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
四聖諦

四聖諦


Bg E66

  今天,我應住持和尚之邀,

  來給各位作個指導(註),希望你們都安靜地坐好並且定下心來。由於語言的障礙,我們必須用到翻譯,因此若不相當用心的話,你們可能會不明白。
  自從住在這裏以來,我感到很愉快。住持和尚和你們一直都非常親切友善而且面現笑容,就如同那些正在修習正法的人一樣。你們的地方也很令人振奮,但可眞大啊!我對於你們爲了重整、爲了建立一個可供修習佛法之道場所作的奉獻,感到十分讚嘆。


  現今,我當老師已有好幾年了,也經歷了很多的困難。目前我的寺院,一共大約有四十個分院(註),但是,到了今天,巴蓬寺,我仍然有難以教導的信眾。有些人瞭解,卻不努力修行;有些人不瞭解,也不試著去尋出究竟。對他們,我眞拿他們沒辦法。人類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呢?無知並不很好,但,甚至在我告訴他們之時,他們還是不聽;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人們對他們的修行充滿了疑惑,他們總是懷疑。他們都想到達涅槃,但卻不願行走這條路途,眞是難以理解。當我告訴他們去禪坐時,他們害怕;或者如果不怕,那就是想睡覺;他們大多喜歡做我不教的事。當我見到這裡的住持法師時,我問他,他的信眾也會這樣嗎?他說他們都一樣。這就是身爲人師的痛苦。


  今天,我要送給你們的教導,是在此生、在當下去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有些人說他們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沒有時間修習佛法,他們問:「我們該怎麼辦?」我問他們:「當你在工作時你呼不呼吸?」「當然囉!我們要呼吸。」「好啦,當你非常忙時,你爲什麼有時間呼吸?」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要你在工作時擁有正念,你將會有充份的時間去修行!」


  修習禪坐就像呼吸一樣,工作時我們呼吸,睡覺時我們呼吸,坐著時我們呼吸 ……,我們爲什麼有時間呼吸呢?因爲我們知道呼吸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總會找出時間來呼吸。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知道修習禪坐的重要性,我們就會找出時間來修行了。


  你們每一個人都曾受苦過嗎?……你們有過快樂嗎?…… 這就是眞理所在,這就是你必須修習佛法的地方。快樂的是誰?是心在快樂;受苦的是誰?是心在受苦。不管這些事情從哪裡生起,那兒就是它們息滅的地方。你曾經驗過快樂嗎?你曾經驗過痛苦嗎?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我們的問題。如果我們知道苦(註)、苦的原因、苦的止息,以及導向息苦的方法,我們便能解決問題了。


  苦有兩種:一般的苦和特別的苦。一般的苦,是天生自然的因緣和合的苦:站是苦,坐是苦,臥也是苦。這是存在於一切因緣和合現象裡的天生的苦。即使是佛陀也曾經歷過這些事情,他經歷過舒適和痛苦,但是他將它們理解爲自然的因緣條件。透過對它們眞實本性的瞭解,他知道如何去克服這些一般的、舒適的和痛苦的自然感受;因爲他瞭解這種「自然的苦」,所以那些感受並沒有煩擾到他。


  重要的苦是第二種 —— 從外面蔓延進來的苦,也就是「特別的苦」。如果我們生病,我們可能會請醫生打針;當針刺入皮膚時,會有某種只是屬於自然的痛楚出現,但當針一拔出時,痛便消失了。這就像是一般的痛苦,沒什麼問題,每個人都能經驗到。而特別的苦,是從我們所謂的 upadana 執著到事物上面所生起來的苦。這種苦就好像打了注滿毒藥的一針,這就不再是一般的一種苦了,而是一種到死才會結束的苦。這跟因執著而生起的苦很類似。


  不正見 —— 不瞭解一切因緣和合事物的無常性,是另一種問題。因緣和合的事物是在 samsara(無明世間)的領域。不希望事物變遷 —— 如果我們這樣子想的話,我們必定受苦。如果我們認爲這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或屬於我們的話,當我們看到它變化時,我們會非常恐懼。想想這呼吸:一旦它吸就必須呼出;呼出後,就必須再吸入。這是它的天性,我們就是這樣營生的。如果我們只是呼出或只是吸進,我們便無法生存下去。事情不能以那種方式運作的。因緣和合就是如此,我們卻不能明瞭。


  假設我們掉了東西,如果我們認爲那件東西真的是我們的話,我們會懊惱不已;如果我們不能當它是一件因緣和合的事物,會隨著自然法則發生的話,我們就會經驗到苦。可是,如果你只呼出而不吸進,或者只吸進而不呼出,你還能活嗎?因緣和合的事物,必須如此地自然改變。看到這點,就是見法、見無常和變遷。我們依靠這個變遷而生存。當我們知道事物的本來面目時,我們便能夠將它們放下了。


  法的修行是去開展對事物本然的瞭解,使苦不再生起。如果我們思想錯誤,就會與這世界起衝突,與佛法、與眞理起衝突。假設你生病而必須住院,絕大部份的人都會想:「請不要讓我死,我希望能好起來。」這是錯誤的想法,它將導致痛苦。你必須自己這麼想:「如果我會好我就會好起來,如果我會死我就會死。」這才是正確的想法,因爲,畢竟你不能控制整個因緣條件。如果你這樣想,不管你死或痊癒,都不會走錯;你無須擔憂。不計代價的想要復元以及害怕將要死的想法,這就是一顆不瞭解因緣條件的心。你應該想:「如果我會好起來,那很好;如果我不能好起來,那也無妨。」這樣,我們就不會走錯路;我們無須害怕或哭泣,因爲我們已經自我瞭解事物本來的樣子了。


  佛陀看得很清楚。他的教導永遠是適切的不曾落伍的,也不曾改變;現今的日子裡,它依然眞實如前,沒有被歲月淘汰。事物仍然是它們原來的樣子,沒有改變過。藉著認眞看待這個教導,我們可以得到和平與幸福的酬報。


  在這教導中有對「無我」的省思:「這不是我自己,這不屬於我。」但是,人們並不喜歡聽這一類的教導,因爲他們都執著於自我的觀念。這就是造成苦的原因,你們應該注意這一點。


  今天,一個婦人問到如何去對治瞋怒。我告訴她下次生氣時,把鬧鐘轉上發條,放在面前,而後給自己兩個鐘頭,讓怒氣離開。如果它眞屬於她的怒氣的話,她應該可以這樣子叫它走開:「兩個鐘頭之內給我滾蛋!」但它並不真的聽令於我們。有時候,兩個鐘頭它仍然沒有走;又有時,一個鐘頭,它就不見了。如同個人的財產般地握持住怒氣,將會導致痛苦。如果它眞的屬於我們,它應該會服從我們才對;如果它不服從我們,那就表示它只不過是個虛幻騙人的景象而已,可別受騙了。不管心是喜或悲,別受騙了;不管心是愛或恨,別受騙了;那只不過是一個幻象而已啊!


  你們每一個人都曾生過氣吧?當你們生氣的時候,感覺好或不好呢?如果感覺不好,爲何不把那感覺丟掉呢?爲何還煩勞地留著它呢?當你緊握著這些不放時,你怎能說你是聰明有智慧的呢?自你出生以來,這顆心騙你生氣不知有多少次了?有時,心甚至能引起整個家庭爭吵,或使你整夜哭泣;然而我們仍然繼續不斷地發怒,我們仍然握著事物而受苦。如果你沒有看到苦,你必然會繼續痛苦。今天如果你看到了生氣的苦,那麼,就把它丟了吧!如果你不丟掉它,它將無限期地引發痛苦,沒有機會可以休息。輪迴的世間就像這樣!如果我們瞭解它的本然,我們就能解決問題了。


  佛陀的教導裡陳述,對於克服痛苦,沒有比去瞭解「這不是我自己」、「這不是我的」還要好的方法。這是最偉大的法門,但我們通常都沒有注意到這點。當痛苦生起,我們只會在那兒哭,而沒有從中學習;爲什麼會那樣子呢?我們必須好好地努力看住這些事,去增長「補哆」—— 覺知者。


  注意!你們有些人可能沒有覺知到這就是法的教導。我現在要給你們一些經典之外的佛法;大多數的人研讀經典卻沒有見到法,今天,我要給你們一個經典以外的教導。有些人可能會錯失這一點或不瞭解它。


  假設有兩個人走在一起,看到一隻鴨和一隻雞。其中一人說道:「爲什麼那隻雞不像這鴨,爲什麼這鴨不像這雞呢?」他希望雞當成一隻鴨,鴨當一隻雞,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可能,那麼縱使那個人窮其一生,希望雞當成鴨,鴨當成雞,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雞就是雞,鴨就是鴨。只要那個人那樣子想,他勢必受苦。另一個人可能看雞就是雞,看鴨就是鴨,而它就是那樣而已,沒有什麼問題;他正確地瞭解。如果你想將雞當成鴨,將鴨當成雞,你便真的會受苦了。


  同樣的道理,無常的定律,說明了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變的,你是自找苦吃;不論何時,無常示現它的眞面目,你都會失望。看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無常的人,將會自在,將會沒有爭戰。希望事物恒常不變的人,就會產生爭戰,也許甚至失眠在那兒;這就是對佛陀的教法 ——「無常」的無知。


  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該到那裏看?你必須往身和心裏看,在書櫥的架子上是找不到它的。要眞實地看見佛法,你必須往自己的身和心裏看;只有這兩樣東西而已。心並不是用肉眼可以看見的,它必須以「心眼」來看。在佛法能被覺悟之前,你必須知道到哪裏看?在身體裏的佛法必須在身體裏被看到。而我們能以什麼來看到身體呢?我們以「心」來看;看任何其他的地方你都找不到佛法,因爲快樂與痛苦就在這裡生起。或是你曾看過快樂在樹中生起?或是從河裏或天氣?快樂和痛苦是在我們自己的身、心中生起的感受!


  因此,佛陀告訴我們就從這兒去了知佛法,佛法就在這裏,我們必須就往這裏看。師父可能告訴你們從書中去看佛法,但如果你們以爲佛法眞的就在那裏,你會永遠也見不著它。看了書之後,你們必須在這些教法上往內省思,這樣你才能瞭解佛法。眞正的佛法存在哪裏呢?它就存在當下我們的這個身、心裡!用這心來思惟這身體,這便是思惟修行的本質。


  我們這樣做時,智慧會在心中生起。當我們心中有了智慧,那麼,不管我們看哪裏,哪裏都有法;我們無時無刻都會看到無常、苦、無我。「無常」意思是變遷;「苦」是如果我們執著於變遷的事物,我們必然受苦,因爲它們都不是我們或我們的(無我)。然而我們並沒有看到這點,我們總是將它們當成我們自己或屬於我們。


  這表示你們並沒有瞭解習俗的眞相。你們應該對各種習俗有所瞭解,例如:所有在座的我們都有名字,我們的名字是與生俱來的呢?還是後來才取的?你們明白嗎?這就是習俗!習俗有用嗎?當然有用,舉個例:假設有甲、乙、丙、丁四個人,他們都必須有各自的名字,以方便溝通和一起工作。如果我們想和甲說話,我們可以稱呼甲先生,那麼他就會過來,而不會是別人;這就是習俗的方便處。可是,如果我們更深一層地來觀察這樁事的 話,我們會看到,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在那兒;我們將看到超越的一面。有的只是地、水、火、風四元素,我們這個身體有的就只是這樣而已。


  可是,緣於「執著自我觀念(註)」的執著力量,我們並沒有依著這種方式瞭解。如果我們清、楚地看,我們瞭解,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我們稱作一個人的。固體的部份是地大,流動的部份是水大,吹動這兒、那兒的部份叫做風大,而提供溫熱的部份叫做火大。當地水、火、風組合在一起時它們就稱作一個人。當我們分解開來時,見到那只不過是地、水、火、風而已,那裏找得到一個人呢?一個都沒有!


  那就是爲什麼佛陀教導,沒有比瞭解「這是沒有我自己,也沒有屬於我」更高的修行了。它們單純地只是習俗而已。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清楚地瞭解每件事物,我們將會平靜。如果我們在當下覺悟了無常的眞理,那些事物都不是我們自己或屬於我們,那麼當它們分崩離析時,我們便能安然面對,因爲,它們終歸不屬於任何人,它們只是地、水、火、風的元素罷了。


  要人們瞭解這點是困難的,但即使這樣,卻並沒有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如果我們能看清這點,將會得到滿足,我們將不會有那麼多的貪、瞋或痴在我們心中;也將沒有必要去嫉妒和怨恨,因爲每個人都只是地火、風。就只是這樣而已,沒有其他的了。當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將會瞭解佛陀教導的眞理!


  如果我們瞭解佛陀教導的眞理,我們便無須動用那麼多老師了!也不須要每天去聽老師開示。當我們瞭解時,那麼,我們就單純地做我們需要做的。然而,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們那麼難以教化呢?那是因爲他們不接受這教導,並且與老師及這教導爭辯:在老師面前,他們表現得稍好一點,但在背後,他們卻變成了小偷!人們眞是難以教導。在泰國,人們就是這樣,那就是爲什麼他們要有那麼多的老師 °


  小心呀!如果你們不小心,你們就見不到佛法;你們必須慎重,稟持教導且好好地思惟。這朵花漂亮嗎?…… 你看到這朵花的醜陋了嗎?它會維持幾天的漂亮呢?從現在開始它將變成什麼樣子呢?…… 它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呢?……三、四天之後,你就必須把花給扔了,不是嗎?它已失去它所有的美麗!人們都執著於美麗,執著於美善,如果有什麼好的事物,他們就完全地著迷。佛陀告訴我們,看著漂亮的事物就只當是漂亮,不應該變成去執著它們;如果有愉快的感受,我們不應該完全迷戀其間。「美善」並不是一樁確然之事,「美麗」並不是一樁確然之事;沒有什麼是確實的。


  在這世上沒有一樁事物是確定的,這就是眞相!事物不是眞的,事物是會改變的,如同美麗一樣。它唯一擁有的眞實在於它不斷地改變。如果我們相信事物眞的是美麗的,當它們的美麗褪失時,我們的心也失去了它的美麗;當事物不再美善,我們的心也失去了它的美善。我們就這樣地將我們的心「投資」在物質的事物上,當它們受到破壞或損害時,我們會受苦,因爲我們執著了它們當作是我們自己的。佛陀告訴我們,要去瞭解這些事物單純地只是自然的營建。美麗出現,不到幾天,它就消褪了。明白這點就是擁有智慧!


  因此,我們應該見到無常。如果我們認爲某樣事物是漂亮的,我們應該告訴我們自己它不是;如果我們認爲某樣事物是醜的,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它不是。試著以這種方式去看事物,不斷地以這種方式來省思,我們將會在不眞實的事物裡面看到眞實,在不確定的事物中看到確定。


  今天,我已解釋了瞭解苦的方法、什麼引起苦、苦的止息,以及導致苦息的方法。當你知道了苦,你應該將它除去。明白了苦的原因,你應該把它驅除;練習去看到苦的止息,看到無常、苦、無我,而痛苦便會終了。


  當苦止息時,我們要往那兒去?我們修行是爲了什麼?我們是在練習放棄,而不是爲了得到什麼東西。今天下午有有位婦人告訴我她很痛苦,我問她,她想要怎麼樣?她說她想要開悟。我說:「只要你想要開悟,你將永遠無法開悟。不要想任何事物!」


  當我們明白苦的眞相時,就要把苦趕走。當我們明白痛苦的原因時,那麼就不要去製造這些原因,反而,要修行將苦帶往止息。導致苦息的修行是去明白「這不是一個自我」、「這不是我或他們」。以這種方式來瞭解,能使痛苦終止,那就像是到達了目的地,而且停止了;那是止息,那是趨近涅槃。從另一方面說來,前進是苦,後退是苦,停止也是苦;不前、不後、不 止……,還有什麼東西留下來嗎?身、心在這裡終止!這就是苦的息滅。難以瞭解,是吧?如果我們精進不懈地學習這種教導,我們將能越超事物而且得到瞭解,這就有止息了。這是佛陀根本的教導,是完成點;佛陀的教導完成在完全捨棄的一點上。


  今天,我把這個教法供養給你們,也給住持和尚,其中若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原諒;但別急著評斷哪兒有對或錯,只是先聽一聽。如果我給你們大家一顆水果,並告訴你們,它很好吃,你們應該注意我的話,但不要立刻就相信我,因爲你還沒有嚐它。今天我給你們的教導也是一樣。如果你想知道這「水果」是甜還是酸,你必須取一片來嚐嚐,那麼,你就會知道它是甜美或是酸澀。而後,你就會相信我,因爲那時你自己已經了然了。因此,請不要把這個「水果」扔掉,留著它並嚐嚐它,親自瞭解它的味道。


  你知道,佛陀並沒有老師。有位苦行者曾問他,他的老師是誰,佛陀回答說他並沒有任何一位老師(註),苦行者就搖著頭離開了。佛陀太老實了,他對一個不知道或不接受眞理的人說話。這就是爲什麼我告訴你們不要相信我。佛陀說,輕易地相信別人是愚蠢的,因爲在這裡面並沒有清晰的瞭解,那就是爲什麼佛陀要說:「我沒有老師」;這是事實。但是你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來看這一點,如果你們誤解了,你們會不尊敬你們的老師。別去說道:「我沒有老師!」你必須依賴你的老師來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後你必須照著去實行。


  對我們大家來說,今天是個幸運的日子,我有機會和你們及法師相見。你們大概想不到我們能如此見面吧!因爲我們的住處相隔那麼遠,我想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才使我們能夠這樣子見面。佛陀曾教導,每件事物的生起必然有原因,別忘了這點。這必定有什麼原因,也許在過去世裡,我們曾是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這是可能的!其他的老師沒來,而我卻來了,爲什麼會這樣呢?或許就在當下我們正創造因緣,這也有可能。 


  我把這個教導留給你們大家,希望大家在修行上努力精進;沒有什麼東西比佛法的修行更好了,佛法是整個世界的支柱。今天,人們都已混亂,因爲他們不明瞭佛法;如果我們有佛法與我們同在,我們將會快樂。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在增長佛法的修行上幫助大家和法師。我將真心的祝福留給你們,明天,我就要離開這裡了,我不確定要去哪裡;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有來之時必有去,有去之時必有來,世間就是如此;我們不該因世間的無常變化而太過開心或煩擾。有快樂就會有痛苦,有痛苦就會有快樂;有得就會有失,有失就會有得。事情就是如此。


  佛陀在世時,有弟子不喜歡他,因爲佛陀訓誡他們要努力,要認眞;懶惰的那些弟子害怕佛陀,並且怨恨他。當他入滅後,有一類弟子哭泣且痛心不再有佛陀指引他們了;這一種人仍然不夠聰明。另一類弟子感到高興且解放,他們不再有佛陀在背後告訴他們要做什麼了。第三類的弟子很平靜,他們省思,凡有什麼生起,消失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有三種類型,你們同於那一類呢?你希望成爲高興的那一類或是 ……?哭泣的那一類弟子,當佛陀入滅時,仍然沒有領悟到法;第二類型那些怨怒佛陀的人,過去佛陀總是禁止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活在佛陀的輕視和譴責的恐懼當中,因此,當佛陀入滅後,他們便得到解放了。


  今天,事情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這裡的老師被他的有些弟子憎恨,那是可能的。他們或許不會表現在外,但卻隱藏在內心裡。對那些仍有煩惱的人來說,有這種感受是很正常的;即使是佛陀,都有人憎恨他。我自己也有弟子憎恨我;我告訴他們要放棄不正當的行爲,他們反倒珍惜他們的惡行,因此,他們恨我。有很多像這樣的人。希望聰明的各位在佛法的修習上都能使自己堅定不移!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