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捨與得
書籍目錄
身念處
法念處
禪修開示
十、捨與得

十、捨與得


Human rights day 8895604 640

  這裡環境很好,很適合修行。我們出家人要修行,實踐出家的目標,需要什麼?需要動機。如果沒有動機,很難達成目標。動機從那裡來?從修行來。沒有修行不會有真正出家的了解,不會有修行的概念。我們佛教的修行靠正見,正見就是智慧。智慧不能自己產生,它是緣起法。所有的緣起法都是靠緣,智慧的緣是靠不斷的修行。


  沒有不斷的修行,智慧的緣不會明顯。佛教的智慧與普通的智慧不同,要清楚了解這個道理。普通的世間智慧是靠什麼?在佛教稱為 labha ,中文翻譯為「得」,世間人都希望得到好工作,好房子,得到多錢,得到好名譽;這叫 labha upanisA ,upanisA 是緣的意思,得的緣是什麼?通常都在八風裡面,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個世間法裡面,不能離開這些得失。


  發很多願,要弘法利生,幫忙很多人。不過我們要檢察自己的心,我們是依得還是依捨?如果我們沒有很清楚這個道理,雖然我們做很多事,然而我們所做的活動不一定能利益我們的修行。我們在社會,不是在森林潛修,如果不做好事,我們的心會亂,會起很多煩惱。因我們是在社會裡面,不是在森林。我們要不斷的檢察自己的心,我們的活動是靠得,還是靠捨。


  如果靠捨,才算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如果靠得,不算利益自己,利益他人。要清楚了解這個道理,我們的活動是依得,還是依捨。如果是依捨這活動才真的利益我們;如果依得,它不利益我們,不利益
他。因我們已經是出家人,當出家人在現代社會是一種挑戰。在現在社會我們不免參加許多活動,不過我們要了解基本佛教的道理。修行不是來得什麼,是來捨,這是佛教的真義。有捨才算是修行,如果沒有捨,不算修行。


  捨代表我們對佛教的了解,對佛教的正見。有正見才會有捨;沒有正見不可能有捨。正見是對四聖諦的了解。為什麼能捨?因為我們了解苦。如果我們不了解苦,我們不能夠捨。我們了解苦,因我們了解無常。如果我們不了解無常,我們所做的事情,都不能做好。因所有佛教的智慧都是靠無常的了解,無常叫做苦,苦叫做正見。


  有正見有捨,有捨我們能夠依造佛教的意思做各種活動。雖然我們在社會裡面,然而我們不會被八世間法所迷惑,它們不會控制我們的心,我們能漸漸了解出家的好處。當出家人是世間最大的福報,最難得的事。因在這世間我們可以看到八世間法越來越明顯,那我們的修行也應該越來越明顯,來能夠避免魔羅道。我們想我們是修佛道,但我們常常是修魔羅道,不是什麼佛道,菩薩道。有很多人常想:我辦很多活動,幫忙很多人,修菩薩道。


  不過如果是依得,不是依捨;那這個不是菩薩道,是修魔羅道。你們在現代的社會,要能夠面對各種挑戰,要特別強調修行和活動結合,一方面繼續你們的活動,一方面修行。習慣在修行,在沒有煩惱的心。如果你們習慣在沒有煩惱的心,在你們的活動裡面,那沒有煩惱的心,會越來越明顯。如果你們沒有習慣在沒有煩惱的心,那活動中多半在煩惱裡面。所以要每天固定的時間自修、共修自己的法門,讓心越來越長的時間習慣在沒有煩惱的情況。


  如果你們習慣在沒有煩惱的情況,沒有煩惱的心會領導你們做許多活動。如果沒有煩惱的心不夠強,那你們多半時間會在煩惱裡面,這種活動就不會有捨,它一定會依得不依捨,不會靠正見。如果我們有
以上的了解,我們的活動和修行在一起,雖然我們不辦多,它的效果會好,能夠利益我們,利益他人。活動和修行融合一體,是一個出家人的生活。


  問:辦活動的時候會想如何把活動辦好,不會想無常?
  答:當然,我們不是佛菩薩,不免做錯誤。如果我們看得到錯誤,我們是在學佛教的課程。很多出家眾在活動中做許多錯誤,沒有捨,都是靠自己的妄想。做活動,沒有捨,沒有智慧,沒有定。不過他們看不到,沒有什麼佛教的修行。要了解很清楚,這是欺騙自己,不是佛教的修行。


  如果我們做錯誤,我們看清楚錯誤,設法修正它,這是佛教的修行。辦活動的時候當然會想怎樣把活動辦好,但也要了解活動要好,是很多因緣條件組合,這些都是有為法、是無常,活動好不好也是無常,不要執著、不要有得,要捨,才能利益自己、利益他。我們不免會有錯誤,看到錯誤不斷修正,就是修行、就是菩薩道。這是正見,看很清楚活動是依得還是依捨。佛的捨越來越明顯,所以能做很多好事,利益自己、利益他人。


  如果沒有這種正見,不能修菩薩道。要培養正見,思惟無常,了解我們是修道,還是不修道。在修行的過程會有許多問題出現,我們要用正見處理他們。如果我們不用正見處理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如果我們沒有正見,沒有方法可以幫我們忙,只有正見能幫我們忙。如果有什麼老師、朋友善知識幫助我們,用無常、用正見處理我們的問題。因我們是出家人,我們不是在世間法裡面,我們的目標是離開世間法。


  我們的修行是依捨,不是依得。我們要了解很清楚這道理,如果不用正見沒有人能幫我們忙。不用正見,不了解佛教的修行,如果他不了解什麼是佛教的修行,他怎麼幫我們的忙。佛教修行的道理和世間法的道理完全不一樣,不要將它們混在一起。只有正見,能幫我們忙。不管我們在做什麼,要檢察是否跟正見在一起。佛特別強調正見的修行,要以自己的身心來檢驗;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實驗室,除了這個實驗室,沒有其他的實驗室。


  正見要看很清楚,在我們的的身體、我們的心,這樣才是修佛教的課程。如果我們有這種正見,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利益他。如果沒有這種了解不一定會利益他、利益自己。除了正見外,沒有什麼天人、神通,能利益自己、利益他人。所有的神通能利益我們,條件是和正見在一起。佛和大阿羅漢會用神通,目標是教我們正見。如果有其他的目標,那不是佛道。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