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周頌堯居士書
書籍目錄
卷 一
卷 二
復周頌堯居士書

復周頌堯居士書


Bg g68

▍佛教正義,完全與倫常道理,相契相合。世有外道,多多剽竊佛教知名,兒實行煉丹運氣知道,反美其名曰「三教同源」。
▍今且專致力於倫常淨土法門.將來當可左右逢源。
▍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



  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云:「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


  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


  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嬭母抱之遊行.至挂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嬭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


  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復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係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


  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瘉。


  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