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三、後報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壬三、後報

壬三、後報


   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極刑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魂神精識,自然趣之。當獨值向,相從共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脱,痛不可言。

   前面說的生報現報,這還算是華報,現在說的後報,那才是果報。如《彌勒所問經》說:「十不善業,各有三種果報;(一)果報果,下地獄。(二)習氣果,殺生業報,從地獄出,生鬼畜人中,多病短命。(三)增上果,所得依報及一切受用,無非苦果。」造了殺業,壽終後世,或一生或多生,果報最深最劇。這是總説,後面別説。入其幽冥,是指三途,皆是幽冥世界。畜生雖處人間,但以愚癡没有理智,不能分別善惡,也好像黑暗不見天日。在三途中,轉生受身,改頭換面,經歷多劫,這還不深長不劇苦嗎?佛見一蟻而對舍利弗説:七佛以來猶是蟻身,這不是妄語啊!三途惡道的後報,往往有人不肯相信,因此佛舉世間的王法作譬喻。牢獄的罪人,總該見到吧!死刑斬 頭或槍斃的事,也應該有見聞吧!那種痛苦極刑,既然都有。那麼下三途受苦,也是自然而有。比起世間王法治罪,所受的苦,那是更多無量。因為造的惡業無量,自然招感惡報也就無量苦惱。貿是貿易,在三惡道中,賣出畜生身,買來地獄身,買入賣出總不離三途之身。得一身,改換一次形體,變易另一惡道。所受三惡道身的壽命,有種種不同,或長或短,最長的是無間地獄。如《地藏經》説:「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 ……,此界成後,還復而來。」長劫不能出離無間地獄。衆生愚癡,在人世作惡,只有痛快一時,而受苦如此長久,怎不怖畏!這種下地獄,或做畜生、餓鬼,所得身壽長短,不是由什麼神或主,什麼人給你安排。是你自己作惡業的魂魄精神,也就是阿賴耶識,自然隨著業力種子,去投向受報。業力不同,受報便有無量差别。自作自受,當然只有你作惡的衆生,在三途惡道,獨來獨去。不但没有人可以代你,更没有别人陪伴你去受報。唯一與你相值相遇的,那就是你所殺的冤家對頭,他會與你互相隨從,共同生在一處。共生幹嗎?為的是互相報復,有冤報冤,有債討債,誰也無法抵賴。這種因果循環,是無有停止的日子。在你作的惡業,應受的殃罰,尚未受完盡的時間,殺業相從,怨家共生,冤冤相報,不得相離。共同輾轉在三惡道中,生死輪迴,還債償命,彼此無有出期。如瘡毒未盡,終不結痂,你要想解冤解結,脫離三途,那是很難。所受的痛苦,當然也就無法以語言可説明了。聽來可怖!想起寒心!我現在説二個公案:(一)華嚴五祖記所載,唐朝杜順和尚,一日應齋,把齋主的兒子抛入水中淹死,了卻兒子來報冤。(二)律中所載,一長者之妾所生兒子,被正妻暗害死,此妾為報此仇,虔受八關齋戒,發願報復,七番作正妻之子,皆夭亡,最後作毒蛇,欲殺正妻,幸遇聖僧為之解冤,始得了脱冤冤相報。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