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思生死過患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四、思生死過患

四、思生死過患



第一、開示加行法

謂先依四加行修,而後可入正行,四加行者:
一、思暇滿難得 二、思死無常 三、思維業果 四、思生死過患


   四、思維生死過患者,如前所說,由思維業果而生決定信,後行十善法,暫遮三惡道之門,即得人天道增上果。如帝釋或大梵天,大自在天等天王,豈非至幸。然尚非究竟利樂,同彼帝釋等仍未出離三界,未離生死苦,尚無純樂,仍以苦為自性,報盡還墮,不得自在。吾等過去生中,修十善業,曾生天道,但今仍在生死輪迴中,天道、阿修羅道與人道、亦同在生死輪迴中。故三善道,雖已暫脫三塗苦,而未出離輪迴之苦。輪迴,藏文曰「苦瓦」,是輪轉義。以何輪轉,謂眾生負有漏蘊身,以煩惱業力為繩,牢牢繫縛,而為輪轉。如負荊棘者,欲求放下,須先解其繫縛。眾生解脫生死輪迴,亦須將煩惱業力,及有漏之蘊身之繫縛解除。梵文生死與輪迴是一名詞,說生死,即有輪迴,說輪迴亦包生死。此生死輪迴,一依因,二依果,三依助伴,如是安立。依因,是依煩惱為因,助伴亦依煩惱,由煩惱為近取因,並依煩惱為助伴,而取蘊身果。並由是展轉引生未來之煩惱繼續不斷,故生生不已,苦永無盡。欲離生死苦,須先斷煩惱,近取助伴,與解除此取蘊身也。眾生為煩惱近取取蘊身所受諸苦,菩提道次第論,說修思維流轉生死苦分二一、思維流轉總苦二、思維別苦

   總苦內又分二:一、為八苦二、為六苦
   今講第二分六苦,六苦又可攝而為三,本教授中與道次所說稍異,詳細可參考道次。何者為六:一、不決定, 二、不厭足, 三、數數捨身, 四、無間受生, 五、無伴侶, 六、盛衰不等。

   可攝為三者:一、於流轉中不可保信。 二、於彼之安樂受用亦無厭足。 三、從無始而住也。
   一、不決定者,眾生於輪迴中,為冤為親不決定,為損為益不決定,為美為惡不決定,顛倒紛紜,有何意義可得。龍樹菩薩云:輪迴顛倒中,父常作我子,母常作我妻,凡有神通之阿羅漢,即可知其因緣。目犍連化緣,行至一家,見一婦抱子食魚而足踢其犬,而說偈曰,「口食夫肉足踢母,懷抱冤仇為愛子,輪迴顛倒真可笑」。蓋此婦之夫,喜食魚,今等流感果,受報為魚,而為婦食。其所抱之子,乃其夫手刃之仇人,而為其婦之所貪戀者,而婦之母,臨死戀其室廬,復受生為守廬犬。顛倒至此,一何可笑,此猶通前世而言,即現世可見者,冤親亦屬不定。有前半生為親愛,後半生為冤仇者,有去歲為友,而今為敵者。以一人言,或先賤而後貴,或始富而終貧。如是等等,皆無一定,皆現世輪迴中不定過患,剎那生滅,無意義可言。

   二、不厭足者,眾生貪取利樂財色名位,常無滿足。經說眾生不厭足過患,如飲鹽水以止渴,飲愈多而渴彌甚,到頭樂極生悲,苦果現前。如上說,轉輪聖王分帝釋天王半座猶不知足,以取而代之一念,下墮世間為犬是其一例。彼轉輪聖王,於墮落時,以原有通力,預知將受生為犬,彼時曾作是言,此我以不厭足過而得此果,願我後生,勿再不厭足,將死言哀,堪資警惕。

   三、數數捨身者,眾生從無始以來,數數取身,數數捨身,從無一定。或過去曾取天身,而現得貧身,或轉輪王而降為世間奴僕,有百千億眷屬天子天女圍繞,而貧身孑然無依。轉輪王威光*凃恣A無有比倫,而庸奴跼蹐難堪,彼等皆有神通,預知生處,其苦可知矣。即如吾輩,今者以前生稍具福德,生此人道,以後能再得人身否,誠不可必。或今食美饌,而後則墮地獄,飲烊銅鐵汁,今處光明而後墮黑暗處所,於生死中,顛倒不定。

   四、無間受生者。思無始受生,自無量數。曾取身為人父母,為愛護子女,泣啼悲淚,積如大海。或與冤仇爭鬥,頭顱支節,堆積高等須彌。及在畜生道,所食飲污穢不潔之物,亦如須彌大海。若復不思生死過患,仍是顛倒輪迴,如上諸苦,尚方興未艾。經教云,「一切眾生,輪迴生死,烊銅鐵汁,量如大海水」。我今不明生死過患,不脫諸苦,未來無量烊銅鐵汁,正待我一一吞食無盡也。

   五、盛衰不等過患。在生死輪迴中,盛衰無住。佛說生死輪迴,終歸衰損,言到頭衹有歸於衰損之一途,昔之崇樓傑閣,瞬為斷瓦頹垣,世間事大抵如斯也。

   六、無伴侶過患。生時親眷滿前,死後無一伴侶。生是一人來,死時一人去。黃泉獨往,一切皆非,而世人於生死輪迴,猶多留戀不捨者,哀哉。

   上來說總苦,此外有別苦。依菩提道次第論,此苦有八,今但略說,不復詮次。寂天云,「於苦不思維,不主厭離心」。宗喀巴亦云,「應於諸苦應思維,生起厭離不再受,此厭離心無間斷,是即名為出離心」。皆言先思生死等苦,乃起厭離。此厭離串習成熟,即出離心也。修學者,於思維苦時,要令心生感動。心依所緣(即過患總別諸苦),而感動有力。如緣悲者,必到落淚地步,始是感動之征。如是思維感動力,漸近出離心邊。有若兩相摩擦,發生暖相,名為取暖。依此長時精修,不能取暖,宜速修供養,禮拜,積資,懺淨等,此是秘密教授。歷此再修。必能取暖。取暖如成,此心照見世問一切榮名利祿等,如刀鋒上蜜,有舐者,必傷其舌。然此取暖,僅修出離心初步象徵,非即出離心生起也。感動取暖後,其力倍增猛利,若不可遏止,心生厭離者,此是出離心將生起象徵。然尚有造作,尚不得力,故名為有造作出離心,一名相似出離心。直至功夫純熟打成一片,於上座正修中,此猛利厭離之念繼續流注。因無間斷,即下座後,亦復觸緣而生。如是非有造作,任運厭離,恒常持久,乃說名無造作出離心,一名真實出離心也。此取暖、有造作、無造作三階段,非僅出離心如是修。以此為量,可賅修一切法。將令真實出離心生起,先思生死過患。將思生死過患,須先思生死中所有諸苦,但思總苦,如前所說,猶嫌未足,須更思別苦。

   今先說別苦中地獄苦。修學者,雖知有地獄苦,然徒知無益。須深刻思維,心生感動,有如親歷地獄,身受其苦。非只思地獄苦如是,思他苦亦然。思地獄苦時,想我臨終如睡,中陰如夢,取地獄身如夢中醒。想如夢取中陰身,有四大分離苦。地大分離時,見大地崩裂,土塊紛飛而來擊我。水大分離時,見大海翻騰驚濤坌湧而來溺我。火大分離時,見劫火熾然,狂煙烈焰而來燒我。風大分離時,見劫風吹動,震天撼地而來蕩我。斯時我之身心,受苦至劇,瞥見焰摩王,及諸鬼怪,逼令我投銅鐵熾然,可怖險處。忽如夢醒,而受生為大熱地獄有情。倘取身微小,其苦尚小,而我身大如山。,倘取身堅固,尚可掙扎,而我身脆弱,不任支持。諸惡鬼獄卒,以刀劍斫我,槍矛刺我,烊銅灌口,鐵烙燒身。碎以鐵椎,煮以湯鑊,旋磨中轉,大火中燒。乃至寸寸臠割,節節支解。凡此諸苦,使是暫時,尚可忍痛領受;無如地獄壽命,歷千百億萬年,長期受苦,真到難堪。又想受生為大寒地獄有情,見大地悉是寒冰,我身受冰塊皺裂,血肉狼藉,如紅蓮花,歷受諸大寒苦。大略如熱地獄所受,惟此寒彼熱,為相微有不同耳。次思餓鬼道,此中夏季,雖月亦熱如大火,冬季,雖日亦寒過層冰。夏熱冬寒二苦俱受,此中有情,賦形顛倒,非止一次。或頭下腳上,胸後背前,軀幹膨亨,質同枯木,頭大如鬥,喉細於針,鬼母一日產五百子,有繁殖苦。飢渴如焚,喉中出火,終日奔走覓食,得世間糞穢膿血,則嗅而食之,然往往被大力鬼神攫奪,點滴不得入口,有飢渴苦。復思畜生道,以水族數量為最多,強吞弱,大噬小。其餘如愚癡、寒熱、鞭撻等苦。世問所見,可以類推,此不必述。

   復次人道亦苦、入胎、處胎、出胎、老、病、死、等苦。親屬不遇,冤仇偏逢,有怨憎會所苦。意樂者,常求而不得,有求不得苦。正相貪愛而生別離,有愛別離苦。又貧苦,富亦苦,天趣外道,希生天得樂,而佛說未脫離輪迴。終不離苦,外尚有多種苦,可以自思自見,亦不備述。

   復次思阿修羅道,雖屬善趣,依業得神通,略與天等,而瞋心獨重,求天福不得,亦有求不得苦。常事鬥爭,有鬥爭苦。與一切有情無緣,是無緣苦。又有支解苦。

   復次,思天道諸天。報盡墮落,尤甚於人,以人道苦樂各半,尚知惜福,有餘福德,天道純樂無苦,故於報盡時,以福德浪費罄盡故,猶如池去清水,惟存污泥,故墮落較人尤速。下界天於報盡時,現花鬘焦萎,天身敗壞,身失光明等五衰苦。上界天定力所持,宜無所苦,然苦或甚於下界。如四禪天等,住四禪八定天,劫風大火,不能摧燒,外道亦有能至四禪者。又無想天,非非想天,唯於禪樂中住,然此上界諸天,以長往無分別定故,不能生妙觀察智,無復繼福業,至禪定銷滅時,往往下墮為愚癡畜生。即生人道,亦是愚人。或有託生上界天,如無想等,誤認為究竟解脫道,及定力盡時,墮境現前,追悔猛烈,因此不信有道能出生死輪迴,名為解脫者。由是謬執、邪見、謗清淨法、墮地獄道,喻如仰天而射,其箭愈高,墮力愈大。佛說下至地獄,上至有頂,不離生死,無非是苦。前言如舐刀鋒上蜜,此蜜即是上界禪樂,蜜盡觸鋒,則喪身失命。諸天未離行苦、苦苦、壞苦,以煩惱業力未斷,仍隨轉故。從三惡道至欲界天,皆有苦苦行苦等,上二界色界無色界天,無此二苦,然有遍行苦,此苦較行苦尤細。行苦是屬於現行者,此屬未現行,雖屬上界蘊身,仍不能自在,而依轉變,有墮落性存在故,仍是以苦為其自性。佛說彼如大火邊住,高巖邊立,雖獲暫逃煩惱,然定去時,蘊身轉變,易落火坑險處。修學者,應觀三界有漏蘊身,仍以苦為自性,勿生貪著,於一切世問圓滿受用,皆起厭離。彼外道亦知厭離苦苦與行苦,然於細分之遍行苦,彼外道不知是苦,所以不得超出三界。內道知有遍行苦,應思維修習解脫道,斷有漏流,猛勇精進。若不爾者,則同於外道,何為解脫道耶。即以戒定慧三學為基礎,善護別解脫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尤須護持攝善法戒,願令菩提心迅速生起。此菩提心教授,尤為急切應修之法也。

以上說加行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