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一、資用隨意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庚一、資用隨意

庚一、資用隨意


   彼諸菩薩,及聲聞衆,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悦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

   池水能隨浴者之意,在事上説,這是極樂的勝妙六塵,法爾有此作用。在理上說萬法唯心,一切相用,皆隨識轉。故經云:「心被物轉,即是衆生。心能轉物,則是如來。」由於八功德水是輕軟,故能隨意上下。是安和,故能調和冷暖。是味如甘露,故能開神悅體,蕩除心垢。以飲水或觸水為緣,能發智慧,是名開神。能得法喜樂,解脱樂,是名悦體。能除煩惱,是名蕩除心垢。經文再說明池水的情況:「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就是澄淨、清冷、甘美、潤澤四德。「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就是輕軟、安和兩德。古德有詩讚歎說-「水池八德凝神冷,蓮放諸光眩眼奇,波鏡華間傳絕唱,禽飛寶岸影相隨,幾年浪跡忘歸計,今日追懷定集池,小憩胡床形夢想,覺來心地獨熙怡。」這是說,不但生到池中有妙樂,就是現在靜坐觀想一番,也能使你開神悦體,獨自感到無比的熙怡快樂。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