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如大車
書籍目錄
法身如虛空
大乘如大車

大乘如大車


Bg k7

  大乘,梵語「摩訶衍」,大揀別於小,乘是車乘,以運載為義。佛陀滅度後,有所謂大小乘之分,乃因佛法能載導眾生到達清淨的彼岸,因此以「乘」稱之,而大小的名 分是依法門的不同而定其差別。


  大乘教法,以修滿六度之行為成佛的法門,經典方面則例如般若、華嚴、法華等都 屬於大乘經,是佛陀對大乘根機的眾生所說,主旨在於教誨眾生,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不同於小乘羅漢行者,但求了生死出三界的自證了悟。從經典中的道理,可以看出大小乘修法的不同。


  《法華經》譬喻品中說:「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經文中「利益天人,度脫一切」,就是大乘的最主要目標,不但自己成就道業,也要度其他眾生同證菩提;例如世間的車輛,脚踏車只能自己騎,小包車能載人却載不多,假使是大客車或火車,能乘百人千人,最後自己到達目的地,同時也將那麼多的人載到目的地,一舉兩得,自利利他。大乘好比大車,修行大乘法門的人,必須為一切眾生設想,實踐大悲普渡的宏願。


  大家都知道學佛以解脫為目的,佛陀開示弟子也都以求解脫為常談,但是佛陀的本懷在於度盡一切眾生,佛陀本身就是一位大乘佛法的實踐者。今日我們以學大乘佛法自居,但是可曾運載了百人千人,甚或無數人?大乘行者的精神,在於求一切眾生的解脫,我們不能只喊口號,只輕小乘,而結果是不曾利他,連自利也做不到。應學習諸佛菩薩,實踐大乘佛法,人人發願自己是大客車,度一切眾生同登彼岸。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