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盷

   如果要在中國歷史上數出二十個最偉大的人物,玄奘法師必然是其中的一個。國人今日正從事于文化復興運動,奘師的行誼和功績,更感覺富于啓發性,而有廣爲宣揚的價值。

   (一)奘師是歷史上模範的留學生,可稱爲留學生的聖人。他對輸入外來印度文化,具有高度的熱情,不避艱險,孤征求法 ,涉歷了世界上最荒凉的沙漠荒原,逾越了和世界上最高寒的雪峰冰嶺,終于達到了目的地。留居印度凡十七年之久。他的造詣,超過印度學者,曾擔任印度最著名那爛陀寺 (Nalanda)大學首席教授。彼土學人咸仰盛德。他在思想上建設了新理論 ,没有人敢於辯難;在學術上樹立了新權威,没有人敢於動搖 。在一千三百年前,他享受了留學生所能享受的最高榮譽。他的佛學,集唯識學之大成,構成了完整統一之條理系統,爲我國法相宗之祖師。現在我們眞正要吸收世界文化,怎能不效法奘師這種任重道遠,極深研幾的精神。

   (二)奘師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譯學家,可稱爲譯述界的典型。奘師回至長安,專以翻譯佛經爲務,精厲晨昏,計時分業 ,虔虔不懈。其譯場組織,自己爲譯主,其下有審義、綴文、 證梵、筆受諸科,皆妙選才彥,數將近百,奘師用力之勤,老 而彌篤,直至圓寂前一月而後已。意譯直譯,圓滿調和,逐爲斯道之極軌。計自貞觀十九年至龍朔三年,(西元 645至六 663 年)十九年間,共譯出佛教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奘師又譯老子五千言爲梵文,以遺西域。而馬鳴所著「 起信論」,原本已經亡失,賴奘師譯唐爲梵,流佈印度,尤爲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大榮典。不獨此也,印度之藝術(如建築與雕刻)與技術(如甘蔗製精)亦隨之輸入中土,影響至鉅。 奘師逝世之日,高宗歎曰:「唐失國寶矣。」

   (三) 奘師之學,內外兼重,他又爲中國歷史上一位空前的科學家、地學家。他藉旅行之便,觀風問俗,實地考察,辨析周詳 ,返國以後,,著成了一部「大唐西域記」,貞觀二十年(六四六)告成,這是中國最早的外國地理的名著。觀察之精密記載之明確,奠立了國際學術界最高的信譽。西域記乃是奘師奉詔選述,弟子辯機筆錄。譯經非究心佛學之人不讀,此書凡研究史地之學者皆讀之。是書後記有云:「風土習俗之差,封域物產之異,性智區品,節候炎涼,備載斯編,審存根實。或直詳其事,或曲暢其文,推而述之,務以實錄。」中古時代西域圖誌一類書籍,現皆不傳,惟獨奘師所著,則以文采優美,流傳于後,備受世界學者之重視,而爲今日研究亞洲大陸考古家、旅行家最確實之嚮導。

   (四)奘師之學,實爲中國第一次文藝復興的播種者。近人謂宋明道學,奠定孔學之哲學的基礎,受老莊與印度思想之影響 ,而不爲所轉移,而益充實光輝,蔚爲吾國學術之正宗,就此義言,可謂中國眞正的文藝復興。奘師掀起了大規模譯學運動 ,爲介紹印度思想最有力之人物。如無奘師有系統有計劃的譯經工作,產生大量之新譯本,又進而闡明唯識學的精義,成爲盛唐時期中國思想之新血液,則以後宋明道學能否會通儒釋發揚光大,殊成問題。則謂奘師爲中國中古時代文藝復興之前驅 者,自無不可。明朝末年,徐光啓致力于中國第二次文藝復興,藉歐洲傳教士之助力,欲使西洋科學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理論實驗交互推進,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並重。惜因滿清入關 扼殺學術自由,文化復興之新機運,橫遭挫折。直至國父創造三民主義,以繼承中國道統,致力科學研究,「集中外之精華, 防一切的流弊」爲理想,是爲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文藝復興國 一百周年誕辰,已明定爲中國文化復興節。目前文藝復興與文化復興運動,即爲承接近百年來中國思潮的主流,而繼續努力,邁往前進而已。

   朱斐居士近撰「唐三藏玄奘大師畫傳」一書,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圖由王烱如居士執筆,共一五六幅。畫成由周邦道先生介紹,徵言于余,因就奘師功業與當前文化運動之關係,略抒己見而爲之序。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寫于臺灣陽明山華岡中華學術院。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