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宗之傳承
書籍目錄
唯識宗之傳承

唯識宗之傳承

隔條

   唯識宗的教理,雖然溯自佛陀釋尊的言教,但是將它倡導出來的,卻是佛滅度後的無著菩薩。原來佛滅後,大約五百年至九百年間,印度佛教界的思想,多受龍樹菩薩空宗學說的影響,因為不了「中道」而著於斷滅空見者,大有人在。

傳

   一直到佛滅後九百年,這一位無著菩薩,才應運而生。他因為思惟「空義」不得,乃上升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始悟大乘空義,於是請彌勒菩薩到中印度的阿踰遮那國的踰遮那講堂講五部大論,闡明唯識中道義。無著菩薩在此頗得唯識教義的精髓,並嗣其法,大力弘揚本宗。

   同時,無著菩薩的弟弟,世親菩薩,承其兄長,依瑜伽師地論,造三十唯識頌,發揚非空非有的大乘妙趣,大成了唯識學。是頌也,文約義博,幽微玄秘,所以唯識樞要讚之為:「萬象含於一字,千訓備於一言。」可惜,短頌甫就,未及長行廣釋,世親菩薩就圓寂了。幸有護法等十大論師,各依本頌,妙闡幽微,遂成十釋。此中以護法者為最優。自彌勒、無著,世親以下,護法論師,遂成為本宗的第四代祖師。

   其次有戒賢論師,他是護法菩薩的弟子,弘揚唯識,當時絕倫,以上五大論師,都是印度弘揚本宗的法將。

   後來,在唐朝貞觀年間,玄奘大師,遠去印度求法,親謁戒賢論師,由於戒賢是護法菩薩的門人,所以奘公回來,專傳護法的唯識學,奘公遂成為中國唯識宗的第一代祖師。亦即天竺相承第六代祖師。

   奘公所傳的唯識學,首先由他的高足窺基繼承,作疏百本,大暢唯識義理。特別對成唯識論一書,作有述記及樞要二種註解,嘉惠後學。繼有窺基大師的弟子慧沼,依述記作了義燈,發揮唯識精義。復有慧沼大師的弟子智周,亦依述記作演秘。如此師資相承,使得唯識教義燦若日月,由是唯識宗亦盛極一時。

   一直到晚唐以後,由於遭遇到唐武宗的法難,以及五代的禍亂,唯識疏記失傳,唯識學的弘揚才漸漸式微。明代萬曆年間至清初,雖有多人從事於唯識學的研究,但因沒有窺基大師的疏記為依據,因此研究的結果,失其正義之處很多。一直到清光緒年間,我國學人楊仁山老居士才從日本請回失傳近千年的唯識疏記,唯識學在我國才漸漸的又發揚起來。

法相宗所依之經論,為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
唐玄奘法師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論師所著之

唯識三十頌之解釋,而編纂成唯識論十卷,唯此宗
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無論學何宗者,皆應先
學此,以為根底也。
(弘一大師佛法宗派大概)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