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11.
博學不圓教義增爭辯,
修持不為利他多詆毀,
上位不理政事圖謀亂,
思惟今世如斯悲厭離。
雖然偉大、證量高深的上師的確出現在此末法時期的迷惘人群中,但他們就像水銀洩地般沒入塵土。他們雖精通五明 7,並廣為弘法,但多數人不是以邪見加批評,就是對佛法興趣缺缺。即使有少數人真正聽聞,但兩天後就覺得乏味,不能了解受持這樣的法教是如何地珍貴稀有。
7・五明:聲明、因明、工巧 明、醫方明和內明。
如果有人接受了法教卻不實修,他們可能得到淺薄的知識,這只會增長其傲慢心。他們可能展現出某種程度的持戒,但這只會助長他們對自身德行的迷戀。他們可能獲得高位,但這只會滋生貪念、濫權和反抗之心。這樣的徒弟不比普通人好;他們既未奉行佛法,也未能利益他人。
在過去,具德上師會無誤地詳述法教,進行經辯以釐清任何法義上的偏差,並撰寫釋論以說明其涵義。這三種佛行事業就像煉金的不同步驟,可以保存及弘揚法教,引導人們真正地修行,臻至證悟。但今日,這些佛行事業卻引導各個傳承到達驕慢與嫉妒的頂峰,使他們熱中於競爭、批評和敵對,破犯三昧耶8(samaya)而毒害了真正實修的祥和氛圍。
8・三昧耶:密咒乘的誓約與戒律,使上師與弟子、教徒與修法之間所有重要關聯得以確立。
即使像蓮師和無垢友尊者 9。這樣的完全證悟者,具有示現奇蹟的力量並證得五神通 10,有能力帶領那些僅是見、聽或憶念他們的人走上解脫道,但還是有一些人吹毛求疵,懷疑他們成就的真實性並想著:「這都是謊言和魔法師的伎倆。」
9・蓮師:偉大的蓮花生大士。他與班智達瑪拉密札(無垢友尊者)是兩位印度大師暨密乘成就者,西元八世紀時由赤松德贊王迎請至西藏,奠定了西藏的佛教傳統。其非凡的秉賦和力量來自對密乘的精通,也證明了在佛法弘傳過程中克服阻逆和障礙的無可避免,而這些障礙連當時最優秀的顯教大師也無法祛除。
10・五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在此末法時期,弟子有這般歪曲的行徑,只會造成三昧耶的破損。為此,大成就者可能無法完全利益他人,而佛法的弘傳與興盛也會受阻。即便是那些以仁智治理邦國的人,仍遭到群起反對,甚至還被謀害。如俗話所說:「權位愈高,痛苦愈大。」
為什麼連高度證悟者要利他時,也如此困難?下一個偈頌會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