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三、身相具足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己三、身相具足

己三、身相具足


   阿難:其有衆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

   這是四十八願第廿一願的功德所成就。三輩往生極樂的衆生,承彌陀本願攝受力,都完全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相者:一、足安平相。謂足底無凹,悉皆平滿。二、千輻輪相。足下之紋,有如輪狀,輪中具有千輻,表現其衆相圓備。三、手指纖長相。謂手指端直,纖細圓長。四、手足柔軟相。手與足皆柔軟如棉。五、手足缦網相。手足指與指間有如縵網,交互連絡,有若鵝鴨足指間之形。六、足跟滿足相。跟、足踵也,俗名腳後跟,圓滿無凹。七、足趺高好相。趺、足背也,高隆圓滿。八、瑞如鹿王相。瑞、腿肚也,古又謂之腓。鹿王、鹿中之王,即大鹿也。謂腿肚勻稱圓滿,不同凡夫腿肚,忽然而粗。九、手過膝相。兩手垂下,其長過膝也。十、馬陰藏相。謂男根密藏不露、十一、身縱廣相等相。自頭至足,其高與張兩手之長相齊。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只生青色之一毛,而不雜亂。十三、身毛上靡相。身上每一汗毛,皆右旋而頭向上也。十四、身金色相。身色如紫金光聚。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十六、皮膚細滑相。謂皮膚細膩光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十七、七處平滿相。兩足下、兩掌、兩肩、及項中,七處皆平滿,毫無缺陷也。十八、兩腋滿相。兩腋之下飽滿。十九、身如獅子相。謂威儀嚴肅也。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無曲。廿一、肩圓滿相。此謂兩肩之全形,不聳不削,圓厚豐滿,與上七處平滿不同。廿二、四十齒相。具足四十齒,常人至多三十六齒。廿三、齒白齊密相。四十齒皆白淨,整齊,堅密。廿四、四牙白淨相。四大牙最白而鮮潔。廿 五、頰車如獅子相。兩頰隆滿,如獅子頰。廿六、得上味相。咽喉中有津液,無論食何物,皆成無上妙味。廿七、廣長舌相。舌廣而長,柔軟紅薄,展之廣可覆面,長可至髮際。廿八、梵音深遠相。梵音者、具足八種清淨之音、音聲清淨,近不覺大,遠處亦聞、廿九、眼色紺青相。目睛色如紺青,極清淨而光明,有如金精。三十、睫如牛王相。眼毛分疏勝妙,有如牛王。卅一、眉間白毫相。兩眉之間有毫,白色透明清淨,柔軟宛轉,右旋而放光明。卅二、肉髻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此三十二相,名大丈夫相,又名大人相,亦名百福莊嚴相,謂成就百種福德莊嚴一相,修成三十二相,須經一百大劫,故曰:百劫修相好。上列卅二相名目,錄自《大智度論》第八十八卷。其他如《觀佛三昧海經》,《法界次第》等,亦有列卅二相,但其名稱略有不同,可以互相對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