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文注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始計篇(計劃原則及奇襲)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四、原文注釋

四、原文注釋



兵勢篇第五 —— 奇正原則及運動

(一)機動要領

   1・以迂為直 —— 迂廻(間接路線)

解:「和」是軍區營門,「交和」是我軍營門和敵軍營門相對峙之意。
「凡用兵之法,在主將獲得國家元首任命後,卽集中各鄉邑之軍隊,編成作戰軍,直至與敵對峙宿營時,一切措施尙易;但一至會戰開始,互爭勝負,則較難矣。蓋會戰之所難者,乃在以迂迴曲折之遠路,要當作直線近路去運動作戰之故。」

【闡述】   
   孫子對于會戰之大兵團作戰行爲,有其深刻之體會;他認爲作戰軍之編成,及其集中,事尙簡單;一至會戰階段,難題卽多。因爲會戰之目的,在將敵人壓倒而殲滅之,并使其無喘息之餘地,以確保我勝利之成果;如何達成此目的?問題自然錯綜繁雜,要有詳細之作戰計劃去規劃,要有旺盛之企圖心,和智勇兼備之卓越指揮去徹底執行,再加其他充分之會戰設施,其中有些難題,非一言兩語可盡其意者;但孫子却能把握對會戰成敗有決定性之重點予以討論,他認爲會戰中「機動」最重要,而「以迂爲直」乃最佳之機動方式,亦爲較難實施之課題,故啓示吾人多運用之多研究之。

   所謂「以迂爲直」,卽研究機動間作戰線之問題,理想之作戰線,以能盡量保持直線,而避免迂遠,以愈短爲愈好;孫子在兵勢篇亦曾主張「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係對兵勢運用而言,本篇乃研究機動問題,并不矛盾。夫作戰線愈長,則其間兵站警備等所要之兵力,必愈爲增多,而致減少第一線決戰之兵力。兵勢如水勢,由同一地點發源之河流,細長而迂曲者,必不如短近而直線者爲湍急。不過這並不是說,作戰線一定要保持直線,而接近基地的意思;但在某種時機,應乎狀況必要,作戰線特須採取彎曲路線者。如拿翁在一八〇五年烏爾姆之戰所採取之作戰線:以麥塞那五萬人,在意大利方面採取守勢,自率二十萬大軍,集中于萊因河左岸,指向作戰線于德國方面,由東北方迂迴至奧軍背後,完成對烏爾姆之包圍圈,而將奧軍殲滅。此卽「以迂爲直」之計。見後節作戰記述。

   兵者,詭道也;孫子一直以「出敵不意,攻其無備。」爲作戰指導之最高訣策;所以他特提出「以迂爲直」,或是否可以「以迂爲直」,或如何「以迂爲直」;均須依當時作戰狀況作慎審而適切之處置。因爲作戰線選定之當否?足以左右戰爭之命運,如選擇不當,則任何光輝之成功,對全般戰爭而言,均無所裨益。孫子對作戰之指導,處處以出奇以制勝,故希望于會戰中儘可能「以迂爲直」去機動,但非絕對性,當視狀況而定;因迂迴作戰有時成功,有時仍會遭遇失敗。茲舉兩例以爲參考:
   (一)對扼有險要之敵以一部由正面牽制之,以主力迂迴使敵退却之例:

   一八七七年四月,俄土戰爭勃發時,俄軍將主作戰指向于巴爾幹,立卽渡過多腦河,侵入保加利亞,土將奧斯曼柏霞哥爾庫(Osmanpascha)堅守普魯納(Plerna)孤城而不屈。俄軍自七月十六日起至十二月十日止,與之實施數次之會戰,始勉強得以陷落該要塞。俄軍爾後盡量迅速越過巴爾幹山脈,致土軍于死命。俄軍勇將格爾庫(Gutko)中將之兵圖,十一月下旬以來,駐紮于敵陣地前之愛特普爾(Etrepole)山地,大事補充,成爲八萬之大軍。自十二月二十五日晨開始行動,以一部牽制在克・巴巴庫納克(K,Baba Konak)陣地(標高八五〇公尺)之敵,以主力由烏拉塞爾(Vraces)至賽仁斯(Sarancesa)間之小徑,迂迴前進約二十五公里,費時六日,以不屈不撓之精神,克服酷寒及困難,據云有八〇〇名凍傷患者,及五〇餘名之凍死者,火砲及駄馬,均于無安全之狀況下通過,三十日勿然進出于克、巴巴庫納克土軍陣地之背後。土軍雖有予迂迴中俄軍打擊之好機,然因懈怠之關係,對此俄軍之迂迴,全不知悉,及至其背後受威脅時,卽驚慌狼狽向菲立普派爾(Filipoopel)退却。

   (二)以主力迂迴,擬遮斷敵之退路,並將之殲滅;然因實力未濟,企圖又爲敵知悉,反遭大敗之例:
   一九一四年十月末,土國與德奧爲友好時,俄國高加索軍軍長卽欲乘土軍集中未完將之擊破,乃佔領埃爾再魯姆(Erzerum)。十月三十一日由薩立卡米什(Sarikamioh)出發,十一月上旬進出于伊德(Id)庫普伊凱伊(Koprikoi)卡拉基利薩(Karakilissa)之線,爾後由于土軍之抵抗,作戰無進展;反而自十一月中旬起遭土軍之反擊,乃向克赫洛順(Khorosan)北方之隘路口後退,鞏固陣地,同時等待後續部隊之來援,土軍阿爾門尼亞(Armenia)軍軍長恩威爾帕霞(Enverpascha)將黑海沿岸之警戒兵力,亦招致于埃爾再魯姆,原有之兵力爲第九第十第十一軍團及第一軍團之一部與庫爾德(Kurd)騎兵一個半軍團。故以軍主力由奧爾蒂(Olty)方向迂迴俄軍之右側背,佔領薩立卡米什(Sarikanish)欲遮斷俄軍之退路,并殲滅之。使第一軍團之一部,向庫帕(Khopa)阿爾戴漢(Ardahan)作戰,以十一軍團及騎兵部隊由正面對克赫洛順陣地行牽制攻擊;使主力第九、第十軍團,自十二月中旬起,橫斷國境之峻峯深谷,冒嚴寒風雪而進擊。然俄軍據十二月十七日所投降之克爾德(Kurd)人騎兵團長之言,察知土軍之企圖,除強化薩立卡米什附近之防衛外,同時由克赫洛順方面抽出兵力,……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