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的聰明才智是有限的,不論你有多優厚的天資,如果沒有從他處再去獲得一些啟發和指導,終究很難成就大事,就像閉門造車,永遠是落伍的。所以現在的人提倡考察、觀摩,目的就是要取他人之長,以補自己才智所不到的地方。
古人說博學,廣泛的學習。學佛的人,就是上等根機者,還是要自己研讀經書,靜慮體悟,如果是中下根機的人,就應該要有善知識的指引與提携,藉以得到竅門,否則獨自盲修瞎練,誤入旁門左道也不知覺醒。但是,善知識不是會自己找上門來的,必須我們去參訪求教,正如一個有道可求的地方,必須我們自己去覓取一樣。
參學就是親近善知識,就是向人家觀摩學習,古代的大德,有為了增進德業而跋山涉水參訪名師,有為了求開心中的茅塞而經年累月歷辛嚐苦,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訪文殊師利菩薩等五十三位善知識,而證入法界,這證明參學是悟道的助緣。
參學有如探尋寶藏,要具理智、信心、勇氣,要有不折不撓,吃苦耐勞的精神,只要是有道學,有善知識的地方,有善知識的地方,都是藏寶之所,寶藏能否獲得,那就是要探寶者的慧眼與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