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 尊
▼
宗喀巴大師四十六歲(一四〇二年),在惹眞寺造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廣事弘講。五十六歲(一四一五年)在格登寺,爲普利羣機,又將廣論中所引敎證及諸破立省去,概括要義,造成菩提道次第略論(byai-chub-lam gyi rim-pa chui-ba)。此後諸大弟子,或依廣論,或依略論,自行化他,利益很廣。
大師爲策發徒衆,利於修行,又將道次第的建立,以讚頌功德的方式攝爲四十五頌,此後作攝頌的有:
(一)阿旺羅桑却敦( ñag-dbai blo-bzai chos-ldan 清初人),將全論編成頌文,約三千頌,文義明暢,便於誦持。
(二)公薄智精進(kon-po ye-ses brtson-hgrus),就修行時思惟次第造成攝頌,約四百八十頌。
(三)阿嘉善慧幢(a-kya blo-bzan rgyal-mtshan)作成一百九十三首攝頌。
其他作數十攝頌的很多。
後來弘傳本論的,更衍爲講義式的略論。例如:
(一)三世達賴福幢(bsod-nams rgyal-mtshan)大師,依本論攝頌而講的菩提道講義(byan-chub-lam gyi rim-pahi hkhrid-gser gyi yan-shun)。
(二)班禪善慧法幢(blo-bzan chos-kyi rgyal-mtshan)的安樂道論。
(三)班禪善慧智(blo-bzai ye-ses)的速疾道論。
以上二種就正修時的觀行而講。
(四)五世達賴的妙靑敎授論,攝義周詳,文詞精要,最爲盛行。
(五)智幢(ye-ses rgyal-mtshan)的講義(在文集第六函)。
(六)後藏水銀寺法賢(dharma bhadra)的講義(在文集第六函)。
(七)靑海霞瑪(shua dmar)大師的講義。
(八)甘孜札迦(brag-dkar) 大師的講義(在文集第一函)。以上面(五)~(八)四種,都很精要,利於修持,也可屬於略論之類。
作注疏的有:
(一)跋梭天王法幢(ba-so lha-dbai chos-kyi rgyal-mtshan)的硃註;
(一)阿旺饒敦(ñag-dban rab-brtan)的墨註;
(三)妙音笑(hjam-dbyans bshad-pa)的黃註;
(四)札底格什寶義成(bra-ti dge-bses rin-chen don-grub) 的毘鉢舍那註。
後來將此四家註合刊,成上下二函。但廣論中引有迦當派諸師語錄,多係方言或古語,四家註中多未詳解,後阿嘉永贊(a-kya yonshlzin),特錄出解釋,對學者裨益更大。
依據菩提道次第論中所指示的「六加行法」編成儀軌修法的,有阿旺羅桑(ñag-dbai blo-bzai)(在文集第一函)、智幢大師、法賢大師、護敎(bstan-skyoá)大師、札迦大師等,都著有六加行的修法,很便於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