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支供涉及累積資糧跟清淨罪障的功夫,這兩個道理就概括了所有的實修。往生極樂四因其中的一項,便是累積資糧。累積資糧正是整個修法的核心。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學道位時,用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透過身體跟語言去實踐六度波羅蜜多,累積了廣大的資糧。那麼,他的心中又有什麼樣的收獲呢?他內心唯一的收獲就是「慈愛」。如果懂得慈愛的道理,即便從事輪迴俗務,你的所做所為仍然與六度般若波羅蜜相契。
譬如一個具有慈愛的人去經商,則商業行為本身也可以成為六度波羅蜜。相對地,假使不懂得慈愛的道理,內心沒有慈悲心,就算他誓願要在寂靜無人的深林、山洞裡修持,心裡想的無非是「我一個人要成就佛果」罷了。這種心態,充其量也只能夠算得上是小乘法,不符合大乘道的意義。用他這種想法去修行,會不會有善業、利益呢?當然有,但卻入不了大乘的道。要講到大乘,就必須了悟「去除我執、擺脫我執」的真諦,這樣修持才真正符合大乘道。
如同經典所說,善惡的大小並不取決於外在形象的差別,而在於如何發心。像我這類沒有學問的人,就得從這個方面去理解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