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明樹功用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己二、明樹功用

己二、明樹功用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清風,即是清涼舒適的風,異譯本,譯為非天非人之風。時發,就是晝夜六時都有,不會時有時無。風中發出五音之聲,此即中國《詩經》所説:「宮、商、角、徵、羽」的五音。自然相和,是説世間的五音,是由人奏唱而有,可是,極樂世界,清風吹寶樹所出的五音,是自然不需人為的。恰到好處,相和順合,不粗不細,不高不低,非常和雅。這五音,亦可解為八種梵音中的五音。一、極好音。二、柔軟音。三、和適音。四、尊慧音。五、深遠音。

   《往生論》說:「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這就不但有重重行樹,而且有重重欄楯,皆是什寶莊嚴。又如《彌陀經》説,樹上更有重重七寶羅網。據《觀經》說:寶樹皆高八千由旬,七重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宮中有諸天童子,各以摩尼珠為瓔珞,光照百由旬,如和合百億日月。…… 樹葉間,有金色妙華出生諸果,如帝釋瓶,放大光明,化成寶蓋,寶蓋中,映現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於中現。妙哉!極樂寶樹真有不可思議的功用。這是彌陀本願第廿七、卅二、四十願所成就的功德莊嚴。


※ 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 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 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