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認清什麼是「佛教 」?
⑴ 教主:釋迦牟尼佛。
於西元前六二三年 ,即我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誕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國,父名淨飯王,母摩耶夫人。
⑵ 教義:三藏十二部經(均記載於佛教的大藏經中) 。
1. 三藏即經、律、論。
2. 十二部經是把一切佛經的內容分為十二種類,叫做十二 部經,也叫做十二分教。如下所述:
(A)長行: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長,故稱長行。
(B)重頌:既宣說於前,更以偈頌結之於後,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頌。
(C)孤起: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D)因緣:述說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E)本事:是載佛說各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F)本生:是載佛說其自身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G)未曾有:記載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的經文。
(H)譬喻: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開悟的經文。
(I)議論:指以法理論議問答的經文。
(J)無問自說:如何彌陀經,係無人發問而佛自說的。
(K)方廣:謂佛說方正廣大之真理的經文。
(L)記別或授記:是記佛為菩薩或聲聞授成佛時名號的記別。
此十二部中,只有長行、會頌與孤起三者為經文上的體裁,餘九部從其經文所載之別事而立名。
⑶ 主張:
1.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2.諸法緣起性空。(向上→ 向善→ 向光明→ 向解脫→ 成佛)
(二)、我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嗎?
⑴ 儀式:三皈五戒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⑵ 修行:聽經聞法,有固定的早晚課。
(三)、如果我要信仰佛教,第一步應該怎麼做?
⑴ 找一位您認為最可信賴的師父皈依。
1.他必須依「釋迦牟尼佛」的教戒而行者。
2.在顯教必須要有戒成就,在密教必須要有法成就。
3.您有問題時,能很容易找到他,而且他能給您一個正確的指導。
⑵ 止惡行善。(有句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最為簡捷中意)
1.止惡:諸惡莫作(如十戒)。
2.行善:眾善奉行(如普賢十大行願)。
【由 十 戒 轉 成 十 善】 |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
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 一者:禮敬諸佛 |
不偷盜而義利節用 | 二者:稱讚如來 |
不邪淫而貞良守禮 | 三者:廣修供養 |
不妄語而誠實無欺 | 四者:懺悔業障 |
不兩舌而無爭是非 | 五者:隨喜功德 |
不惡口而出言慈和 | 六者:請轉法輪 |
不綺語而言說有禮 | 七者:請佛住世 |
不慳貪而慈心捨施 | 八者:常隨佛學 |
不瞋恚而慈忍積福 | 九者:恆順眾生 |
不愚痴而多聞增智 | 十者:普皆迴向 |
⑶ 需跟隨有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學佛,切勿心外求法,更不可求速成而躁進,多走了冤枉路。
⑷ 研究大乘經典、念佛、持咒、拜佛、印佛書……均可消業增福,尤以五體投地,誠心求懺悔的拜佛,最易與無我的空義相應,消業也最快。每一拜之前,先念誦下面這句偈(ㄐㄧ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⑸ 研究經藏要廣博,修行卻須一門精進,選擇一種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老實用功,切忌朝三暮四。
⑹ 佛力固然不可思議,但業力也是不可思議,我們要如何修行,才能勝過即將要成熟爆發出來的果報呢?此時請您別忘了,您的念力也是不可思議的,用我們的念力去感佛之願力來相應,如此:念力 + 佛力>> 業力。
(四)、如果我按照上面所說的步驟一一去做之後,會有什麼好處?
⑴ 今世:佛光加被,宿業消除,行事如意,樣樣滿足。
⑵ 來世:依修法門,往生淨土,乘願再來,成佛作祖。
(五)、迴向:積功累德若無迴向,猶如船行大海無指南,故必須迴向;且迴向文也常因您的目的之不同,而作不同的文意內容,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功德普施眾生。
2.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或: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3.弟子○○○ 誦持○○○○○ 經(咒)○○ 遍功德,迴向弟子○○○本身闔家大小及法界無量罪苦眾生:同消無量煩惱障,同消無量果報障,同消無量諸業障,同消無量諸病障,同消無量諸災障,同得平安福慧,同植無上菩提之因。…… → 由親而疏,由近而遠,由現前的障礙的消除,到未來佛果的圓滿,循序漸進,誠為絕妙的迴向文!
六、最後敬祝大家:身體健康!吉祥如意!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