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而無念
從本文,可知念佛方法。第一段宜詳讀。念佛之「念」不是起心動念的意思,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到境界現前,不必相認。
念佛法亦可尋世面流通的一些課頌本來參考。
▍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
▍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
念佛時各隨所宜。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讚佛偈〉。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即坐默念.約一刻.又出聲念。念畢跪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念到相應時.雖常念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
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此種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會。觀想一法雖好。必須了知所見佛像.乃屬唯心所現。若認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發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現者.雖其像歷歷明明.實非塊然一物。若認做外境.作塊然實有.便成魔境矣。合眼開眼.但取合宜可也。兼持觀音聖號.甚有恃怙。一切人皆宜如此修之。作事時.不能念茲在茲者。以未到一心不亂境界.則心無二用.難免閒隔。茍能常存覺照.亦無所礙。
人須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職業極閒.最易修持.不於此境.真實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機緣.專心辦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誰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無一事.亦幾終歲長忙.無暇專心念佛。况其餘者哉!祈隨分隨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則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