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初 總釋名題 / 甲二 起教因緣
甲三 藏乘攝屬 / 甲四 歷明傳譯

甲五 別解文義(分三)
乙初 序分(分二)
丙初 證信序(分二)
丙二 發起序(分四)
丁初 王臣設供
丁二 佛僧赴請
丁三 阿難示墮(分二)
戊初 將墮之由
戊二 正墮之事
丁四 如來垂救
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
(消文):阿難尊者經過室羅筏城的濠溝,慢慢的走進城門,端嚴整飾威儀,肅穆恭敬托缽的齋法。那個時候阿難尊者因次第循乞,經過了婬女的住處,遭到大幻術,摩登伽女用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室,婬躬撫摸阿難,使他將要毀壞戒體。
(分釋):這一段是「阿難示墮」的第二科 ── 正墮之事,是說明正是遭受墮落之事。
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阿難尊者步向城裡面托缽的行儀。
經彼城隍 「經」是經歷、經過;「彼」是室羅筏城;「隍」是城外的水溝,沒有水的水溝叫做隍。過去為了保護城,在城的外圍,都挖有一條很深很寬的水溝,如果知道有敵人要攻進城內,放水進去,敵人就沒有辦法過來,只要把城門守好,敵人就攻不進來了。假如城內與城外之間,沒有用一條寬廣的河溝隔開,敵人能夠從任何地方,很容易的攻進來,所以「城隍」是為軍事上與安全保護上的需要而設的。
徐步郭門 「徐步」是慢慢的走,就是行履端莊,好像清風徐徐吹來一般;「郭門」是保護城的門,就是城門。阿難尊者經過室羅筏城的水溝時,端正莊嚴的行走,就像春天的風徐徐的吹一般、慢慢的走,正當他要步入城門的時候,又更加的慎重,「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嚴」是端嚴;「整」是整飾;「嚴整威儀」就是端嚴整飾威儀;「肅」是肅穆;「恭」是恭敬;「肅恭齋法」是肅穆、恭敬的齋法。「齋法」是托缽行化的儀式。以現在來說,出家人要出去托缽行化,一定要把袈裟披好,而現在出家人的袈裟上是有衣勾和衣環,只要把衣勾與衣環勾好,袈裟就不會掉落,但是佛陀當時的袈裟,是沒有衣勾與衣環,只是一塊布裹在身上,就和現在南傳的出家眾所穿的一樣,所以經常要把身上的袈裟整理整齊,這也是嚴整威儀的一部份。至於行走的時候,頭不可以東張西望,眼睛要注視眼前六尺的地方,要眼觀鼻、鼻觀心,這些都是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的一部份。
阿難尊者肅恭齋法,到城裡去托缽行化,是一件好事情,這樣能夠感化俗人來信佛,但是那裡知道因為這樣的行持,卻遭來摩登伽女的災難。因為阿難尊者的法相很莊嚴,摩登伽女老早就已經在注意阿難尊者,已經對阿難尊者抱著一種不尋常的心理,因此,當阿難尊者獨自一個人出來托缽的時候,她就吵著她的母親,無論如何一定要幫她得到阿難尊者,她的母親沒有辦法,只好用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把阿難尊者攝入她們家裏,使得阿難尊者險些毀壞戒體。
從「經彼城隍」到「肅恭齋法」為止,是在說明阿難尊者進入城內要托缽的莊嚴威儀。世尊的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之所以會捨邪歸正,親近世尊,就是他們遇到威儀莊嚴的馬勝比丘,被馬勝比丘的威儀所攝化。他們心裡想:做弟子的威儀都這麼好,他的師父必定更是了不起,所以他們兩位才會改邪歸正來皈投世尊。從這裡我們能夠了解到,威儀是能夠感化人的,既然威儀能夠感化人,身為佛弟子者,一定要有莊嚴威儀。
在家居士,身穿海青、披衣或手裡拿著念珠時,都要莊嚴;出家師父更要在二六時中,時時保持威儀,因為出家師父外出的時候,所穿的衣服與俗人不一樣,目標很明顯,如果有威儀,就能夠度人,讓人覺得這位出家人實在是很莊嚴;如果出家人身穿長衫,身份與社會人士不同,而威儀卻比一般社會上的人還差,佛教就會被他所敗壞;是要度眾生修功德,還是要做破壞佛門的罪人,都是在心中的一念與行為的表現,這是身為僧尼所應該要注意的問題。
已經把「嚴整威儀,肅恭齋法」解釋好,接著要講解「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這是在說明阿難尊者墮入摩登伽女災難的因緣,所以分科叫做「正墮之事」。
爾時 是阿難尊者到城裡托缽的那個時候。
因乞食次 「因」是依;「次」是次第;「因乞食次」是依著乞食的次第。本來小乘人托缽必須揀擇五家,但是阿難尊者想要學習菩薩,行平等乞食的方法,所以就一家一家的次第乞食。
經歷婬室,遭大幻術 因為阿難尊者一家一家的乞食,所以就經歷婬室,遭遇了大幻術。「婬室」是婬女之室,就是婬女的家庭。「幻術」是會變化的虛幻咒術,這裡所說的是會迷惑人,使人失去理智的咒術。被這種咒力所攝,不知不覺就會跟著走,這種咒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幻術」是娑毘迦羅先梵天咒。這種咒的力量,能使日月墮地,能叫梵天下來人世間,不是一般的咒力所能比的,所以是「大幻術」。
摩登伽 是印度話,依《戒因緣經》翻成中國話叫做小家種,也叫做下賤種,這是她母親的名字。
摩登伽女 是摩登伽的女兒,名字叫做缽吉蹄,翻譯成中國話叫做本性,意思是說她雖然是墮落為婬女,可是本性並沒有失去。「摩登伽女」,是以她母親的名字來稱呼的。
以 是用的意思。
娑毘迦羅 是印度話,翻譯中國話叫做黃髮,也叫做金頭,就是頭髮的顏色像黃金一樣,所以叫做黃髮,是印度一種苦行外道的名字。
先梵天咒 傳說是由梵天所傳授的咒,不是人間的咒,而金髮外道把先梵天咒傳給摩登伽。
攝入婬席 是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的力量,把阿難尊者攝入摩登伽女的臥室。摩登伽的女兒缽吉蹄,看到阿難尊者具足三十種莊嚴相,膚色白皙如銀,就生起了愛染之心,這是因為過去五百世,她和阿難尊者曾經有夫婦的因緣,過去愛情的習氣沒有忘失,所以一看到阿難尊者就很歡喜,就要求她的母親,想辦法得到阿難尊者。摩登伽對缽吉蹄說:「阿難已經隨佛出家,是捨離愛欲的人,他是一個出家人,你怎麼可以嫁給出家人呢?你不要有這個念頭!」但是摩登伽女苦苦哀求她的母親,一定要滿她的願,摩登伽疼愛女兒,只好答應了。她把咒念在一條毛巾上,以這條毛巾覆蓋飲食,叫缽吉蹄把飯菜送給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就這樣被咒所迷,身不由己的跟著摩登伽女走,於是就被邪咒攝入摩登伽女的寢席。
婬躬撫摩 「躬」是身體;「婬躬」是指摩登伽女的身體;因為摩登伽女婬心熾盛,婬欲薰心,她的身體變成婬欲的身體,因此叫做「婬躬」。「撫摩」是阿難尊者被攝入婬席之後,缽吉蹄認為機會到了,就逼進阿難的身體,撫摸阿難尊者的身體。那個時候,阿難尊者因為受咒力所牽制,心裡雖然是清楚明了,卻是力不從心,雖然想脫走也沒辦法,因為已經被邪咒所困了。
將毀戒體 就是說快要毀掉戒體。「戒體」是戒的體性。當出家人登壇受具足戒,在白四羯磨的時候,所納受的妙善無漏色法,就是無作的戒體。在登壇受具足戒的時候,羯磨和尚白四羯磨,令求戒者納受戒體。白四羯磨是一白三羯磨:先作一次報告,接著三次念羯磨文。在白羯磨文的時候,羯磨和尚先要報告:某某人,現在要求受戒法,各種條件都具足,各位大德是不是贊成他受戒?這時候在座的七尊證和尚都表示贊成,就是第一番羯磨成就。
白第一番羯磨文的時候,求受戒法的人,要緣境發心、觀想、納受戒體,就是要發廣大心,緣有情與無情的境界,在所緣的境界上,要發起斷一切惡的廣大心。這個時候,要作觀想:十方的妙善戒法,由心的力量,使大地震動。羯磨和尚白第二次羯磨文,白完了,在座的七師和尚都贊成,就是第二番羯磨成就。白第二次羯磨文的時候,求受戒法的人,還是要緣境發心、觀想,納受戒體。仍然要發廣大心,緣想一切情非情境;這個時候,要發起修一切善的廣大心,並要觀想:十方的妙善戒法,就像雲和寶蓋一樣,
覆蓋在求戒者的頭頂上,結成一個寶蓋。接著羯磨和尚又做第三番羯磨法,那個時候,求戒者要發出廣度一切眾生的心,並要觀想十方的妙善戒法,從頭頂灌注心中,充滿整個身心,於是納受戒體完成。
在《楞嚴經講義》中,舉出了交光法師所說戒體的意義云:戒體是護戒的心,就是在受戒之後,有控制的力量,想到自己已經受戒,不可以再做錯事情,這就是戒體的力量。
「將毀戒體」有二種意思:第一是缽吉蹄將要毀壞阿難尊者的戒體,希望能夠達到自己的欲望。第二是阿難尊者已經證到初果位,有道共戒的力量,雖然缽吉蹄親近他的身體,但是他的心卻不為所動,即使缽吉蹄要毀他的戒體,卻不會被毀,仍然能夠保全戒體。阿難尊者已經證到初果位,已經成就不淨觀行,美色當前還是不動心,因此戒體不會被毀掉。可是,這個時候情勢非常的緊迫,阿難尊者只有暗中祈求大慈大悲的世尊來救護。而世尊有他心通,知道阿難尊者受到摩登伽女的災難,所以應供結束之後,就趕回
精舍,宣說楞嚴神咒,敕令文殊菩薩前往救度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