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止觀概說
書籍目錄
卷一、六妙門初講
卷二、六妙門續講
第五相攝六妙門
第六通別六妙門
第七旋轉六妙門
第八觀心六妙門
第九圓觀六妙門
第十證相六妙門
卷三、六妙門(原文)
卷四、六妙門析論
六妙法門的對治
修學六妙法門的根機
天台止觀概說

天台止觀概說



   《六妙門》是天台宗其中一部止觀,天台宗是教觀雙美的一個宗派,它很注重天台教學和天台止觀。教學是指思想和學理方面的發展,止觀則是指修持法門。

   天台宗能在中國佛教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除了它是第一個以中國人的方法來統攝整個佛教的宗派,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的教學包含了理論和實踐的方法。中國佛教的修持 法門,能夠兩方面並重的,只有天台宗最特出。

佛靜

   其他的宗派,例如唯識宗、三論宗、華嚴宗比較偏重於學理;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則比較偏重於實踐,在學理方面是弱一點。但是,後來的天台宗子孫都把重點放在天台思想,即是教理和教學方面,而忽略了止觀的教學,致使天台宗後來成為一個學術的宗派。

   天台止觀法門講究次第(修行的層次),有層次的修行因為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上去,所以比較慢一點。而禪宗是講頓悟的法門,所以當頓悟禪的方法在中國受到重視時,大家都把修持法門轉向那個方向去,天台的止觀就漸漸地被忽略了。禪宗的方法對根機比較利的人,效果很好,有智慧的人能夠通過這個方法而得到開悟。但是對一般人來講,這個方法會出問題。因為禪宗過分地注重它們的實踐,而忽略了教理的涵養。如果在解行方面有所偏重,就會導致你對所偏重的部分過分地發揚,而忽略了另一部分。所以一旦這種情形出現,不管對一個宗派或整個佛教來說,如果沒有全面性的發展,它就會沒落而衰微,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就有這種現象。

   中國佛教過分注重禪和淨土,在學理方面沒有很好的發展,而導致了近代中國佛教沒落的現象。所以,有人提倡研究華嚴和天台宗。如果要研究天台宗,就應該從兩方面著手,除了天台思想的教學以外,還要注重它的行持部分。

   在中國佛教,對印度禪比較有成就的人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對止觀和禪波羅蜜這兩個法門有很深的體驗。他又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行者,將禪經、《大智度論》和他所修禪的經驗融合起來,再加上從印度禪得到靈感,發展出一套有程序的修持方法和修證過程的著作。他在天台山隱居十年,那個時候他的思想趨向圓熟,但還是非常注重止觀。

   天台三大部就是天台最重要的三部論典,這些都是智者大師的著作。天台宗依《法華經》為最高依歸,故有《法華玄義》與《法華文句》。三大部的另外一部是《摩訶(大)止觀》,它就是圓頓止觀法門,是大師止觀思想達到圓熟階段所講述出來的一部作品。不過,這一部比較注重止觀思想的發揮。有關天台止觀的論著中,對修禪層次講得比較有條理的是《釋禪波羅蜜》,它把印度禪很有程序地結合起來,分成四個層次:(1)世間禪。(2)亦世間亦出世間禪。(3)出世間禪。(4)非世間非出世間禪。另外,《小止觀》對修禪也有很詳細、扼要的說明。還有一部就是《六妙門》。

   六妙法門在《釋禪波羅蜜》裡被列在亦世間亦出世間禪,那即是說,如你修六妙法門,你可能證到世間的禪定,也有可能證到出世間的禪定。因為修這個法門可能得到的 果報是不一定的,修行人的根基、所立的目標、修行的態度,都會影響所得到的果報。所以,它也被稱為「不定止觀」。

   《六妙門》不是智者大師最重要的作品,《小止觀》是從《釋禪波羅蜜》的一部分修行方法整理出來的。這裡面對修行有很多指示,包括了基礎和方法。這四部止觀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有十章。在天台宗裡面,因為要讓十章圓滿完成,因此有些部分只是教理上的一些說明,並不屬於修行部分。《六妙門》也一樣,所以我們只要把重點放在有關修行方面的說明,其他的可略過去。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