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習慣修行
書籍目錄
身念處
法念處
禪修開示
十二、習慣修行

十二、習慣修行


Bg g5

  今天我們的禪修結束了,不過大家不要去想禪修結束了,不要想禪修有開始有結束等。我們能在一起禪修三個禮拜,因為我們以前已經有修、有結過善的緣。如果我們以前沒有修,那不可能我們現在能夠有三個禮拜用功。如果三個禮拜你們能夠專注在修行,是因為你們以前有修,有培養好的波羅蜜。如果三個禮拜之內能夠得到什麼成就,是因為「修行的緣」,已經成熟。如果你們修行多障礙,是因為「緣」,還不是很明顯,還未成熟。


  我有說明修行中不同樣的方面,我有強調最重要的修行是「習慣修行」,所有其他的修行都是來支持這個「習慣修行」。如果你們修得好,是因為你們以前的習慣。如果你們不滿意,是因為習慣還不是很明顯,所以要作意來培養它,讓它變成你們自己的習慣。


  我們佛教的系統,不相信有個「我」存在,所以要了解「我們的『我』」,就是「我們的『習慣』」。如果我們的習慣是修行,那我們就能夠自然修行,如果我們的習慣不是修行,那我們無法自然修行。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用這三個禮拜的經驗,讓修行變成的習慣,繼續在這個習慣上。修行不是打坐,修行是不論我們是做什麼活動,不論我們是在什麼姿勢,坐姿、站姿、行姿、臥姿,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培養修行的習慣。


  修行的習慣怎麼表示?修行的習慣表示我們的心穩定,我們沒有散亂的心,我們的心有智慧,它連續不斷的能夠了別什麼利益我們?什麼不利益我們?什麼是方便?什麼不是方便?什麼是善法?什麼不是善法?什麼是利益我們自己?什麼是利益我們的社會?這個是真正的修行,這個真正的修行是靠我們的「習慣」。我們的習慣代表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我們的習慣就是我們自己。所以你們肯定要用這個經驗 ── 三個禮拜「禪修的經驗」,來了解你們「真正的出家、真正的修行」。如果我們有這種態度,我們才能夠真正用我們的修行來利益自己,利益我們的社會。


  佛,他變成「佛」,因他無量劫習慣在修行,他沒有想他在修行,他自然修行,他不能夠不修行,這就是他的性格,是他的習慣,所以他的修行是自然的修行、不斷地修行。因為他的修行不間斷,出生以後就已經想修行,他沒有其他的想法。因為修行是他的習慣,修行是他的性格,修行就是他的「我」。


  我們要以佛作為榜樣,以所有以前的大德、大修行者作我們的榜樣,來培養這種修行的態度,讓我們的心變成修行,讓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所作的活動,我們每天的生活變成修行,那這個修行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不論我們修行有沒有成就,重要是我們有這種態度。如果我們有這種態度,成就自然就來,不用找它,我們不用執著在什麼程度、在什麼成就,因我們的修行變成自然的修行,變成我們自然的習慣。


  我們以三個禮拜的禪修來了解這個道理,讓修行變成我們的自然,讓它完全自然而然出現,任運的修行,這個就是佛的修行。如果我們想修行有成就,想要成佛,那就要學習佛陀的修行。

.〔七清淨與十六觀智〕
.〔四念處的語義分析〕
.〔參考資料〕
.〔編後語〕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