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曾有一位弟子請問佛陀,如何勸導信徒行善,佛陀回答說:「先要他們制止惡的心行,久而久之自然會崇尚善的行為了。好比種植一塊園地,每天不斷的拔除雜草,不要讓雜草遮蔽了幼苗,那幼苗自然茁壯茂盛了。」
世間的一切,都必須先有破壞,才有新的建設,不拆除破陋的朽屋,就無法重建華麗的大廈;不剪掉枯萎的舊枝,長不出潤綠的新芽;人類「善」的產生,往往先從除「惡」做起。
佛法說「善」的定義,以能夠自利兼利他為主,反之無利於自他二者,就是「惡」,或是損己利人是善,損人利己是惡。我們明白善惡的差別後,就能夠任意行之,例如,殺生是惡,我們不殺生,自然不會損害他人他物的生命,這就是善:偷盜是惡,我們不偷人家的東西,繼而愛護人家的東西,這就是善,可見止惡即是行善的開端。佛法說殺盜邪淫妄語等有十惡,能夠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等,即是十善業,這正是去惡如行善的證明。
行善是人類道德的基本,在佛法中,去惡行善也僅是人天乘法而已,並非定屬難行的菩薩大乘法門。有的人,認為善行善事太難做到,事實並不然,只要肯努力去除惡行,自然會使心地清淨明朗,又何患沒有善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