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初 總釋名題 / 甲二 起教因緣
甲三 藏乘攝屬 / 甲四 歷明傳譯

甲五 別解文義(分三)
乙初 序分(分二)
丙初 證信序(分二)
丙二 發起序(分四)
丁初 王臣設供
丁二 佛僧赴請
丁三 阿難示墮(分二)
丁四 如來垂救(分二)
戊初 速歸說咒
戊二 遣往救脫
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消文):如來知道阿難尊者被婬術所加害,用齋畢,就趕著回精舍去。波斯匿王、大臣及長者、居士們,也都跟著世尊回到祇桓精舍,願望能聽聞佛法的心要。於是世尊就從頭頂,放出百寶無畏光明,光明中生出千葉的寶蓮,寶蓮華中有一位化身佛,結跏趺坐,而宣說神咒。
(分釋):發起序的第四科是「如來垂救」,其中再分為兩科,第一科「速歸說咒」,是世尊齋畢趕回精舍宣說神咒。第二科「遣往救脫」,是世尊派遣文殊師利菩薩去救阿難尊者,使其脫離摩登伽女的災難。現在要解釋第一科「速歸說咒」的經文。
如來知彼,婬術所加 「如來」是世尊。「彼」是阿難尊者。「婬術」邪咒是一種導婬之術,就是會使人犯婬欲戒的咒術。「加」是加害,就是被這咒術所加害。「如來知彼,婬術所加」,是因為世尊有他心通,所以知道阿難尊者已經被婬術所加害了。
齋畢旋歸 世尊知道阿難尊者被婬術所加害,所以應供之後,馬上就趕回去祇桓精舍。
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 「俱來隨佛」是都一齊跟隨著佛陀到祇桓精舍來。「法要」是大法的心要。「願聞法要」是希望能聽到大乘佛法的心要。平常佛陀應供完畢,都會隨即為齋主說法,可是那一天應供完後,就馬上趕著回精舍去,表示一定有其他重要的因緣,因此,波斯匿王及大臣、長者、居士,都跟隨著佛陀,從皇宮來到祇桓精舍,希望能夠聽到大乘佛法的要義。
世間的齋主,是用財物供養世尊或僧寶,而世尊及其弟子們,都是以法施回報齋主,因此,應供以後都要說法,說法就是一種回報。現在南傳佛教國家,僧眾要為齋主消災祈福或超度等,不像我們念經或拜懺,而是請眾僧去應供,應供之後,當中一定要有一位僧眾對施主說法,將這應供、說法的功德,回向給齋主。
應供之後,是要說法的,如果不會說法怎麼辦?只好把佛陀所說的經文念一段,於是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誦經。而現在為在家居士祈福,雖然不是在受齋供之後才誦經,卻是從齋供後的說法演變而來的。
於時 是世尊回到祇桓精舍,常隨眾以及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也都跟隨來到祇桓精舍的時候,也就是阿難尊者的戒體,將毀而未毀的時候。
頂放百寶,無畏光明 「頂」是世尊的頭頂,也就是肉髻頂相,表示如來藏性的本覺理體。「光明」是表示始覺智用。其光具足百寶,表示慈悲德用,有求必應,能夠攝受一切眾生;又此光具足無畏,表示威勢力用,無論什麼惡法,都能夠把它摧毀,就是能夠折服眾邪。因為有這種作用,所以才有辦法把摩登伽女的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消滅。光明從佛的頭頂上放出,表示從體起用 ── 從本覺的理體,起始覺智的妙用。
光中出生,千葉寶蓮 世尊的頭頂上所放出光明之中,出生了一朵千葉的寶蓮花。「蓮花」表示因行;「光中出生,千葉寶蓮」,表示從解起行,是依著始覺智而修大乘行的意思。
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化身佛說咒。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在世尊的頭頂光明所出生的蓮花中,宣說楞嚴神咒。由此可知,要解救阿難尊者的楞嚴咒,是化佛所宣說的。
佛是至高無上的,而這化身佛又是在佛的頭頂上,表示尊中之尊,所說的神咒,是密中之密。又佛頂表示諸佛的極果;蓮華表示如來密因;華從頂而出,顯示因心不離果覺;佛在華中,顯示果覺不離因心。因心是眾生的因地心,果覺是佛所證的果位;佛所證最圓滿的覺體,和眾生的因地心,是無二差別的。眾生因為迷了自己的佛性,所以淪為眾生;佛是悟到佛性,所以成佛,而佛所證悟的,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眾生的因地心和佛陀所證的菩提涅槃究竟果位,是一體而不二的,但必須修行有功力,自性的功德才能夠顯現出來,才能夠成就究竟覺的佛果。
「結跏趺坐」是把雙腳盤起來而坐。「宣說神咒」是宣說楞嚴神咒。
在這一部《楞嚴經》中,世尊共有五次放光。第一次是從頭頂上放光明,表示依理起智──依著本覺的理體起始覺智用;第二次是從面門放光明,表示智慧已經開了;第三次是從卍字放光明,表示因心顯見;第四次是從諸佛頂放光明,表示一多無礙;第五次是從五體放光明,表示耳根圓通總攝諸根。這五次的放光,各從不同的地方放出,表示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