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卷裡,登高
書籍目錄
【第一部】法影一世紀
清念上人
太虛大師
大醒法師
續明法師
演培法師
妙欽法師
李子寬
善導寺
扎根
福嚴精舍
壹同寺
慧日講堂
外弘
菲律賓、新加坡 馬來西亞、香港
泰國
妙雲蘭若
報恩小築
行迹
美國法誼
台灣法緣
點 燈
星雲大師
聖嚴法師
證嚴法師
傳道法師
昭慧法師
厚觀法師
著述 (列出印順導師著作年表)
嵩壽
【第二部】 慧命百春秋
百歲嵩壽
在經卷裡,登高

在經卷裡,登高

   印順法師在普陀山過了出家後的第一個舊曆年,民國二十年開春,進入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就讀。

   《三論玄義》、《雜集論》、《俱舍論》等等課程,與他在家時從三論、唯識入門的自我摸索,恰好接上了線。正覺得契應法喜,竟然就病倒了。離入學才三個多月,無奈地休了學,研求佛法的春光,似已即綻即滅。

   病後羸弱,轉往鼓山佛學院,一則教課,一則易地休養;癒後回到閩南佛學院,應命爲同班同學授課《十二門論》。教了一學期,忽然警覺:「我是發心出家求法而來的,聽不到四個月的課,就在這裡當法師,真是不知慚愧!再這樣下去,不可能達成我的求法願望,我應該自求充實。」於是請求師長應允,回到普陀山。這是民國二十一年。

   秋風初起時,他直上佛頂山。這是普陀山最高之處,又稱菩薩頂,他住進了深藏林屏中的慧濟寺閱藏樓。
   從此,他日日讀經。
   清晨四點,佛頂山上最早醒來的,是板聲。
   篤、篤、篤的擊木之音在濃霧深處一敲,朝霞微破天幕,山鳥啁啾拍翅,整座叢林都張開了眼睛。
   閱藏樓內,印順法師寮房外準時響起叩門聲。

   茶房進來了,往茶盅注入開水,盆裡倒好洗臉水,點上油燈,室內煥然而亮。洗漱完畢,茶房端水出去,關上門,空氣凝靜下來。這一天,不是初一,不是十五,閉藏樓裡的住眾不用上殿早課,印順法師著好海青,開始閱藏。
   一燈如豆,室幽如潭,只有目光流動在字裡行間。經冊一摺一摺翻過,天光一層一層開亮,亮透了,《大藏經》已讀罷數千言。

   早齋用過,仍是閱藏。

   「我那時看的是清朝的刻本,清藏字很大,一頁五行,一行十七個字,普通的一卷,就是一本。那不像現在是裝釘式的書,而是長頁連綿一摺一摺翻著看的。」九十六歲的老人家,還清晰記得七十年前的讀本。

   清刻的《大藏經》,總共七千餘卷,每卷平均九千字,每天要讀上七、八卷。初讀時從《大般若經》開始,一字一句讀下去。經過四個月,才讀完《般若經》的七百五十卷。由於每天要讀五、六萬字,浮光掠影在所難免,當然也有潛思默會的時刻。

   閱藏樓是住讀之所,而藏經樓在寺地的另一處,印順法師每讀完一批經帙,茶房便用擔子往藏經樓再去挑回一批,讀得快時,茶房的腳程還幾乎趕不上他的讀速。

   從民國二十一年到二十五年,二十七歲到三十一歲間的身影,三進三出普陀,在閱藏樓讀畢完整一部清刻龍藏的《大藏經》。

   經文一波波流注胸臆,心地一層層拓向高天。天愈高,視角愈昂闊,他在千百經卷裡登高,就在這佛頂,這菩薩頂,印順法師「發見佛法的多采多姿真可說是『百花爭放』、『千巖競秀』!這是佛教的大寶藏,應該是探求無盡的。所以不再局限於三論與唯識。

   佛教文化的高度,從這山,從這頂,從這樓,透出光亮,他的眼界不同了。居高遠眺,端坐於大藏寶山,他看見自己在閩南佛學院時期的思維,當時只視三論與唯識爲佛法的單一觀點,對於中國佛教主流的「眞常唯心」思想,他並不認爲是佛法,直到閱藏之後才發現:眞常唯心思想,雖然在論典中並不多見,卻記錄在大量的大乘經中。這一思想到底究不究竟是另一回事,但卻不可以把它確曾存在,並廣大流傳於佛教中的史實一筆勾銷。

   佛頂山推高了普陀山的視線,閱藏樓推高了印順法師的視線,他自此投射出的廣角觀點,使他日後得以超越而敏銳地,凌空放覽了中國佛教與印度原始佛教的長天。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