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佛法談解行
(又名 心性原理學)
本文以 → 1.生滅事相爲「假」
2.眞如理體爲「空」(智慧)
3.理事無礙爲「中」(方便)
復次以→ 1.生死此岸爲「假」湼槃彼岸爲「空」不住生死涅槃兩岸爲「中」
2.隨緣應用爲「假」清淨覺體爲「空」體用不二爲「中」
3.幻化塵境為「假」般若正智為「空」境智一如為「中」 皆同義
4.對待差別爲「 假 」絕待空性爲「空 」性相平等爲「中」
初機學佛,需要簡明具體,則容易入門,此三大原則,就是整個佛法的縮影,也是佛法的總綱,也是經論的中心,也是成佛的大道。
聽經、習禪、念佛
皆應瞭解的三點基本認識。
妄、幻、相、俗、染、惑、迷、識、生滅、有爲、對待、差別、空華。 (事也)
1・緣生緣滅 無常無我 虛妄幻化之塵境 (假)應離
眞、如、性、智、淨、體、悟、無生、寂滅、絕待、平等、同眞際、等法性。(理也)
2・眞如覺性 靈明湛寂 清淨本然之聖智 (空)應證
不隨生死不住涅槃、不離本際不捨大悲、世間境界卽是如來實際境界。 (理事無礙也)
3・攝化衆生 理事無礙 大乘精神之菩薩行 (中)應行
假者,謂凡夫所見對待諸法,乃衆緣所集,相依相成,皆是幻化空華,假名無實。故妄境妄心,塵勞垢染,皆是生滅。無明煩惱,起念分別,皆是虛妄。能所戲論,見境見智,皆是情識。蓋一念離眞,皆名爲妄。一切衆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輪轉生死。
空者,謂智者了達一切法,緣生無性,當體空寂,法性平等,無相無無相,入於眞如實際,卽是本覺理體。故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卽是空義。諸法實相,卽是空義。第一義空,卽是空義。離相離念,卽是空義。如如正見,卽是空義。(如實證入)(智慧)(所證之理體)(實智)
理乃心性 不變之體
事卽心性 隨緣之用
中者,謂聖者隨緣任運,在塵不染,卽俗而眞也。應緣自在,體用不二也。動靜如如,理事無礙也,依無漏智,福慧雙修也。皆是眞俗圓融的中義。 (方便而出)(方便)(方便般若)(權智)
先要識得幻化生滅,所謂知苦斷集,知幻卽離,故以假在前。
經云,所言一切法者(假),即非一切法(空),是故名一切法(中)。
論云,因緣所生法(假),我說卽是空(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中)。
禪德云,未曾用功時,山是山水是水(假),正用功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空),證悟之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中)。
以上三個引證中的三個(假),其義相同。謂凡俗所見一切法,乃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皆是以幻化身而見幻化,若執幻起惑,迷眞逐妄,則招業報繫縛之苦,而墮生死輪轉之長流,不得自在解脫。
以上三個引證中的三個(空),其義相同。謂智者知境非境,了心無心,而離相離念,正住平等,入於寂滅。滅盡一切能所戲論,彰顯眞空不二之聖旨,卽是證實相般若,悟第一義空。非妄之眞,離相之空,乃依始覺之智,照了一切法的幻假無實,虛妄不可得,究竟無所有,諸法本不生,而契入眞空實相,故謂空由假入。(如實證入)(智慧)
以上三個引證中的三個(中)其義相同。謂證悟之後,方醒覺一切法,祇是空華假名而已,也可以說爲體用不二的中道之義。不壞事相不障眞性之中,眞俗圓融之中,理事無礙之中,乃見性之後,依般若空慧,隨緣任運的超越凡俗的見地,故謂中從空出。(方便而出)(方便)
以上三個引證中的「假空中」的先後順序,亦相同。
茲復述「假空中」各有淺義、深義。
生死涅槃 同一法性
有為無為 如如平等
有照有覺 仍屬情識
有能有所 俱名障礙
凡有取著 皆是生滅
假者,謂妄識所現塵境幻影,妄計有實,遂迷眞逐妄,障覆本明 從淺的說,根塵識蘊,見聞覺知,言語文字,我及我所,無不是幻。從深的說,生死涅槃,有爲無爲,計度執著,情存聖量,皆落法塵。以上若淺若深,皆是緣起,同爲空華,皆應遠離,而假名爲假。(事也)
空者,謂離垢離染,離相離念,而證本具清淨覺性。垢相永滅,則覺心常住。心性無染,則眞智純淨。離相則心無所住。離相則非相無相,離相則不二相。離念則知見不生,心識寂滅。離念則不生不滅,清凈本然。離念現前,則盡法界皆是法性。離念現前,則智慧光明徧照法界。簡而言之,幻化不離,眞空不顯,知幻即離,離幻卽覺。
以寂靜心 安住性空
見一切法 自性清淨
從淺的說,祇要無心於境,心無所住,則不隨境轉,不爲相縛,便是空義如義,便是平等一相,便是菩提解脫。從深的說,則圓照清淨覺相,深入無生盡諸能所,言語道斷心行路絕,同眞際等法性,直至窮理盡性極乎涅槃。以上或淺或深,皆是識幻達本,離染還淨,而證眞空實相。依般若智從生死煩惱岸,度到菩提涅槃岸,而假名爲空。(理也)
住於無為 而行有為
順於法性 勤修眾善
中者,謂依般若空慧,圓融世間法,有理有事而理事無礙,有體有用而體用不二。從淺的說,日應萬緣正智朗然,外隨世俗內契眞如,遇境逢緣湛寂不動,三輪體空而行布施、從深的說,爲廣度衆生荷如來業,不隨生死不住涅槃,不受一塵不捨一法,不離本際不捨大悲,恒轉法輪成熟衆生。以上於淺於深,皆是依般若波羅蜜多,隨緣任運饒益攝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假名爲中。(理事無礙也)
本文雖以「假空中」爲所含佛法義理的代號,主要在說明一切佛經及一切行門的三點中心綱領。如上文所說各有淺義深義,初學佛者,不但對於聽經、習禪、念佛、以及日常如何應用,皆有直接助益,同時亦瞭解如何是菩薩行、如何是成佛之道。而符合簡明、具體、應用的需要。茲復舉數例以明此三點中心綱領。
1・生滅事相爲「假」眞如理體爲「空」理事無礙爲「中」
2・生死此岸爲「假」涅槃彼岸爲「空」不住生死涅槃兩岸爲「中」
3・隨緣應用爲「假」清淨覺體爲「空」體用不二爲「中」
4・幻化塵境爲「假」般若正智爲「空」境智一如爲「中」
5・對待差別爲「假」絕待空性爲「空」性相平等爲「中」
「假」所含有的義理:因緣所生法、有爲法、生滅法、對待法、世間法、六塵、事相、虛妄、幻化、無常、空華。仗因託緣相依相成,幻生幻滅遷流不住。緣聚則生生非實生,緣散則滅滅非實滅。五趣依正惡道苦報,皆由業力因緣之所幻化。凡夫無明覆障正智不生、攀緣幻化塵境,於無生中妄見生滅,起惑造業枉受輪轉繫縛之苦。
「空」所含有的義理:無生法、無爲法、第一義、清淨覺性、眞如理體、諸法實相。一切經論一切行門,皆是爲證無生法忍,以顯本具覺性。大覺世尊爲開示衆生悟入佛知見,說法四十九年,隨機接引,目的在令衆生離於幻化覺悟自心,還復清淨覺體也。當知眞如妙性本自解脫非物所拘,若能離於幻化心無所行,隨順眞如便入實智。如實證入卽開顯智慧,卽是所證理體,卽是實相般若,卽是實智。
「中」所含有的義理:理事無礙、體用不二、境智一如、性相平等、色空不異、眞俗圓融。從初發心的行持,至證悟之後的菩薩道,隨時隨處皆是分別諸法的方便般若。就是生活不與般若脫節,般若要與生活成片。例如日常生活,不起貪瞋癡念。應用諸根,對境不染。遇境逢緣,心定不動。外隨世俗,内契眞如。復次:境風吹來識浪不生,儼然生滅唯見無生。鳥語溪聲皆第一義,翠竹黃花盡是眞如。見聞覺知無非法性,語默動靜正住平等。智者會得觸事全眞、生滅諸法畢竟不染。行住坐臥盡在法性之中,所謂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則於世間法中,便當下解脫也。復次:住於無爲而行有爲。順於法性勤修衆善。三輪體空而行布施。經云,爲人演說,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皆是體用不二、境智一如的中義。復次:雖入涅槃不捨大悲,方便教化不離本際。行於四攝不離般若正智,轉妙法輪不離無生眞實。權智方便行菩薩道,悲憫饒益攝化有情。乃是證悟之後菩薩行的理事無礙,所謂中從空出,就是方便而出,就是方便般若,就是分別諸法的權智。
以下略明無生之義,所謂斷惑證眞、背塵合覺、離相見性、捨識證智、離染還淨、破無明證法身,卽是證眞空、證聖智、入第一義、悟無生忍。諸法緣生緣滅,形成對待。眞如無生滅,無有比,無相待、無所有、無所得、無行處、無取捨、無戲論、無邊際、無差別、無相無無相、法性本來常寂、如如平等,是名無生法。(卽是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