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序分
初序分

初序分

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直解 卷上



Bg m43

如是我聞:一時,

  此下至「平等法會」,總名「證信序」。以諸經之首,皆有此序,名為「通序」。以阿難請問佛遺命,立言證法,有所授也。「如是我聞」者,謂阿難結集法藏時,口宣佛言,謂如是之法,我阿難從佛所聞,非臆說也。「一時」之言本無定指,但是佛與弟子機感會集之時,故凡說經,皆曰『一時』。


婆伽婆

  亦云薄伽梵,乃梵音楚夏耳,是佛之果號。此號從來不翻,以含多義故不翻。謂此一語具有六義: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皆稱佛德。若翻一名,則攝義不盡,故但存梵語耳。此五不翻之一例也。此為說法主。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此說經處也。佛有三身,謂法、報、化。所依土亦有三,謂寂光、實報、莊嚴,及方便有餘。法[A1]身佛依寂光土,報身佛依實報土,即盧舍那佛住華藏土,與地上菩薩說華嚴經。化身乃釋迦佛,依人間靈山、舍衛、精舍等處,為人天等說三乘法。今說經處,言「大神通光明藏」者,乃常寂光土,是法身所依。言「三昧」,此云正定「正受」者,乃正定中受用,意顯此經乃法報同體之佛所說,「正定正受」乃自受法樂之處也。「一切如來光嚴住持」者,言法性土乃諸佛所證,常寂光土以光為嚴,非餘寶物莊嚴也。以此寂光乃法身之安宅,故云「住持」。即此說處依真,便非他佛餘處可比,顯法最殊勝也。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此言寂光,乃生佛平等之實際。謂諸佛之安宅,即是眾生本有不迷之覺地。此顯真妄不二之真境也。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此言寂光真境,乃諸佛眾生若身若心皆同寂滅平等之實際,此體深也。「圓滿十方」,謂用廣。言其用圓滿含裹十方,廣大無外也。「不二隨順」,文倒,應云「隨順不二」,謂一切聖凡皆歸此中平等一際,故云「隨順不二」。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上「不二境」,乃諸佛自受法樂之地也。以無身心之相,何有主伴之分?若無主伴,無說無示,則無說法之事矣。今言「從不二境現諸淨土」者,正顯從自受用現他受用土,乃為地上菩薩說自性法之報土,此中乃有說聽。然此土中雖有說聽,而如來尚在三昧未曾出定,何以有說?意顯此經乃法身如來所說之法,顯示離心、意、意識境界相,此正如來最勝清淨禪,殊非他經可比也。楞伽經中法身說法,乃以法證佛,此經以處證佛,二經合觀良有深旨,此從來所未達者,請深觀之。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此標伴眾,列上首之名也。十二大士,舊解皆以三觀釋其名,然各具其德,似不必拘。言「皆入三昧」者,以佛乃即法身之報相,土乃即寂光之報土,況佛自入三昧,說自性法,豈有聽眾散心而可入耶?故必入三昧,然後可同住此平等法會也。


  問曰:主伴皆在三昧,則無聽矣,將何以顯法耶?
  答曰:此不思議之妙法也。昔空生巖中宴坐,天帝散華,讚為善說般若。空生曰:「我實無說。」天帝曰:「尊者以不說說,我以絕聽聽,如此說聽,是真般若。」了此,可信三昧中善說善聽也。舊說菩薩既有啟請威儀,必有出入之文,或譯人略之,此說太拘。豈不聞「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豈獨佛常在定而菩薩便不定耶!八地菩薩現三昧,樂意生身而度生豈出定耶!若執必出定而有聽受啟請,則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豈非菩薩之事耶?因便及此,學者識之。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