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釋 – 13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始計篇(計劃原則及奇襲)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原文注釋 – 13

原文注釋 – 13



始計篇第一 計劃原則及奇襲

(三)結論 —— 計劃是勝敗的鎖鑰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解:所以依計劃詳否去觀察,于戰前卽可預先判知誰勝誰敗。

【闡述】   

   古人所謂運籌帷幄,折衝樽俎者,正欲先定其勝算以取敵。是以賀若弼之平陳,則有七策;大夫文種之圖吳,則有七術;荀彧之謀袁紹,則斷以十敗;李靖之圖蕭銑,則有十策;此皆于未戰前,而求得算之多也。公輸般與墨子之九攻九拒,墨子算多,公輸算少,而解宋危。田忌與齊太子賽馬,孫臏爲之計;以忌之下駟對太子上駟,以忌中駟對太子下駟,以忌上駟對太子中駟;結果田忌馬大勝,此皆數之相較也。所以庙算多寡及其精疏,對于戰爭之勝負關係甚大。

   在近代戰史上更可找到兩大實例;一爲日俄戰爭中之俄國,一爲歐戰中之德國。德對協約軍作戰,其參謀本部計劃一年便可結束戰爭,因之,對物質未作充分之準備,戰爭一延長,而物質之供給超過其計劃之所策算,終引起内部革命而乞和。俄國對日作戰,戰前未計及西伯利亞鐵路單線運輸之不足,與波羅的海艦隊東航之耗時,交戰以後,支援力不足,海陸軍大敗。此皆計劃之未有勝算也。

   二次世界大戰中亦有兩大實例:一爲日本進犯我國,原計劃以三個月攻佔我首都後,即可結束戰爭,未料及戰事竟延長八年之久,反爲我取得最後勝利。次爲德國攻蘇,希特勒亦計劃以三個月打下莫斯科,未料及蘇軍之頑強抵抗,加之油料之缺乏,無法機動,又遇冬季降臨,陷于膠着,翌年進兵史丹林格勒,又遭慘敗,終至身死國亡。于此可見對外作戰計劃决不能有錯誤,一錯則亡身覆國。所以孫子大聲疾呼:「兵者,國之大事 …… 不可不察也」。必「經之以五事,較之以計」,始可也。
   因此,吾人深覺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者,卽「庙算」之謀畫也;「庙算」乃作戰 計劃之依據,亦卽作戰計劃策定之指導方針也。前面曾提供幾則「庙算」實例,但仍不能將「庙算」之要領言之明晰。茲再將曾、胡、左清季三名將,彼等「庙算」時所把握之幾個要點摘述於后:(錄曾胡左兵學綱要)

   (一)統籌全局——治疾者,詳察六脈,細審其病源所在,而投以對症之方,則疾立癒;若頭痛醫頭,脚痛醫脚,勢必此愈彼發,終不可愈。用兵亦何嘗不然?必須審形勢,度緩急,計全局不顧小利,規遠大不圖近功,然後乃可操勝算,而竟全功;若枝枝節節,勢必精疲力竭,仍于事無濟。如左宗棠之奏請先平捻匪曰:「…… 官軍之討賊也,宜先捻而後同;蓋捻強于囘,捻平則同益震,一也。捻在秦不過秦之患,竄豫則中原之患,兩害相形,在秦爲輕,又一也。捻聞大軍自潼關、紫金關分道而來,避竄渭北,其竄鄂豫之念未嘗忘,意俟大軍進至渭北,乃乘間南渡,得以善脱耳;故剿捻,又非先扼渭水,杜其偷渡不可。

   (二)勿計萬全 —— 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顧慮,處處不能顧慮;過于謹慎,必至坐失機宜。故有五、六分勝算,卽須放瞻做去。歷觀古今戰事,如劉李、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頻于危,其濟天也。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胡)

   (三)知彼已 —— 一曰:知彼已兵力之強弱,而後乃可避其強而擊其弱;二曰:知彼已技藝之長短,而後乃可以其長而乘其短。如曾國藩對曾國荃說:「審機、審勢、猶在其後,第一先貴審力;審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實工夫也。弟當初以孤軍進雨花台,于審力工夫微欠;自賊到後,壹志苦守,其好處又在審力二字;更望將此二字直做到底。古人云:『兵驕必敗』;老子云:『兩軍相對,哀者勝矣。』不審力則所謂驕也;審力、而不自足,卽老子所謂哀也。」

   (四)計利害 —— 行軍之道,智略居首,勇力次之。保國之道,全軍爲上,審時、審勢、審機、爲上,得土地次之。(胡)行軍,以能攻城略地,剿滅大股者爲上,防守保民者次之。弟自行默度,應如何而後保全本軍;如不退而後能全軍,不退可也;如必退而後能全軍,退可也。(曾)

   以上四點,是曾、胡、左三人用兵時,作爲「庙算」考審之依據,此皆實戰經歷之體會,實可予吾人每逢作戰略決策時之參考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