛陀說修習身念處,可捨離段食的執著;修習心念處,可捨離識食的執著;修習受念處,可捨離觸食的執著;修習法念處,可捨離思食的執著。


  同樣地,修習四念處可遠離對五蘊的執著。修習身念處,可捨離對色蘊的執著;修習受念處,可捨離對受蘊的執著;修習法念處,可捨離對想蘊、行蘊的執著;修習心念處,可捨離對識蘊的執著。
  所以,修行四念處可以解離一切不同的束縛。


(32)  四食:即段食、觸食、思食、識食。「食」指作為強大助緣以維持其他法之法。段食是指食物的營養或食素,能維持、滋養色身。觸食為有漏之根境識和合所生,以觸心所為體,對所觸之境生起喜樂,而長養身者。思食於思心所欲求之境,生起希望之念,以滋長相續諸根。識食是以識為食,支持有情生命。四食滋養維持一切名色法的相續。參閱《佛光》「四食」,頁1741。

(33)  四漏:即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漏」(Asava)意指流出之物,一般指煩惱而言。欲漏是對欲樂之貪染;有漏是對有(存在或生命)之貪著;見漏是對邪見的執著;無明漏乃煩惱之根本,令眾生輪迴生死,無法出離。
(34)  四種取:欲取、邪見取、戒禁取、我論取。欲取是對欲樂強烈的渴愛,也包括對一切世間之物的渴愛。邪見取是執著邪見,如斷見、無作見等。戒禁取是認為持種種戒禁,如狗戒、牛戒等,能夠導向解脫。我論取即是執著「身見」,認為五蘊的任何一蘊是「我」或「我所」,經典中提出二十種身見。參閱《佛光》「四取」,頁1704。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