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城郊外的祇洹精舍說法,有一位名叫傷歌邏的婆羅門來到精舍,向佛陀提出疑問。
「世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的心裏有時候覺得非常安寧平靜,對自己學過的乃至從來沒有學過的東西,都能明白說出它的道理來,可是有的時候,我又感到煩燥昏沉,對一切東西都沒有清醒的念頭,這到底為什麼?」
佛陀很慈祥的說道:「好比一面鏡子,你在上面塗上了青紅黑綠各種顔色,它就失去映照的功用;一面鏡的上面被蒙上許多灰塵,它也就無法照出別的東西來了;或者你把鏡子打破了,要拿它照出一個完整的東西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人的心性比如鏡子,當你的心中被無明所蓋覆,被邪見所破壞,被貪欲所污染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真面目了,而且看不到一切事物的真象,那個時候也就是你昏沉黯昧有了煩惱的時候。
〈大乘起信論〉說:「眾生心者,猶如於鏡,鏡若有垢,色像不現。」法界眾生都本來具足了如來的智慧功德,是湛然寂靜而遍一切處,我們修行就是在為自己的心鏡拂拭無始來染污的煩惱塵垢,也為眾生去除心垢,佛陀的教法就是我們拂拭心鏡的工具。戒定慧三學是我們對治心垢的法藥,修戒能治貪欲;修定能治瞋恚;修慧能治愚痴,只要我們好好修行,勤於拂拭心鏡,回復心性的清明,則不為世俗塵勞所轉,以靈明潔淨的心性而照現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