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初 總釋名題 / 甲二 起教因緣
甲三 藏乘攝屬 / 甲四 歷明傳譯
甲五 別解文義 → 乙二 正宗分

丙初 正脩具示成佛妙定
丁二 如來答定(分二)
戊初 正說妙定始終(分四)
己初 示佛定總名令知諸佛
修因尅果
己二 說奢摩他路令悟密因
大開圓解(分二)
庚初 初銷倒想說空如來藏(分二)
辛初 如來破妄顯真(分二)
壬初 斥破所執妄心以開
奢摩他路
癸初 取心定判(分二)
子初 問取見相發心
子二 普判眾生誤認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消文):佛陀對阿難尊者說:「很好!阿難!你們應該要知道,一切眾生,自從無始劫以來,生生死死,相續不斷,都是因為不知道有常住真心,性淨明體,而用意識妄想心,而這妄想不是真心,所以就會受生死輪迴。」
(分釋):「普判眾生誤認」是「取心定判」的第二科,就是普遍判斷眾生的誤認。眾生認為妄想心是真心,這是錯誤的,所以是「誤認」。
佛言:善哉阿難 世尊聽完阿難尊者的回答,就開口先讚歎阿難尊者說:「善哉阿難!」「善哉」是很好的意思,表示阿難尊者回答的很好。世尊在這裡讚歎阿難尊者,有二種意思,第一是喜得病源。在阿難尊者的回答中,已經知道阿難尊者的病源在那裡,如此就能夠對症下藥,針對阿難尊者的錯處施行教化,所以讚歎說「善哉」。第二是要破除阿難尊者的錯誤之前,先安慰他一下,所以就說「善哉阿難」。
汝等當知 「汝」是阿難尊者;「等」是等及大眾;「當知」是應當要知道。「汝等當知」是世尊希望阿難尊者和大眾,要用智慧了知,不可用意識分別。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一切眾生」是包括了凡夫、外道、小乘、權教菩薩等。「從無始來」是自從無始無明妄動以來。所謂無始,是沒有辦法追究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死相續」是說眾生依煩惱而造罪業,依所造的罪業而受果報,在受果報中,又再起煩惱造罪業,依所造的罪業,又再受果報,如此起惑、造業、受報,惑、業、苦相續不斷,所以「生死相續」不斷。眾生不知道有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錯誤的把妄心當做真心,就像把賊當做親生兒子一般,所以就從無始以來,生死不斷。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不知」是迷惑,都是因為不知道常住真心,所以才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常住」是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不生不滅的;「真」是沒有虛妄;「心」為法界一相;「真心」是盡虛空徧法界無偽無妄的心,真心充滿整個空間,沒有任何東西在「真心」之外,所以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性淨明體 是自性清淨,靈明之體。「性」是體性;「性淨」是說真心的體性本來就是清淨,而沒有染污的,並不是經過擦洗之後,才顯出它的清淨。「性明」是真心本性從古以來都是靈明不昧,不是假於功用才有光明的。「體」是真心的本體,就是說這個真心本體,乃是本來清淨,本自光明的,眾生雖然迷失了真心,而它的體還是清淨光明的。
用諸妄想 「妄想」是眾生的意識妄想心,前面所講的「見相思惟之心」,以及下面會講到的「緣塵分別影事」,都是「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此想」是這妄想心;「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是說這個妄想心不是真心,卻把它當做是真心,所以才有輪轉。「輪轉」是輪迴,眾生在六道中受生死,時而天上,時而人間,時而三惡道,轉來轉去,就好像車輪的轉動一樣,所以叫做「輪轉」。在後面的經文中,世尊對阿難尊者說:「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這就是道出了眾生之所以會輪轉,乃是因為前塵的虛妄相想 ── 妄想心,迷惑了真性,而從無始劫以來,都認賊為子,失去了常住真心,所以才會受輪轉。
以上解釋的是「普判眾生誤認」這一科的經文,其中「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這一段,是舉出「真」的根本;而「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是舉出「妄」的根本。在這一段經文之中,世尊把真和妄的根本都同時舉出來說明,目的就是要阿難尊者取真捨妄─採取真心,捨離妄識,而這就是能夠得到首楞嚴大定的最初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