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
書籍目錄
十、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

十、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


作者: 法 尊

   「菩提道次第論」,是宗喀巴大師總攝三藏十二部經的要義,循着龍樹、 無著二大論師的軌道,按「三士道」由淺入深的進程而編成的。「三士道」 從初發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中間修學佛法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本論內容,就是對這些過是任何一種根機的人,過程的次第、體性和思維修學的方法,加以如理闡述。「菩提」, 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證佛果所必須經歷的修學過程,「次第」就是說明修學的過程必須經歷這些階段,自下而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可缺略、紊亂或躐等,故名「菩提道次第」。
   本論教授的淵源,遠可以推到釋迦如來的一代言教,近的如本論 (漢文本三頁)自說:「總道炬論」,這是全書總的根據。本論内容的每一細支,又各有它所依據的經論或語錄。例如「親近善知識」一科的細支:
   九種意樂,依華嚴經;
   修信心,依寶炬陀羅經、十法經、金剛手灌頂經、寶雲經、猛利長者問經;
   修念恩心,依十法經、華嚴經等;
   修親近的加行,依馬鳴菩薩事師五十頌論、本生論和彌勒菩薩大乘莊嚴論;
   其餘還有迦當派的語錄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所以本論乃是總源於一切佛經和瑜珈、中觀諸論,別依現觀莊嚴論,菩提道炬論和迦當派諸語錄而組成。

   本論教授,在西藏,由阿底峽尊者傳種敦巴(hbrom-ston-pa)、大瑜珈師(rnalhbyor-pachen-po)、阿蘭若師(dgon-pa-ba);種敦巴傳樸穹瓦(phu chun-ba)、僅哦瓦(sbyan-mnah-ba)、博朶瓦(poto-ba)、康耀巴(khams-lun-pa)等;阿蘭若師也傳僅哦瓦和內鄔蘇巴(snehu zur-pa);博朶瓦傳霞惹瓦(sa-ra-bi)和鐸巴(dol-pa)等;由他們 展轉傳到虛空幢和法依賢大師。又阿底峽尊者傳授俄善慧譯師(rhog legs-pahi ses-rab),俄善慧傳其姪俄大譯師羅敦協饒(blo-ldan ses-rab),再傳到卓瓏巴(gro-lun-pa)而著聖教次第論,也漸次傳到法依賢大師。宗喀巴大師卽是從虛空幢(nam mkhah rgyal-mtshan)和法依賢(chos-skyab bzan-bo)二位大師學得各家教授,並以聖教次第論爲依據,寫成這部菩提道次第論。

   本論作者,爲中興西藏佛教的宗喀巴大師(一三五七———一四一九)。一三五七年,
   大師誕生於青海宗喀區,卽今塔爾寺。七歲出家,法名「善慧名稱祥(blo-bzan gragspahi, dpal)。十六歲(一三七二年)起,到西藏學法,親近各處著名的大德。十九歲就在前後藏各大寺院,立「現觀莊嚴論」宗。二十四歲(一三八〇年)受比丘戒,已成到處聞名的論師。此後在剎公塘(tshal-gui-thai)閱藏數年,又偏從一些大德學習各種高深密法。三十六歲(一三九二年)將西藏所譯顯密一切敎授學習圓滿。三十九歲,在羅札(lho-brag)從虛空幢大師受得內鄔蘇巴和僅哦瓦所傳的「敎授派」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又在扎廓(brag-ko)寺從法依賢大師受得由博朶瓦傳鐸巴和霞惹瓦的「教典派」的教授,又 從法依賢學聖教次第論,是爲菩提道次第論的依據。四十三歲(一三九九年)應拉薩各寺院邀請,廣講教法,尤其注重大小乘戒的弘揚。四十六歲由勝依法王 (skyab-mchog chos rje)等衆多大善知識勸請,在惹眞(rwa-sgren)寺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又著「密宗道次第論」,詳釋四大密部修行次第。五十三歲(一四〇九年)建格登(dgah-ldan)寺,是爲黃教根本道場。五十九歲(一四一五年),命妙音法王(hjam-dbyan chos-rje)建哲蚌(hbras-spuns)寺(一四一六年建成)又因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帙太多,鈍根衆生難於受持,另造一略本「菩提道次第論」六十二歲(一四一八年),由大慈法王(byamschen chos-rje)建色拉(se-ra)寺(一四一九年建成)。是爲黃教三大寺。六十三歲(一四一九年),大師示寂於格登寺。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