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代序
前言代序

前言代序

Draw 4067546 640

 淨界法師 講述
 受業弟子 釋心賢敬輯

   我們這次有四堂課的時間,要跟大家共同學習 ——「五戒」修持上一些重要觀念以及方法。在講主題之前,先簡單說明受戒對我們生命的影響,也就是有受戒跟沒受戒有什麼不同?

   其實,受了戒之後,我們內心最大的差別,就是多了一個清淨的「戒體」。它對我們的生命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在律典裡面,有提到兩方面的效果:


   一、有本期誓:所謂「期誓」,是指心中有願望在支持,修行變得更有力量。在沒有受戒之前,我們也可能會做一些善事,但是這些善法,並沒有一個目標來引導。好比到菜市場,看到可憐的眾生,也會買下來放生,但是這樣的行爲,只是偶而生起,不是經常存有這樣的願力,所以這種行爲不會相續,而且也沒有多大的力量。但是受過戒的人,心中經常存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願力,只要遇到適當因緣,這個願力就會表現出來。所以受戒之後,戒體自然會產生願力來引導生命,使令我們的生命逐漸遠離惡法,趨向於善法。


   二、徧該生境:一般人沒有受戒,所修的善法畢竟有限,不能普遍一切眾生 —— 不是對所有的眾生,都發願不殺。好比遇到了過去的冤家,就會去傷害他;或是遇到蚊子、蒼蠅的干擾,也會去傷害牠們。但是受過戒的人,是普遍對一切眾生,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去殺害,所緣的境比未受戒者特別的廣大。


   結上所說,受戒後開始依戒修善:第一個、心中有誓願,第二個、境特別廣大;所修的善法功德,可以輾轉增勝,這是有受戒跟沒受戒,最大的差別,也就是心中多了一個「戒體」的力量。

將釋此義,大分爲三:
本文内容,共分成三部分。

甲一、安住戒體
說明如何去納受戒體,然後進一步安住戒體,使令戒體能隨時隨地,發揮其防惡止非的功能。

二、奉持戒相
戒體,是心中的一種願力,必須付諸於身、口、行爲上 —— 持守戒相,才能將心中願力,眞實的表現出來。

甲三、結示勸修
最後,我們引用古德的一首偈頌,來總持前面所討論的內容。

   簡單說,持戒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如何安住在 —— 戒體,第二個如何實踐 —— 戒相。我們這次課程,主要是研究這兩個重點。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