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六、彌勒奉行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庚六、彌勒奉行

庚六、彌勒奉行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文顯易知,不須多解。但特需注意:彌勒是補處菩薩,乃此土當來佛。聽了本師所說無量壽經,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不可思議。當下即信受無疑,向佛立願:專一其心,精進修學淨土法門,如教奉行,不敢有疑。試問我們自己是什麽菩薩?我們的智慧、悲願、功德,難道比彌勒菩薩還高嗎?他能信,我為什麼不信?他不疑,我為什麽要疑?他能修,我為什麼不修?他尚專精修學,我還能懈怠散亂,不專勤念佛嗎?當知:疑根即是罪根。要如楊無為居士,一信之後,更不再疑,能得往生;不但諸佛歡喜,彌勒菩薩也替我們歡喜呀!有人求生兜率天内院,不願求生極樂,在彌勒菩薩看來,真是愚癡顛倒!

   本節釋尊勸進往生,如同《法華經譬喻品》、《本經》是法說因緣說,可互相對照發明,則知《本經》確是《法華》、《華嚴》同類,豈可看為方便之談。本師舉世人以三毒五欲因緣,受苦無量,令生厭離,速求出苦。究其所由,皆因不遇不信淨土法門,不能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遂至從迷入迷,愈趨愈下。釋尊大慈悲愍,為說此經,有三殊勝:(一)佛願攝受。(二)易行不退。(二)得益超勝。所以教人斷惡修善,一心念佛,直往西方,横截五道。一切世人,以五欲為樂,不知是苦。智者觀之,唯苦無樂。何以故?以得為樂,失即是苦。以聚為樂,散即是苦。以生為樂,滅即是苦。是知無得即無失,無聚即無散,無生即無滅,是名極樂。如經云:「有為諸法悉無常,五欲財位皆不定,為苦所逼諸眾生,願速出家求解脱。」更舉古德一首勸進往生詩如後:「委骸回視積如山,别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問:修行人但求見性悟道,便超生死。或不畏生死,廣度眾生。何用勸人念佛,或生淨土?答:兹錄永明壽禪師云:『真修行人,應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碍辯才,證法華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宗説皆通,行解兼備,能如忠國師否?(如天親菩薩,窺基大師,精通三藏,聰慧過人。)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誤人自誤。況大雄讚欺,金口叮嚀,希從昔賢,恭禀佛敕,定不謬誤也。又當自度,臨終之時,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無始來,惡業重障,定不現前否?此一報身,定脫輪廻否?三途惡道,異類中行,出没自由,定無苦惱否?天上人間,十方世界,隨意寄託,定無滯碍否?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時貢高,却致永劫沉淪,自失善利,將復尤誰!是故《目連所問經》云:「佛告目連,無量壽佛國土,易往易取,而人不肯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無耳人。」又《大集月藏經》云:「佛言,我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當知自行難圓,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輪王之勢,飛遊四洲。凡質託仙藥之功,昇騰三島。實為易行之道,疾得相應。慈旨訂嚀,須銘肌骨。』(錄自蓮宗正範)

   更錄蓮池大師開示云:「若一味説無相話以為高,則資性稍利者,看得兩本經論,記得幾則公案,即便能之,何足為難。且汝既徹自心,隨處淨土,吾試問汝:還肯即廁溷中作住止否?還肯就犬豕牛馬同槽而飲噉否?還肯洗摩飼哺膿血屎尿諸惡疾人,積年累月否?於此數者,歡喜安穩,略不介意,許汝說高山平地總西方。其或外為忍勉,內起嫌惡,則是淨穢之境仍分,憎愛之情尚在,而乃開口高談大聖人過量境界,撥無佛國,蔑視往生,可謂欺天誑人。······ 如或慮此土境風浩大,作主不得。慮諸佛出世難值,修學無由。慮忍力未固,不能於三界險處,度脱衆生。慮盡此報身,未能永斷生死,不受後有。慮後有既在,捨身受身,前路茫茫,未知攸往。則棄淨土而不求生,其失非細。」(錄自蓮宗正範)

   《本經下卷》自勸進往生起,至正宗分完,皆是本師悲心徹骨,勸我們要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清淨三業,念佛往生。這是五濁惡世,末法眾生,唯一能出離生死輪迴的大道。宏揚佛法,學佛修行,都要實事求是,契理契機,不在談玄説妙,好高驚遠。我們要依本師所勸而修,才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俗話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句是指深信因果,斷惡修善説。下句則唯有往生西方,一生成佛,才叫做立地成佛。因此本師再三勸勉我們,斷惡修善,往生極樂,即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