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 會眾願聞
書籍目錄
甲五 別解文義
乙初 序分
 丙初 證信序
丁二 廣列聽眾
戊初 聲聞眾
丙二 發起序
乙二 正宗分
丙初 正脩具示成佛妙定
丁二 如來答定
戊初 正說妙定始終
己二 說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開圓解
庚初 初銷倒想說空如來藏
辛初 如來破妄顯真
壬初 斥破所執妄心以開奢摩他路
癸初 取心定判
癸二 正與斥破
子初 如來備破三迷
丑初 破妄識無處
戊二 會眾願聞

戊二 會眾願聞

Bg E3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消文):就在阿難尊者請求佛定的時候,還有恆河沙數的菩薩,以及十方世界來的大阿羅漢、辟支佛等,都願望聽聞世尊開示。他們都退歸本位而坐,默然靜聽,欽承領受法王(佛陀)聖教的旨意。


  (分釋):現在要解釋「會眾願聞」這一科,這是從「阿難請定」所分下來的第二科。「阿難請定」的第一科是「悔聞請定」,第二科是「會眾願聞」。
  「會眾」是法會的大眾;「會眾願聞」是法會的大眾都願意聽世尊開示。因為這是十方如來得成菩提的法門,因此,除了阿難尊者之外,法會中的大眾,也都願意聽聞,希望能夠得知十方如來得成妙覺佛果的法門。


  於時 是在那個時候,就是阿難尊者請求佛定的時候。
  復有 是還有的意思。因為成佛的法門,是三乘聖人所共同祈求的,所以還有恆沙菩薩、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都來聽聞世尊開示。
  恆沙菩薩 表示菩薩的數量,多到沒有辦法用世間的數目來計算,只能用恆河沙來形容,就是說有如恆河沙那麼多無量無邊的菩薩。


  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 其中也包括了天龍八部、國王、大臣等。
  俱願樂聞 「俱」是共同,「願」是希望,「樂」是好樂,「聞」是聽聞。就是大家都很希望世尊能夠開示十方如來得成菩提的佛定,所有與會的人,都願意聽聞這種微妙而又重要的道理。在《華嚴經》說:「如病思良藥,如飢思美食,如渴思冷水,如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這是說明好樂聽聞佛法的殷切之心。


  「如病思良藥」是說在聽佛法的時候,心情就好像病人在想要得到好的藥一樣。如果生病不會好,內心一定會想,要是有人能夠告訴我特效藥,服用了就會痊癒的話,那該有多好!「如飢思美食」就像一個人肚子餓了,想吃好東西的心情。肚子飽的時候,任何好吃的飲食都不會感到好吃,可是肚子餓的時候,就會想起過去曾經吃過的美食,越想肚子就越餓,越餓就越想要得到美食;對於佛法渴切的心,要「如飢思美食」一樣。


  「如渴思冷水」聽聞佛法,也要像在口渴的時候,想要喝冷水一樣的心情。當你口不渴的時候,冷水要給你喝,你也不想要,但是一旦在口渴的時候,就會想如果現在有冷水喝,該有多好?所以說「如渴思冷水」。「如眾蜂依蜜」是說像很多蜜蜂要依靠糖蜜一樣。這都是形容聽聞佛法者,對於佛法渴望的心,也就是表示求法的殷切。


  「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是說我們也一樣,都希望能夠聽聞甘露法。「甘露法」是佛法,「甘露」又名不死藥,無論是什麼人,只要喝了甘露,不管是身體或心裡所引起的疾病,都能夠消除,而不會死亡,而佛法就像甘露一樣,能夠解決眾生所患身心的痛苦,使身心得到安樂。

  這裡的「俱願樂聞」,就是與《華嚴經》中的聞法偈一樣,有殷切求法的心。


  退坐 是退到自己的座位。佛弟子們要請示佛法,必須要依著禮儀請教,請示之後,就要退歸本位而坐,這就是「退坐」。十方的恆沙菩薩及大阿羅漢、辟支佛等,都依著禮儀,起立向世尊頂禮,表示所有與會大眾都希望世尊能夠為他們開示成佛的大定;很有禮貌的請示之後,就都退回本坐。


  默然 是靜而無言,就是息慮虛心,把思想分別心停止作用;心裡要是在那裡想東想西的話,佛法就聽不進去。必須要息慮虛心靜靜的聽,這就是「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歡喜,如是之人可為說。」


  「聽者端視如渴飲」是說要聽法的人,眼睛必須要很端正的看著講經的人,內心要像口渴想要喝水一樣,唯有如此才能夠專心一意的入於語義中。「踴躍歡喜」表示踴躍聽聞佛法,內心生起歡喜。表示他對法是誠心誠意的接受,這種人才會領受法益,這種人才可以為他說法。這裡所說的「退坐默然」,就是符合這個條件。


  承受聖旨 「承受」是欽承領受;「承受聖旨」是欽承領受法王聖教的旨意,也就是與會大眾,都虔誠恭敬承受世尊對他們的開示。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