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答 (四)– 7~ 9
問 答 (四)– 7~ 9

問 答 (四)– 7~ 9


問4-7:佛陀是大阿羅漢,那麼佛陀與其他同樣是阿羅漢的弟子,如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有什麼差別呢?

答4-7:佛陀的阿羅漢道必定與一切知智(sabbaññuta-ñāṇa)相應,而弟子的阿羅漢道則不然。弟子的阿羅漢道與以下的智慧相應:上首弟子菩提(aggasāvaka-bodhi)、或大弟子菩提(mahāsāvaka-bodhi)、或普通弟子菩提(pakatisāvaka-bodhi)。它們有時與四無礙解智(paṭisambhidā-ñāṇa)相應,有時與六神通相應;有時與三明相應,有時純粹只是阿羅漢道而已;但絕不可能與一切知智相應。舉例而言,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的阿羅漢道不與一切知智相應。而佛陀的阿羅漢道不但與一切知智相應,並且具足其他種智慧及佛陀的所有德行。

   此外,因為他們成熟的波羅蜜,諸佛都是自己證悟道、果與一切知智,不依靠任何老師的教導。但是,弟子唯有藉著從佛陀或佛陀弟子那裡聽聞關於四聖諦的法,然後才能證悟道智與果智,他們不能未經老師教導而獨自修行證果。這些是差別之處。


1.菩提bodhi-證悟;智慧或道智。
2.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乃是六神通之中的三項。

問4-8:什麼是「中陰身」3(antara-bhava中有)?

答4-8:根據上座部三藏,沒有所謂的中陰身。在一世的死亡心4 與下一世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任何心識剎那或中陰身這類的狀態存在。如果一個人死後將投生天界,那麼,在他今世的死亡心與天界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任何心識剎那存在,也沒有中陰身。死亡一發生之後,天界結生心立刻生起。同樣地,如果一個人死後會下地獄,那麼,在他今世的死亡心與地獄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中陰身存在,他死後直接投生到地獄去。

   中陰身的觀念通常是這樣產生的:有些人死後投生在鬼道一段很短的時間,然後又投生到人道,他們會以為他們在鬼道的那段生命是中陰身。事實上,鬼道的生命並不是中陰身。實際發生的過程是這樣的:在今世的死亡心之後,鬼道的結生心生起;在鬼道的死亡心之後,又有人道的結生心生起。由於過去的惡業,他們在鬼道受了一段很短時間的苦。當那個惡業的業力竭盡之後,因為成熟的善業,又再生起人道的結生心。

   還未能透視生死輪迴真相或緣起的人,會誤解那段短暫的鬼道生命為中陰身。如果他們能以觀智徹底地辨識緣起,這種誤解就會消失。因此我建議你以自己的觀智來辨識緣起。那時,中陰身的問題將會從你的心中消失。


3.中陰身-北傳佛教所提到,在今世(前有)死亡之後與來世(後有)投生之前的中間生存狀態(中有)。
4.死亡心-在一生之中的最後一個心,其功能是執行死亡。

問4-9:安般念的修行方法與四界分別觀相同嗎?為什麼我們必須在修行安般念之後才能修行四界分別觀?

答4-9:這兩種修行方法不同。

   如果想修行觀禪,首先你必須辨識色法(色業處)與辨識名法(名業處),其次你必須辨識它們的因緣。要辨識色法,你必須先修行四界分別觀。

   佛陀教導色業處時,總是先教導四界分別觀的簡略法或詳盡法。你必須遵照佛陀的教導來修行。修行四界分別觀之前,最好已有深厚的定力,如:安般念第四禪,因為它幫助我們清楚地透視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它們的因緣。

   不過,如果不想修行止禪,你也可以直接修行四界分別觀,以此培育定力與透視力。我們在上次回答問題的講座中已經討論過這一點。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