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戒,不論是受那一類型的戒,必然是都有其所應得的功德。以在家學佛者說:受五戒有受五戒的功德,受八戒有受八戒的功德。這是發心受戒者,所應予以肯定了知的。不然的話,誰還願意受戒?諸位現在受的是八關齋戒,其所得的功德如何,得先與受五戒功德較量說起,惟有從這互相較量中,才能顯示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殊勝,才能堅定諸位受持八關齋戒的信願。
經中說:假定有這麼一個人,發心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滿四天下所有的衆生,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這樣的供養,乃是以一百年長時期這樣的供養,其人所得功德當然是衆多的,可是儘管有這麼多的功德,但不如在一日一夜的短時期中受持五戒的功德。戒德的高超殊勝,於此可得到明證。
受持五戒,雖有這麼大的殊勝功德,但與受持八戒所得功德比較起來,還是差得很遠。龍樹在〈智度論〉中擧個很好的比喩說:譬如帶兵作戰的將領,假定是個輭弱而膽怯的,縱然統兵作戰很久,亦不能建立破敵的功勳;假定是個勇健而威猛的,迅速的擊破來犯的敵人,於一日當中就可功蓋天下。當知五戒功德和八戒功德的不同,也是如此。因五戒但能遠離邪淫,還未能根絕欲本;八戒已斷除正淫,不再受欲染的糾纏,事相已經同於無漏。時間雖僅一日一夜,而所取的戒行則多,所以功德超過五戒。
不過在此還有一點需要加以說明的,就是不論受持五戒或受持八戒,依〈大智度論〉說,最要緊的一點,在於發廣大心,若能發廣大心,雖持一日一夜戒,亦會獲得殊勝福的,若不發廣大心,雖盡形壽持五戒,所得只是有漏功德。所以諸位發心受八齋戒,不爲個己功德及解脫着想,而應爲一切衆生受此戒行,亦即不將這受戒功德,視爲獨自一人所有,而應視爲與諸衆生共的,願與衆生同向無上佛道前進,才能得到最極殊勝的福德!大乘佛法的最大特色 是要每個佛弟子,不論做什麼善行功德,都要把廣大衆生,放在自己的前面,不可專爲個人的利益設想!
弘一律師說:「五戒八戒,當分屬於小乘;然欲秉受戒品,應發大菩提心。未可獨善一身,偏趣寂滅;雖開遮持犯,不異聲聞。而發心起行,宜同大士。清信之侶,幸其自勉」,律師又說:「八戒通大小乘。小乘者,如〈成實論〉等。大乘者,即菩薩八戒:如文殊問經及八種長養功德經所明。吾等既已受菩薩戒,今受八戒亦即是大乘八戒也」。所以受了菩薩戒的,同樣可受八關齋戒。有人說受了菩薩戒,不需再受八關齋戒,顯然是錯誤的!從弘一律師所說看來,受菩薩戒與受八戒,既不重複亦不衝突!
受持八關齋戒所有的功德,既是無漏而又是大乘的,當然不是世間有漏功德所可比擬的,所以佛在經中對天帝釋曾經加以呵斥。就是有次天帝釋聞佛所說八關齋戒的功德殊勝,於是不期然的歡喜讚嘆說:「六齋神變月,奉行八戒齋,彼功德殊勝,則爲與我等」!一般聽來,奉行八戒,能得像天帝釋那樣的功德,亦覺是很不錯的了。可是佛陀聽後,立刻呵斥天帝釋說:你這樣的講法,是不合道理的,你也沒有資格可作這樣說,唯有阿羅漢始有資格作這樣說。爲什麼?要知你天帝釋,既沒有遠離貪瞋痴等的煩惱,又沒有解脫生老病死的大苦,種種憂愁與悲苦,都還纏縛着你的身心,怎麼可說受持此戒的功德與你相等?老實告訴你:你天帝釋所有的功德,只能感受天帝釋的果報,是不能出離三界的;可是受持八戒所得的功德,能够證得出世三乘聖者的菩提,而阿羅漢是捨諸生死重擔的出世聖者,所以他可說受持八戒所得功德與我等,你天帝釋是不應該這樣說的!從佛的這一宣示,我們得以明確的知道:天帝釋的福德與無漏的福德相比,是有着天淵之別的,諸位應常發心受持八關齋戒。
進一步說,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不但與阿羅漢的功德相等,而且他就是世間菩薩,〈文殊問經〉說:「世間菩薩,八戒者是」。可見要在這人世間做個菩薩,並不是怎樣困難的事,只要發大菩提心受持八戒,當下你就是世間的菩薩。受持八戒的功益殊勝,豈不更顯然的表示出來?這還不算,〈處胎經〉說:「八關齋戒者,是諸佛父母」。受持八戒的功德,簡直與諸佛功德相等,甚至諸佛如來是由八關齋戒所出生的。金剛經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現在套用這句話,亦可作這樣的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八關齋戒出」。是則八關齋戒的功德殊勝,眞是不可思議,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菩薩本生鬘論〉,對這八戒功德,有更透闢的叙說,現我用語體文說明如下:若人能够持是八戒齋法,從表面看來,這人雖沒有穿著華麗的衣服,但他已經具有慚愧之衣。當知慚愧之衣,比什麼衣服是都來得莊嚴的!受持八戒齋法的人,雖無有形的墻垣,阻擋外賊的侵入,搶奪尊貴的珍寶,但已具無形堡壘,禦捍六根的怨賊,切奪內在的功德。依佛法說:外財的喪失不足惜,法財的被劫才是最大的損失。要想法財不被劫取,唯有築起齋戒的墻垣。受持八戒齋法的人,就世間的種族說,不一定是高貴的,可能是首陀羅族,在印度的種族說,是屬最下的一等,可是由於彼受八戒的關係,已經住在聖種姓中,經過一個相當時期後,會結聖菩提果的,只是世間種族的高貴有什麼用?印度方面,自古以來,以諸瓔珞爲莊嚴具,什麼人有諸璎珞,就顯得其人的莊嚴高貴。受持八戒齋法的人,不一定會有世間眞珠之類的瓔珞,但因由於八戒齋法的在身,是就已經具有種種善法功德莊嚴其身了,而且這種莊嚴不是世間任何珍貴的瓔珞所能比擬。〈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說:「是八戒齋,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璎珞」。同樣的理由,受持八戒的人,雖不具有金銀等的七實,但已積集了人天的七種法財,不需依賴任何橋樑,是就可以超越險道!
受持八戒的功德是這樣的殊勝,所以經中說用十六大國中,最極珍貴的寶物,供養諸比丘僧,不如齋戒一日一夜的功德。〈薩婆多論〉亦說:如果一個人做了閻浮提王,於閻浮提中廣行布施,使得一切人民,於諸金銀財寶,得到受用自在,其功德自然是很大的,但以八戒齋法的功德,分作十六分來說,閻浮提王布施所有的功德,不及受持八戒功德的十六分之一!諸經論中所以這樣盛讚八戒的功德,因這是出家離俗的始基,是得三乘菩提的道種,乃至成佛亦是由於受持八戒的這一念而來!
受持八戒能得殊勝的功德,相對的自然也就可以滅罪。關於這點,《善生經》說得非常明白:受持八戒,能够除去五逆重罪。其餘的罪障能滅除,自然是更不成問題。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佛法認爲這是最重的罪,將來要感五無間苦果的。可是現在由於受持八戒,五逆重罪當下就被消除,八關齋戒的功益殊勝,眞是難思難量!《中阿含經》還有這樣的說法:「多聞聖弟子,持八支齋時,憶念如來十號名字,若有惡思不善皆滅」!多聞聖弟子,尙賴這功德力,滅罪除愆,進德修業,諸有要求出罪進德者,宜更乘此良機受持八戒!
受持八戒,會得如上所說的殊勝功德,這當然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於短短的一日一夜中,是否做到淨念相繼,能够淨念相繼的守持清淨,自然會得如上的功德,不然的話,由於你的一念心,沒有放在齋戒上,終日東想西想的,不知在想些什麼,那你所得的功德,就要大大的打折扣!所以在受齋戒的一日一夜中,要放下世俗的一切,將整個身心沐浴在佛法中,受佛法的熏陶而與佛法相應!如果漫不經心,只是隨人起倒,受戒是受戒了,但未隨於戒轉,結果空過一日夜,那是非常可惜的!爲此,本寺特別制訂修持的時間,領導大家共同的修學!
淨念相繼,固然是保持八戒清淨的很好方法,除此而外,成實論中,說有五法能使戒行清淨:一、於受戒的期間,能够如法的行十善道;二、於受戒的期間,斷除前後惱諸衆生的事,不再使衆生感受不必要的苦惱;三、於受戒的期間,在自己内心中,不再爲惡心所惱,亦即不再動起不正當的念頭,以免影響戒行的清淨;四、於受戒的期間,時刻憶念佛、法、僧、戒、捨、天而爲戒行的守護,仗斯六念的功德,以保持戒行的清淨。五、於受戒的期間,願將自己所得持戒的功德,回向於究竟涅槃,決不以此而求人天的福報。能這樣的受戒行,自得清淨。
〈毘婆沙論〉更以五句分別受持八戒功德,是否能得大果,現我亦向諸位略爲介紹一下:一、如有自在受此齋戒的人,爲他負責厨房飲食的人,想要殺害衆生的生命,以供他於飲食時受用。他知道這事,就對厨人說:今天是我受戒的一天,你不得殺生供給我食,可以留待明天殺給我吃,這是普通人的觀念。另有擔負保家衛國的國家軍警,將所捕獲的怨敵,送到高級官員這兒來,請求給予怨敵的應得之罪!高級官員對來使說:你且把他扣留起來予以看管,因我今天受了齋戒,不可違律殺害衆生,到了明天,我會依法予以殺伐的。像這樣的受八齋戒,根本業道雖是清淨的,但近分方面並不淸淨。佛陀說這雖是勝業,已不能够得大果!
二、另有自在受此齋戒的人,不但根本業道是清淨的,就是近分亦是極清淨的,但欲尋伺、恚尋伺、害尋伺之所損害,因而仍然不是理想的受此齋戒。當知欲、恚、害的三種尋伺,是一種惡分別,有了這些不正當的分別存在,内心必然是不得清淨的,當然就會影響到戒行的守持。正因惡尋伺是擾亂心靈的不好東西,所以佛說這個發心受戒的人,就其所受戒說,雖是一種勝業,但不能由此獲得大果。
三、還有自在受此齋戒的人,不但根本業道與近分都是清淨的,而且亦沒有惡尋伺之所損害,自然是很難得的,可是仍然不理想的,就是他不能提起正念,將一念心放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的六念上,以致仍有種種不正當的妄念現前。由於妄念不斷的湧現,其心自然不能安住在淨戒上,而求戒行的清淨也就不可得。正因是這樣的關係,所以佛說這個發心受戒的人,就其所受戒說,雖是一種勝業,但不能由此獲得大果。
四、復有自在受此齋戒的人,根本業道是清淨的,近分同樣是清淨的,亦沒有惡尋伺所損害,更能時刻提起正念,不能不說這受戒者的難得!然而仍有不美滿的,就是他不能將受持齋戒的功德,回向於出世解脫,只是要求上生到天堂,享受天上的欲樂,因此,佛說這個受齋戒的行人,雖說是種勝業,但不能够獲得大果!
五、更有受此齋戒的人,具有根本業道清淨、近分清淨、非惡尋伺之所損害、攝受正念,回向解脫的五種希有難得的心行,自不是以上四種受戒的人之所能及,所以佛說這個受戒的人,不但是修的殊勝業,而且能够獲得大果。這所得的大果,以小乘說,就是解脫湼槃以大乘說,就是佛果菩提。
本上所說,應該知道,受持八戒,的確是有殊勝功德的,所以應常發心奉行八戒,於六齋日受持八戒。不過在這工業發達的現時代中,要六齋日受持八戒,可能會有很多人,沒有這個閑暇的,但最低限度,要能做到一月一次的齋戒。弘一律師說:「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減至一日或兩日亦無不可;因僅受一日,即有極大功德,何況六日全受呢」?不過當你發心受此八關齋戒,不論是在受戒之前,不論是在受戒之後,不論是在正受戒時,都應嚴肅自己的身心,以八戒水洗浣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身心與戒相應,而得身心清淨及諸殊勝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