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時候,湖南衡州地方有位龐姓居士,虔誠信仰佛教,一家四口都是修行有得的佛教徒,由於他們平日修行功深,念佛懇切,所以他們的逝世並不像一般的老病死去或遭意外喪生,而是在一種預知時至,遊戲自如的境界中往生了。他們彼此爭着離去,却不曾悲傷,因為他們了解往生是捨染生淨,而不是所謂「死了」。還有一位田婆居士,在臨終時留下一偈:「五十六年大事畢,丈夫兒子休啼泣,我今撒手西方去,摩訶般若波羅蜜。」安慰自己的家人,她並不是死了,而是往西方去了。
「往生」是離開染污的娑婆世界,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阿彌陀經》中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又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我們的世界是五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牲充滿其中,有種種老病死苦惱逼迫;極樂世界是清淨莊嚴,諸上善人俱集,往生彼土眾生雖有九品分別,但是已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假使沒有離出三界,而生在六道中,永遠是有生死的,你生在任何一道都會有死的一天,因此表面看是生,實際上是死;「往生」就不同了,既往生得不退轉,則等於不死。
《無量壽經》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廻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發願是往生的一大助緣。
佛陀在《觀無量壽經》中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身心清淨。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即淨土三福行,再加一心稱念彌陀佛號,即得往生彼佛清淨國土。
世人希求長生不死,然而,住於娑婆豈能不死?何不勤修淨業,求得往生,即所謂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