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文
又六時行道者:所謂六根之中,於一切時,
我們大概是這樣分法,二十四除以六就是四,四個小時成為一時,六時代表二十四小時,天天這樣子行道,就是時時修行的意思。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一切時中要怎麼樣?我們要常常的察覺自己內心世界。
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伏六根,
就是二十四小時裡要經常的提醒自己,不要迷在這六根六塵裡面。吃東西,好不好吃沒關係,吃過了就好了,會飽就好;用東西也一樣,常常提醒自己,這樣子就是在修諸覺行,覺就是反省的意思,要反省自己,二十四小時都在提醒著自己,讓自己的心清淨、清淨、清淨,那才可以調伏六根,就不會迷在六根裡面。
長時不捨,名為六時。
你可以長時間的不忘不捨,不忘就是分分秒秒不忘記修行,這才是真正的六時行道。二十四小時裡,你永遠都是清醒地反省著自己,那你行住坐臥就可以安然,這就是在修行。不是作早晚課才是修行,也不是念經才是修行,六根之中於一切時都在修行。提醒自己、勉勵自己,你上班也在修行、對人家客客氣氣的這也在修行,為什麼一定要敲打法器才是修行?不是的。
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
記得出家前,我去印度、尼泊爾,他們的塔寺是一個圓塔形狀,很多人在遶塔,哇!人山人海,都是人擠人在那邊遶。這裡點出來,眾生就迷在那形式的外表,尤其密宗就是這樣,迷在那表相,那轉經輪多可笑啊!把經文刻在上面,你轉一圈代表你念過一部經,那不是欺騙自己嗎?你說說看,懶得念轉一圈就念一次了,那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學佛落到這般田地!念經是要來解義的,你以為把經文刻上,轉一圈就算念過一次,哪有這樣不勞而獲的道理呢?不通達啊!
現在的佛法都落到迷信裡面,多可悲啊!佛教叫你要離開貪瞋癡,結果你卻去拜財神、去火供,把東西丟下去燒,可以吃的東西也丟下去燒、可以穿的也丟下去燒。顛倒、真的是顛倒!可悲啊!所以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我們的身心要怎麼樣?
當令覺慧巡遶身心,
念念不停,名為繞塔。
意思是要你經常反省、反省、反省。所以儒家叫你「三省吾身」,我們要自己反省自己,遶塔的意思就是要反省自己,而不是去遶外面的塔廟,一個人能夠反省,你的智慧就能夠天天成長。念念不停,名為遶塔。這念念就是經常反省自己,錯了就改,沒關係;善的你也不要住心,讓自己身心常清淨。
過去諸聖,皆行此道,
得至涅槃。
佛菩薩就是經常反省自己,時時反省、念念反省,反省到最後就開花結果了。記得我二十出頭、十八、九歲或者更早吧!那時候就很喜歡道德經,一天到晚在想:人要幹什麼?那一陣子就經常坐在椅子上想,想到睡著了,連續半年,想不出人活著是要幹什麼,有一天想:算了!不要想了,開始玩,吃喝玩樂,到處玩。這都是累世來的,就會落在那兒想。人生是在幹什麼?是這樣子吃喝嗎?想不出來之後,乾脆就徹底的玩,這樣一玩,碰到了很多困境的時候,就會去琢磨,就會去想。
當令覺慧巡遶身心,你要經常去想、想、想,將來你就一定可以想到,所以得至涅槃,皆行此道。多想想,多轉彎,不要想到一個地方想不通達,就固執在那裡。讓自己轉個彎,換別的題目有機會再回來參究,慢慢的就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解決。
最近有一位劉建築師幫我拍片,他問了很多問題,他問的題目都很精采,其中有一個題目問我:講到人啊!什麼才是自在?我們經常說:「啊!你要自在一點。」真的不容易啊!你有煩惱可以自在得起來嗎?你三餐不繼可以自在嗎?一個是身,一個是心,你身跟心有所障礙,就自在不起來。你有病的時候可以自在嗎?自在不起來。所以自在的前提,一定要怎麼樣?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就要靠智慧,智慧通達了你才可以自在得起來,不然你沒有辦法自在。
我們來學佛就要把一切看破,得到真正的理通,理通達你就自在,就可以自在的起來。所以你的智慧很重要,一切用智慧而得到解脫。
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内行,唯執外求;將質礙身,繞世間塔,日夜走驟,徒自疲勞,
曾不内行就是不去想。我們現在的人不去體會遶塔真正的内涵,反而執著在外面的遶塔,在那邊遶,要遶幾圈、要遶幾百圈;你看尼泊爾那塔旁的石頭,都已經被摸到凹的一塊一塊,很多人都一直在那邊遶,遶、遶、遶……,所以就質礙在身外去遶那世間塔,日夜走驟,徒自疲勞。這驟就是奔馳,日夜都在那邊遶,在那邊奔馳,忙忙呼呼,結果換來的是一身疲勞而已。
而於真性,一無利益。
真性就是我們那真正的如來藏性。執著外求,遶世間塔沒有任何意義,你若不反省的話只是徒勞一場。所以學佛就貴在於學到智慧才得以解脫一切。佛在他那六年的苦行,早已知道法性了,只是他怕後人以為一定要經過苦修才能得道,於是他就到菩提樹下得道,表的就是大乘法。事實上那吃苦是苦心,而不是苦這身體,你心一苦就會磨出智慧,不需找自己身體的麻煩。那心啊!勞心才會成長才有智慧。當然勞身也可以,那就要有利根的人才能從工作中體會出智慧來,這都是要種下善根。
又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齋正身心,不令散亂。
所以我們持齋,要知道持齋的真正意義,要當須會意。我們要知道,佛教裡叫我們持齋真正的道理是怎麼樣呢?不達斯理,徒爾虛切。你要不知道它真正的道理,不瞭解它精髓的所在,你就會徒爾虛切,浪費、白忙一場。這樣的持齋換來是空洞洞的果報而已。
譬如說:你沒有了解真正持齋的意義,以為吃素就是吃齋,其實吃素的果報是將來你可以活得無病長久,一百二十歲給你好不好,但你沒有智慧有什麼用,到了一百二十歲還要人家照顧,你要這身體幹什麼?沒有智慧你有這身體也沒有用啊!持齋要持什麼齋?要持正心誠意。
這裡要講的就是所謂齋正身心,不令散亂。讓自己永遠保持這心清淨,不令散亂才是真正的持齋。在南傳法,有人說他可以吃肉或者怎麼樣 …… 我一直勸勉一些學大乘的菩薩,我們要包容小乘法,我們通達了,對於人家要怎麼樣也都可以體諒包容,為什麼?你去爭執持齋不持齋就就沒有了義,你要通達持齋真正的意思,這裡就點出來了。有人那方便因緣也可以,所以貴在於你的正心誠意,要齋正你的身心,這個最重要。
我從禪七回來才開始吃全素,在學佛的過程我也沒有完全吃得清。就是在禪七懂了法、證明了之後,我才吃素的。我這人本來就很鐵齒,若沒讓我印證到這個沒有錯,我是不會投降的。自禪七回來才決定開始吃素,奮鬥了很久才降伏了這身心,得到印證。
吃素是方便就好,就給大眾能夠利益。大乘佛教是因有叢林,大家集合在一起就開素齋,若到外面托缽或者你到外面去旅行不方便,就隨順因緣。我懂了法之後吃素,到大陸去,那時候大陸素食很不方便,我就吃肉邊菜,還是一樣可以的沒有問題。所以我們持戒吃齋是齋戒自己,而不是戒別人。給別人方便,我們自己清淨就好了,不去要求人家一定要怎麼樣,慢慢的你就可以改變對方。
有善根的人他一定會替你想,比如說那天我們出外拍片,那建築師自己買了一個排骨便當,結果看到我們買素食便當來,就說他也要吃素。這樣無形的去感染就好了,給他開方便,人有心他就會慢慢的轉變,要自己先齋正自己的心才是重要。
持者護也,所謂於諸戒行,
如法護持。
持就是護,就是你護著你的身心,要正意,誠心正意,要像蓋圍城一樣把它戒護起來。
必須外禁六情,内制三毒,
勤覺察、淨身心。
禁六情就是不要迷在六根、六塵的情境裡面,你喜愛一件東西就執著在那裡。就譬如,我說我們的道 們的道場,寧願冷而不要熱,有的人就會有疑問:「奇怪!師父,道場的人多一點不是比較好?」我說:「是啊!問題是一個人心一熱起來,他就會執著:『這道場是我的,道場就怎麽樣喔!』生活久了就把這裡當成是他的,那私心就跑出來了。」所以,熱,就會迷失了理性;冷才會有理性。
我們為什麼跟人家表的法不同,就是要教你有理性,教你不執著。先理性才會有智慧,你情一放下去都用情在攪,就一定會無明攪出問題來。我們寧願慢慢的來,慢慢的加溫,你一下子加溫太快,就迷了。所以外制這六根塵,不要迷在外面的情境;那內就制我們三毒,三毒也就是我們貪瞋癡的心。然後勤覺察,就是經常來察覺我們心跟身有沒有清淨。
了如是義,名為持齋。
你要知道它真正的意義,這樣子才是持齋啊!你看最近那外道做了很多「吃素救地球」的看板,吃素可以救地球嗎?不通的。告訴你,還有一個「救」,就不是正法。地球沒有任何人可以救,它是共業體,既是共業,誰可以救誰?我可以救你嗎?我只能講道理讓你通達,我救不了你。佛也是這樣的,佛可以講道理給你聽,佛救不了你,你自作自受誰可以救誰,所以吃素救地球,是不通的。
現在都透過包裝,完成它裡面的利益,你不懂的話,就被外面那一層口號拉著走。人啊!可悲可憐就在此,一個口號就把你拉走了,很可憐。我們都不會去反省,不會去想有沒有道理。如果你都去想有沒有道理,就會想出智慧來,你想一下,再多想一下,「是這樣嗎?」想一下,但是要學柔一點,不要固執在一個想法裡面,學柔去想,會想出很多智慧來。
想想看有道理嗎?百萬心經入佛心,有道理嗎?把佛菩薩講的話抄來放在佛的心裡面,那也不通的,我們常常都被一個口號帶著走而不去分辨,隨便一個口號後就跟一堆人,所以「懵懂傳 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裡供。」達摩祖師就是最無上、直接就點出來沒有那一套的。你可以看到達摩祖師論,代表過去你有善根,你從這裡看,邪不勝正。正跟邪,用智慧一照就清清楚楚,了如是義,你就能夠明瞭持齋的意義在於正心。
又持齋者,食有五種:一者法喜食,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什麼是法喜食?你聽了正法,你就會因依持正法而得到精神上的食糧,精神思想就正了,那你不就是法喜充滿嗎?你有了擇法眼,就願意歡喜奉行,原來,我不需要外求,只要讓自己內心清淨,把它做好了就天不怕,地不怕,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釋迦牟尼佛說唯我獨尊,那在表一切眾生都是唯你自己獨尊,沒有第二個你。找第二個天道(弟子名)也找不到,就是一個天道、一個天月。唯有那個你,你當自己的主宰。過去我們沒有通達,以為佛有多麼了不起、有多麼偉大,但他怎麼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呢?
我們現在通達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不是唯獨釋迦牟尼佛,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天上天下唯自己是自主的,獨尊就是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一切唯心造,不是嗎?你看很精采,過去我們都迷在文字的假相裡,批判這句話,因為我們沒有通達,現在通達了,原來每一個人都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沒有第二個你,即使是雙胞胎也不完全同心識啊!所以唯有你一個人。諸佛菩薩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同一心體,那境界是有層次的啊!
所以持齋者,第一要法喜食,你要得到法喜食,就要吃精神上的食物,那就是「依持正法,歡喜奉行」,你要去做,光懂不做,那也沒有辦法。
二者禪悅食,所謂内外澄寂,身心悅樂。
內就指你的心,外就指你的身體,身心都要澄寂,澄就是清淨,就是讓自己清淨;寂是要自己穩定一點。當你一熱,一煽就有火,你若寂寥煽不起來,就可以平心靜氣,這樣你身心就可以得到愉悅,就輕安不動心。你不起落,那種樂才長久,你快樂是一下子而已,那我們不求快樂,就不會痛苦,你有快樂就一定有痛苦,為什麼?因為快樂是建立在痛苦之上,你為了明天的 party,之前就要準備一兩個禮拜,忙得要死,結果一個晚上才熱鬧幾個小時就結束了,客人走了,你就攤在那裏,有沒有?是不是這樣?都是這樣。
以前在屏東碰到一位醫師太太,很有錢,都在追求物欲的生活,她說她很快樂啊!我說你可以把你的快樂冷凍起來嗎?她就答不出話來。那快樂是一下子就過去了,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我們為什麼會顛倒就在這裡,我們追求那一下子的快樂,結果搞了老半天,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我們慢慢的了解,什麼叫禪悅食?禪悅食就是你心身寂淨,你因為不追求快樂就沒有痛苦,沒有痛苦,那一個不追求快樂的安祥,才是恆久的。告訴你,佛菩薩就是這種境界,他不貪於一時的快樂,他的心是平靜的,這一平靜就可以長遠,你有高低起落就是無常。
有的人玩股票,股票上上下下,他的心也跟著上上下下,怎麼可能得到快樂?緊張得要死,一跌就怕,一漲就樂,心不會恆常,所以就生活在上下起伏的境界裡。你沒有禪悅食就不會安祥,當你心不起落就會很安祥,就如同沒有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的意思,這叫禪悅食。
三者念食,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念食就是你的思想正確,不會打妄想。你先把目前的做好,做好了有能力再做其它的;你目前的還沒做好,就想學別的,那你這心就不正,就不能夠相應,一定要直心,所以這裡的常念諸佛也就是覺性,我們要經常的覺醒,自己跟佛能夠相應,心口能夠相應,這念就是保持正念。
四者願食,所謂行住坐臥,常求善願。
僧眾剛出家在沙彌時,要背沙彌律儀,做什麼事就要想到當願眾生,你要有一個願力,做什麼都要想到別人,在行住坐臥裡面,一切都要想到別人,考慮到別人,常求善願。
接下內容,敬請參考原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