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三不捨離
修學佛法不離身口意三業,身業是供養禮拜,供品可以觀想所得到的一切,供養三寶,這是內心供養,自己所得一切物,供養三寶,這是外供養。西藏人都喜歡禮拜及供 養。家中設有佛堂的話,常供油燈、花、燒香、水等。餐前先行供養,這樣做一直都在增長功德。供水意義很大,而且人人都能辦到,燒香拜佛、繞塔、懺悔,隨時隨地均可行,這都是身業。
讀誦經典,以及常唸皈依,讚佛功德,持誦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心咒,祈願文等,這些是口業。心中常修慈悲空性,生起歡喜心等意業。因此,供養禮拜、唸誦、修慈悲 空性這三個不可捨離。
於境無偏黨
如果對親人、歡喜的人,生慈悲心比較容易,對仇人、討厭的人,要生慈悲心較困難,所以要特別著重這些境修心。其實有些並不是自己的仇人,可能因為行為見解不同,
然後變成仇人;有的是因為上一輩的怨隙,自己變成與他有仇;有的則因為是朋友的仇人,變成自己的仇人;有的是因為自己前生傷害他,而今生對自己不友善;有的是前生沒有愛他,於是現在討厭你。如果對以上的境修慈悲心,自然修心不會退失,所以面對這些境,要不斷串習修心。如果對境無法修慈悲心,那先暫時離開他,慢慢的再觀想,用種種理由思惟,然後對他生起慈悲心。西藏有一種氂牛,如果跟其他氂牛鬥輸了,牠會離開到很遠地方,吃草練身,然後回來找原來的那隻氂牛鬥,如果輸了又離開到遠方,吃壯了回來再鬥。放牛的人最怕他們鬥,輸了跑掉,贏了吼叫,所以給牠們吃好草。我們修心也一樣,對境無法修心時,先離開一下,回頭再面對他。
對自己的上師、父母要特別思惟功德修心,要有敬信心,才能增長福德。上師於法上對我們有很大恩德,沒有敬信心,會造很多惡業,父母也一樣。像電一樣,善巧應用,可以得到很多益處,不曉得使用,則會受到傷害。我們不要變成:「世間所有人都能對他生慈悲心,唯獨這個人我辦不到。」如果這樣修心就會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