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往生淨土之意義
念佛往生淨土之意義

念佛往生淨土之意義

Bg h51

  提起淨土,本來有十方無量無邊的淨土。如東方有藥師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衆香淨土,兜率有彌勒淨土,乃至十方有諸佛菩薩的淨土。這許許多多的淨土,非是無因而有,皆是諸佛菩薩辛勤功德之所成就。成就淨土的目的,是爲攝化衆生,凡有衆生至心發願往生者,無不遂其成,一生淨土,俱能得不退轉。然而於諸淨土中,西方彌陀淨土,在中國修學這一法門的行者,可謂多普遍。因此,不談修淨土則已,一談起修淨土的法門,大家亦即不約而同的以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爲依歸了。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其之所以能得人之衆信而普及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中,尤其在諸大乘經論裡,在在稱讚,處處指歸。除其《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淨土論〉,所謂三經一論,爲專談其事理而外,其餘如《華嚴經》中,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普令善財,及華藏海衆,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法華經》中,〔藥王菩薩本事品〕裡有說:佛滅後百歲,若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命終即往安樂世界。《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說: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次如《寶積經》、《鼓音聲王經》、《般舟三昧經》、《悲華經》等,均講到彌陀淨土。


  除開經典而外,各種論典方面,如馬鳴菩薩起信論上說:衆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往娑婆,不常值佛,信心難成,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說有難行道、易行道,易行道以念阿彌陀佛爲捷徑。智者大師著有十疑論,而專志西方。永明禪師說四料簡,而終身念佛。其餘如攝大乘論等,均有論及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的事。再加以蓮宗列祖的弘修,諸方大德的闡揚,由是,彌陀淨土在中國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故有家家彌陀佛的稱號,幾可成我國佛教之代表。


  上來已將淨土的類別,與彌陀淨土法門,特別在國人信衆之所以普偏的因素,約略述過。惟念佛往生淨土之意義,在時下之敎內外人士,猶有不能明其底蘊者。如敎外有些人士,認爲阿彌陀經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種種功德,依正莊嚴,有如藝術家憑空構造之想像。因之,視念佛往生淨土的人爲迷信,如題詩作畫的人,不過爲著人生精神上的寄托而已。執有這種知見的人,他本身已爲五欲所迷,失去了理智的頭腦。娑婆世界,生老病死等種種的苦痛,他根本無動於衷。既於此界的苦痛而不覺察,則對彌陀淨土的極樂,當然不會接受。既不承認有極樂世界,則視念佛往生淨土的人爲迷信,這是意料中事,不足爲奇。


  所可奇者,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今日,竟有持此反科學的理論,與麻木現實苦痛的人身的人士。要知道,現在科學界天文家,已證明佛說的天空中有無量無數的世界。既有不可數世界,既有苦樂染淨的區別。成其苦樂染淨好壞者均爲個別的條件所熏成的結果。以阿彌陀佛深切的願力,及多劫熏修的無量清淨功德,所成的極樂世界,是從因而感來的果,乃確爲事實。既是確爲事實,則我人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決定達到目的,只要我人的願力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契合,工夫精進所得常恆而恰到好處,往聖先賢,無論在家出家,念佛往生淨土的人,在教典裡比比皆是,有史實考據。切不可以憑空構造的想像,比喩彌陀淨土。亦不可以題詩作畫的藝術家,用比念佛往生淨土的人,謂人生精神上的寄托。


  敎外人對彌陀淨土,及念佛求生淨土的人,發生誤解,猶情有可原,如敎內人有視念佛往生淨土者為不然,豈非笑話?而時下竟有對這一法門而不能理解,筆者實不能緘默了。對念佛往生淨土者為不然的人,他們所持的理論,認為眾生於此娑婆五濁惡世中修行,雖有五欲等種種煩惱障礙,容易退失,但有四攝六度法等可持,有眾生可度,在修行工夫的速率上,反比在淨土眾生信行的工夫快得多。因為淨土裡有種種功德莊嚴,一切富麗堂皇。眾生的衣食住等日常所需,只要眾生心念一動,立即如念現前,無好惡貧富之分,大眾悉是上善根性,俱會一處,無人我是非之諍。既無四攝六度法等可持,亦無眾生可度。因此,自己不願念佛往生淨土,亦視他人念佛往生淨土者為不然。


  我認為持此理論的人,對於教義的認識不夠,有見解未圓,而囿於一己之偏見。要瞭解娑婆五濁惡世,與西方極樂淨土,乃釋迦世尊與彌陀如來,於往劫中發大誓願,度眾生之方便巧設。因眾生厭若欣樂的心切,所以一則以苦折伏,遂導眾生念佛,往生極樂。一則以樂攝受,陶眾生速悟無生法忍,果證菩提。若謂穢土,雖有五欲等種種煩惱,障礙修行,而有四攝六度法等可持,有眾生可度,修行的功夫,反比在淨土進步得快,即因此而不發願念佛往生淨土。但首先要自我反省一番,我是否是已悟無生的久行菩薩。若是,菩薩於穢土中,當不會受五欲的誘惑,甚至猶示受五欲而方便攝化眾生,敎令念佛,導歸極樂。若不是,則為自我誑妄,強充久行菩薩示現,呆在娑婆裡,難免不受煩惱的牽纏、五欲的引誘。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若謂穢土有四攝六度法等可持,有衆生可度,淨土則反是。了知一切佛法,無非是令眾生離苦得樂,除衆生之熱惱,而獲身心上的清涼。念佛往生淨土的衆生,不但聆聽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連鳥鳴風樹動等,皆出和雅音,演揚佛法,令衆生於二六時中,引發出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於極短的時分,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如是等殊勝見聞熏修的因緣,乃正爲他日乘願再來作自行化他的修養工夫。眞正在穢土裡,發心持四攝六度法等大菩薩,皆是從他方淨土受過殊勝淨化,已證無生法忍了。舉個譬喻,如往美國留學的學生,因本國的教材與設備不健全,故負笈他國進修深造。一旦學成歸來,將所學到的一切,爲國家爲人群造福利。若非久行菩薩,乘願再來,而爲自己好高驁遠,求達名聞利養,忘記自己是個薄地凡夫,不求自度,強作度人,結果,不但不能攝化他人,反被他人所攝化。眞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欲求上昇,反成下墮,危險之至。


  至於說穢土衆生修行工夫,反比淨土衆生修行工夫快速。這話不然,修行工夫之遲速,要看衆生根機之生熟,以及緣之淺深爲準則。如大菩薩示現人間,自行化他的工夫,絕對神速。如屬初心菩薩,在穢土的修行工夫,不但遲緩,猶有退失的危險。淨土衆生修行的工夫,如上品上生者,往生彼國,頓時悟無生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偏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受記以後,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廣度眾生。其工夫之速,於此可見。如往生彼國,下品下生者,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劫滿華開,見諸菩薩。其工夫之緩,亦於此可知。


  然往生淨土九品衆生修行之工夫,不論遲速,皆無退失的危險。若以無量壽經上:「佛言 …… 汝今諸天人民……爲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作爲淨穢二土衆生修行的工夫遲緩根據的話,事實不然。要明瞭佛說法,是因地因時因機而作苦心之教誨。娑婆世界穢惡充滿,加以衆生意志薄弱,佛恐衆生自暴自棄的心念,所以軟言誨喩,勉勵努力進修而已。我人如執文害義,妄加武斷,則不免有負我佛之本意,罪過無邊。


  總之,念佛往生淨土之法門,諸經論上,在在稱讚。古來大德念佛往生淨土者,不計其數,均有史實可稽,不容我人否認。亦絕不可妄斷淨土穢土種種之輕重。更不可輕慢念佛往生淨土的人爲不是。最後筆者敬勸誤解了淨土法門的道友們,早日放下一己的偏見,趕緊念佛往生淨土。先以自度,而後乘願再來作徹底利人比較妥當。當然,念佛的人,也不是見他人之苦而自念佛,袖手旁觀的啊!猶知欲隨分隨力的行菩薩行,以求莊嚴淨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