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三、不信經法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壬三、不信經法

壬三、不信經法


   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 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

   世尊所舉此土衆生的癡相,不是指世人的白癡。是説縱然聰明絕頂,懂得多,能說能寫。如果不信佛法,乃至不信中國的《四書》、《五經》,不信《本經》,就是愚癡。因為佛法及《四書》、《五經》,尤其是《本經》,所說總不出因果兩字。不信經法,即不信因果,不信因果,就是不明事理,必然愚癡邪見。

   衆生死此生彼,經常輪廻於善惡六道,轉頭換面,相續不斷,前後嗣立,就好像旋火輪,無始無終。在這長劫生死流轉中,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所謂:黄泉路上無老少,大限到來各自飛。雖然痛哭悲傷,彼此無益。奈何橋上風蕭蕭,望鄉臺前雨飄飄,千古長恨唯一死,幾人能免閻王勾。「顛倒上下,無常根本。」這二句,正明佛法所説,諸行無常,是衆生生死根本,乃宇宙究竟真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生滅隨緣,人物皆同。無常是因,顛倒是果,為上為下,隨因轉變。下可為上,上可成下,輪廻生死,必然如此。如《楞嚴經》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羊是畜生,六道中屬下,天或人為上。就在人類中,古今中外,不乏上下尊卑,僧俗貴賤,轉變投生,載於史籍。更有父死作孫,母死為女,妻死為子,夫死作女。以及六親死後,做牛、馬、猪、羊、雞、狗,鼻蟲、毒蛇等,以償宿恩宿怨的事。《法喻經》記載:餵兒的鷄,恰是前生的父親。《廣仁錄》也記載有:饗客之羊,原來是已死轉生的愛女。真是顛顛倒倒,上下不定。有天眼的佛菩薩看來,實在太可悲太可笑了。過去有一僧人,至一新婚之居士家。以天眼見到擊鼓作樂的鼓皮,是新婚夫之父轉生的牛皮。新婚婦是新郎已殁之祖母轉世,滿門賀客,盡是前生猪狗。佳肴美饌,無非六親骨肉。此僧人乃作首偈:「孫兒娶祖母,子擊父皮鼓,猪羊座上客,六親鍋内煮。」芸芸眾生,顛倒上下,可悲可嘆!又如宋代,五祖戒禪師,轉世為蘇東坡。草堂青和尚,後身為曾魯公。秦檜前身是雁蕩山僧人。誦《法華經》尼,墮為倡妓。諸葛亮,轉世為成都韋皋,出唐明皇什錄。道士尹可元,轉世為李員外作孫,長大仍復為道士。唐.裴休,轉世為于闐國王子,手紋有裴休二子。黄山谷,前身是誦《法華經》婦人。晁逈太傳,前生是淨居天主。王侍制素,前生是玉京黄闕。西門侍郎楊文公,前身是武夷君,以上出樂善集。范祖禹前世為鄧禹。郭祥正前世 為李太白,出宋史。天帝子為齊高祖,出南齊書。其他正史所載,不勝枚舉,足證因果輪廻是實有。

   「皆當過去,不可常保。」這是説世間的親屬恩愛,富貴榮華,人我是非,得失利害,一切的一切,都為無常所吞,必然皆當成為過去,絕對不可能永遠保持。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在大小乘經律中,説了很多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的道理,教誡開導衆生,不可執著世法為實有。無執著則無貪愛,無貪愛則心地清明,不會顛倒行事,造種種有漏業。無業則無六道的果報,無報則無生死輪廻,憂悲苦惱。尤其佛説的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更是明白開示,唯一離苦得樂,了生脱死的途徑。可是愚癡衆生,大多不信佛語。能信佛法,又能信淨土法門的很少。所以生死流轉,如長江滔滔不絕,無有休息停止。因此孔子也憑河申嘆說:「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古人有二首慨嘆詩:「望鄉臺畔尚思家,月冷風凄冥路斜,縱有紙錢無處用,只緣一點念頭差(愚癡)。雙袖斑斑血淚痕,今朝萬事不堪論,也曾聽説西方路,悔未生前向佛門。」

凡是不信經法的世人,有心不明事理,這叫做「」。有眼不見善惡,叫做「」。見善不喜不樂,聞法不信不修,這叫做「」。見惡爭先恐後,作惡無慚無愧,這叫做「」。像這樣蒙冥抵突的癡人,不信經法,對人對事,心中不加考慮,只隨自己癡心快意,不擇任何手段,不怕因果報應,妄作興事,害人害己,故有五濁惡世的現實相。

  • 辛二、明癡過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