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觀周樂
書籍目錄
卷一 周文
卷二 周文
卷三 周文
卷四 秦文
卷五 漢文
卷六 漢文
卷七 六朝文
卷八 唐文
卷九 宋文
卷十 明文
季札觀周樂

季札觀周樂

(襄公二十九年)— 〔左傳〕


Bg A65

《題解》 

   公元前五四四年,吳王派遣季札
訪問魯、齊、鄭、衛諸國。魯國是當時
的一個文化中心,,保存著宗周的典籍
、文物制度和各種古典樂舞。季札在魯
國欣賞了周朝以及相傳夏、商各代的樂
舞,把樂舞當作為政治的象徵加以分析
評論。

本文為了了解春秋時期音樂、舞蹈的發
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依據,但記
述未必完全可信。

 原文一段

   吳公子札來聘 1,請觀於周樂 2。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 3,曰:「美哉!始基之矣 4,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 5。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 6,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 7。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 8。曰:「美哉!其細已甚 9,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 10。曰:「美哉!泱泱乎 11!大風也哉 12!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13?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 14。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 15。曰:「此之謂夏聲 16。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為之歌魏 17。曰:「美哉!渢渢乎 18!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 19。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 20?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 21,誰能若是?」為之歌陳 22。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

 注 釋

1・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最小的兒子。/聘:訪問。吳王夷昧立爲君主不久,派遣季札到各國訪問。 
2.周樂:周朝王室的樂舞。成王曾賜給魯國以天子之樂,所以在魯國可以欣賞到周樂。 
3・工:樂工。/周南、召南:周、召是周公、召公最初的封地。後來長江、漢水、汝水一帶隸屬周朝版圖,即由周公、召公分別管轄,因此,這裏的樂歌稱爲周南、召南。


4・始基:開始。過去有人認爲,周南、召南產生的時代較早,是周文王教化百姓的開始。 
5・邶、鄘、衛:採自這三個諸侯國的樂歌。邶,周武王封殷紂王之子武庚於此,故地在今河南湯陰縣東南的北城鎮;鄘,周武王弟管叔的始封之地,故地在今河南汲縣東北鄘城;衛,周武王弟康叔的始封之地,故地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 


6・衛康叔:康叔,周公的弟弟,封於衛。/武公:康叔的九世孫。傳說康叔與武公都是衛國的賢君。
7・王:指採自王城一帶的樂歌。王城,西周的東都,平王東遷後定都於此,故地在今河南洛陽市。 
8・鄭:指採自鄭國的樂歌。春秋時期的鄭國在今河南新鄭、鄭州、滎陽一帶。 
9・細:本指音節的細碎,這裏又象徵政令煩瑣細碎,所以下文說百姓很難忍受。


10・齊:指採自齊國的樂歌。春 秋時期的齊國包括今山東東北部和中部。 
11・泱泱:深廣宏大的樣子。
12・大風:大國的氣魄。 
13・大公:指姜太公呂尚,齊國始封的君主。


14・豳:指採自豳地的樂歌。豳,在今陝西栒邑西
15・秦:指採自秦國的樂歌。春秋時期的秦國,在今陝西、甘肅一帶。 
16・夏聲:古代的一種樂歌。
17・魏:指採自魏國的樂歌。西周和春秋時期的魏國在今山西芮城。前六六一年爲晉所滅。


18・渢渢:指音節輕盈飄浮。
19・唐:指採自唐地的民歌。唐,在今山西南部。
20・陶唐氏:即唐堯,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21・令德:美德。


22・陳:指採自陳國的樂歌。春秋時期的陳國,在今河南東南部及安徽北部。
23・鄶:本妘姓國,後爲鄭武公所滅,故地在今河南密縣東北。鄶,今詩經作檜。詩經中鄶風以下還有曹風。

 語 譯

   吳國公子季札到魯國來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樂舞。魯君便讓樂工爲他演唱周南、召南。季札說:「好啊!這是文王教化百姓的開始,雖然敎化還不夠普遍,不過已經反映出人民勤勞而沒有怨恨的情緒。」樂工爲他演唱邶風、鄘風、衛風,他說:「好啊!音調非常深沉,反映出人民憂傷而不困惑的情緒。我聽說衛國的康叔和武公的品德就是如此。這些大概都是衛國的樂曲吧?」樂工爲他演唱王風,他說:「好啊!反映出人民有所懷念但並不惶恐的情緒。


   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以後的樂曲吧?」樂工爲他演唱鄭風,他說:「好啊!反映出政令過於繁瑣苛細,百姓不能忍受的情緒。這大概是它很早就要滅亡的原因吧?」樂工爲他演唱齊風,他說:「好啊!聲音宏大,反映出大國的氣派。可以做東海一帶諸侯的表率的,莫非就是姜太公吧?國運是無法估量的。」爲他演唱豳風,他說:「好啊!開朗得很哪,歡樂而又有節制,莫非是反映周公東征的情景?」


   爲他演唱秦風,他說:「這是夏聲!能產生這種夏聲,氣勢自然是非常宏大的,大到極點了!這大概是周朝舊地的樂曲吧?」爲他演唱魏風,他說:「好啊!輕盈飄逸,宏大而委婉,迫促而悠揚圓潤。倘若用有美德的人加以扶持,那一定是個英明的君主了!」爲他演唱唐風,他說:「憂思多麼深沉哪!這裏也許有唐堯故國的遺民吧?否則,憂思怎麼會如此深沉?若不是繼承唐堯美德的後代,誰人能夠如此!」爲他演唱陳風,他說:「國家沒有君主,難道能夠維持長久嗎?」自鄶風往下 他沒有加以評論。

 原文二段

   為之歌小雅 1。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 2。曰:「廣哉!熙熙乎 3!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為之歌頌 4。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偪,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 5,八風平 6,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注 釋

1・小雅:主要是貴族的作品,也有些民間歌謠。大部分出於西周晚期,小部分是東周時期的作品。 
2・大雅:西周貴族的作品。 
3・熙熙:和美。 
4・頌:貴族用於祭祀的作品,有周頌、魯頌、商頌。 
5・五聲:也稱五音,即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6・八風:也稱八音。指金、石 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樂器。

 語 譯

   爲他演唱小雅,他說:「好啊!有憂思而無叛離的二心,有怨恨,但不直言,大概是周朝的國運已經衰敗了吧?不過那時還有先王的遺民!」爲他演唱大雅,他說:「 深廣啊!多麼和諧,曲折舒緩,但剛勁有力,這大概是文王德行的象徵吧!」


   爲他演唱頌,他說:「好極了!剛直而不傲慢,委婉而不屈不撓;親近而不互相逼迫,疏遠而不離心;變化而不過分,反復而不令人厭倦;哀思而不憂傷,安樂而不頹唐;供人取用而不會匱乏,廣大而不張揚;施與而不費損,求取而不貪得;寧靜而不停滯,流動而不泛濫。五音和諧,樂器協調;節奏有一定的規律,樂器配合有一定的準則。樂舞中表現出來的,與聖賢的美德是一致的。」

 原文三段

   見舞象箾、南籥者 1。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 2。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 3。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慙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 4。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脩之?」見舞韶箾者 5。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 6,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 釋

1・象箾:執竿而舞,好像作戰時擊刺的動作,是一種武舞。/箭,竹竿。一說,「箭」同「簫」,即「排簫」。/南籥:南籥伴奏的舞蹈,是一種文舞。籥,古管樂器,即「簫」。
2・大武:歌頌周武王的樂舞。 
3・韶濩:歌頌商湯的樂舞。
4・大夏:歌頌夏禹的樂舞。 
5・韶箾:一作「蕭韶」。虞舜時的樂舞。
6・幬:覆蓋。

 語 譯

   當他看到表演象箾和南籥舞時,他說:「好啊!好像還有不足之處。」看到表演大武舞時,他說:「好啊!當年周朝的盛況,大概就像這個樣子吧!」他看到表演韶箾舞時,他說:「表現了聖人寬宏大量的品德,卻好像還有於心有愧的情緒。聖人處世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看到表演大夏舞時,他說:「好啊!表現了勤勞而不居功的精神,除了禹,還有誰能建樹這 樣的功德呢!」看到表演韶箾舞時,他說「功德達到了極點!廣大無限,如同天那樣覆蓋著一切,如同地那樣承載著一切!即使還有高尚的功德,恐怕也不會超過這種境界了。我觀賞樂舞至此達到極點了!如果還有其他的樂舞,我不敢請求觀賞。」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