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記!你不是爲了 “得到” 而禪坐,而是爲了 “捨棄”。我們不是以欲望來禪坐,而是放下。如果你 “想要”任何東西,你永遠也找不到的!

前 言
多年來阿姜 查以寮、泰語展開社會弘化工作,而他在西方英語系社會的影響力,則是由於他那些有能力把寮、泰語譯成英文的西方弟子的努力而獲致。雖然,目前這些英文作品流傳到華人世界,已經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而最近是臺灣,但美中不足的是,讀者群僅限於精通英文的華人,而這些從阿姜 查的教導中得到啓示、鼓舞的華人讀者,對於同胞中有人因爲不懂英文或英文能力淺,而沒有機會從阿姜 查言語中的智慧得益,一直引以爲憾。
本書是在佛教寺院僧俗二眾的發心奉獻下協力完成。他們來自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他們不僅熟知中、英文,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們對佛法都已有深刻的體驗和認知,因而對阿姜查的教化都能有所領悟且眞切理解。也由於他們的善行以及爲弘揚佛法不惜一切代價的願心,此刻,這份作品才能呈現在您的手中。
我們要向所有曾參與製作本書的人士,無論是設計、校對、謄稿、助印等等,都致予無上的謝意,願三寶之光常照在您們的心裡,賜予您們平安、快樂。您會注意到我們並沒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也沒有對任何人特別地讚許。這正是遵循阿姜 查的;查的教導:「不要試圖想成爲什麼:不要做阿羅漢、不要做菩薩、什麼都別做。」…… 乃至譯者。
一位弟子
序 言
這本阿姜 查開示系列的目的,在於收集一些涉及關於修行方面更詳盡的討論。可是如果讀者期望在此尋找到一個有系統的禪坐引導的話,必定會很失望。我們必須記得,這些開示皆是分開的、不連貫的,是阿姜 查十年間在許多不同地方泰國和英國,所給予的開示。相反地,讀者發現的將會是含蓋禪修的多方面討論,也包括一些阿 姜查自己禪修的個人困難的經驗和掙扎,有時並以一種輕快且幽默的方式來詮釋 —— 在「死寂的深夜裡」一文中就會發現。
我們選擇「靜止的流水」做爲此書的書名,因爲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將心帶入一個寧靜覺醒的境地,在這之中,眞理、法的光明得以顯發出來,進而引生智慧。我們覺得這五個字是最簡明和最適合來說明修行的核心。換句話說,就是「靜止」的心「流動」在智慧當中。「你曾見過靜止的流水嗎?」阿姜 查問道:「靜止的水,看過;流動的水,看過;可是靜止的流水呢?你見過嗎?」
就如阿姜 查所說的,他所教導的就是將我們帶到修行的道上,以致使我們能夠看到這「靜止的流水」。然而,我們所需要看的,就已在當下這兒了。它一直與我們同在,可是,我們卻仍未覺察到它。佛陀不厭其煩地再再教導我們,整個世界就存在於我們這六英呎長的身軀裡,但是,如果我們從來不去觀察,就永遠也見不著。此外,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達到,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證得。阿姜 查提醒我們,我們禪坐不是要「得」到任何東西,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如果我們在修行中想要任何東西,我們是找不到的。更何況,假使我們在禪坐中想到某境地去的話,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地方可去的,因爲,「那裡」就已經在「這裡」了啊!
阿姜 查教導我們要修行,以便去認識眞理,因爲,他說,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夠放下:「知道讀書,我們就可以認識很多事物,可是,我們依然無法放下。我們必須學習如何不去執取事物和名相。透過正確和時常的修行,我們便能夠知道它們都不過是概念罷了,然後,最後去超越它們。」
他敎導我們要時常、精進地修行:「卽使感到懶惰時都得修行,這才是依循佛陀教導修行。倚靠我們自己的話,我們只在我們心情好的時候修行,這樣的話,我們如何能有任何進展呢?如果我們一味地任由自己的心情來修行,又如何能除去我們的煩惱(雜染)呢?」
他教導我們,對自己的修行要有耐心,要忍耐。他將我們的修行比喩爲一株成長中的樹:「我們的工作就是給他陽光和水,不論它長的快或慢,都是樹的事,不是我們的。試圖控制它成長的速度是沒有用的 —— 那是樹的事。我們必須放下它,去履行我們自己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是修行。如果我們的修行看起來似乎進展得好或不好,只要知道就好,我們不能去強迫。這種的修行是有良好基礎的修行,而且將會帶給心平靜和專一。」
另外,當我們的心平靜和專一時,就會成爲一個可利用的重要工具。就好像在海水旁,觀看圍繞在石頭裏的水池一樣,你會看到,每一次浪潮打入水池時,沙子就會被掀起,以致看不到池底。剛開始,浪潮一直來,所以你完全看不到池底,可是,耐心地等,過不久以後,潮流開始退潮,愈來愈少海浪打進水池裡,乃至最後因爲潮水已退,所以沒有浪潮可以打進水池裡。池水現在是清明一如水晶,水池裡所有美麗和奇妙的東西可以看到了——珠寶如小圓石、紅色和紫色的海葵,還有小生物和其他你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另外,我們的修行是坐禪和讓我們的心變得靜止和專一,以致使我們能利用它來審視身、心的眞實本然,和得到内觀與智慧。
人們通常都在意他們應該坐多久,他們想知道坐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否保證更大的智慧會生起。阿姜 查會請他們從觀察雞當中去尋求答案:「如果你去觀察雞的話,會看到牠們可以絲毫不動地坐上好幾個小時,可是,當牠們醒來時,如何?牠們仍然是雞,而且沒有智慧。因此,我們必須利用我們的「定」來正確地審視身和心的本然。「法」可以藉由往我們自己的內心裡看而尋得,唯有如此,我們方可以看到什麼是眞實的,什麼不是;什麼是平衡的,什麼不是。這才是實際上解脫我們的東西。到最後,誰想做隻雞?你要嗎?」
「只要有規律的修行」他繼續說道:「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天生的步調。有些人也許五十歲就死了,有些人活到六十五,有些人活到九十。因此我們的修行也將會不一樣。別爲此擔心,重要的是:不論吃、坐或上厠所,我們只保持觀照。試著去保持正念,讓事物順其自然。接下來,心在任何環境下都會變得愈來愈平靜,它將成爲靜止的流水。我們將會清楚地看到世上所有一切的本然,我們的心將會是靜止的;不過,卻會流動在智慧之中。這就是佛陀的喜悅和領悟。」
就如阿姜 查所言,佛陀只送我們到修行的道上,也只指引出方法。「對於我的修行」阿姜 查繼續說道:「佛陀也只教導這麼多,其餘都是靠我自己。如今,我教導和告訴你們的就這麼多,我也只能帶你們到修行的道上。想回頭的人,可以回去;想繼續前進的可以繼續前進。『靜止的流水」就在那兒,等著每一個人來領悟。現在,就全由你自己了。」
阿姜 查的一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