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講『佛說阿彌陀經』?
書籍目錄
一 ~ 八
九 ~ 十六
十七 ~ 二十四
二十五 ~ 三十二
三十三~四十一
四十二~五十
五十一~五十八
五十九~六十一
我為什麼要講『佛說阿彌陀經』?

我為什麼要講『佛說阿彌陀經』?



 「佛學」是成佛的理論。
 「佛法」是實行此理論以求成佛的方法。
 「佛教」是總括佛學和佛法謂之佛教。
  釋迦牟尼是一個佛,他將自己所覺悟驗證到的真理,轉告給我們,希望世上的每一個人,均能究竟離苦得樂而成佛,共創最完美的世界。


  世上有很多很有學問的學者,他們對於佛教的理論,常以研究學問的態度來研究,亦頗有見地,但他們不願意去皈依三寶,進一步來實踐佛學中的理論,而達到真正的解脫。所以說:他是在研究佛學,但未學佛。


 (二)、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那一種法門是成佛的「徑中之徑」?
  答: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而成佛的修持方法有好多種,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若要求其最方便、最簡捷、最要妙、最圓頓的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但念佛又可分為: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四種不同。


  每一種功行成就,都能往生淨土。其中唯有「持名念佛」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為容易,實在是方便中的方便!了義中的無上了義!圓頓中的最極圓頓!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就是釋迦牟尼佛在無人發問下而佛自說的一部經。


  因佛陀為憐憫末法眾生,根性鈍劣,智慧淺薄,壽命短促,其餘的法門難能深入,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極為投機,故佛陀無問而自說。又如《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門而得度脫生死。」佛法經一萬二千年後,在地球上即行滅絕,唯獨此部經,能多留世一百年,在在處處都顯示出此部經之特別與殊勝,所以今天我要先來講這部經,與各位大德結緣。


 (三)、既然「持名念佛」的法門如此的殊勝,為何信者少?行者更少?
  答:因持名念佛法門,甚為「微妙」。一般修行者,從發菩提心起,到成佛,最快如本師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也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有如竹子之節,須歷節而上,方能成就。


  而此念佛法門,則因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與行者的「信、願、行」,則不須歷三祇,不經次第,而能橫超三界,雖未立即成佛,但已登不退位,成佛指日可待。卻因此法門甚為「微妙」,反而難為一般人所相信,又因無信,絕難啟願,無願無法導行,無行當然不能滿所願。


 (四)、如果我要修此「持名念佛」法門,我應如何著手去做?
  答:「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尤其此一「微妙」法門,非要深信、切願、力行不可。現在略述之:


 (A)深信:信是要斷除一切疑,可分七種:
  ⑴ 信佛言:此彌陀經是釋迦如來親口所宣講的,佛陀是已成就的大聖人,三界的導師,四生的大慈父,絕無妄語欺人,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以現代有道的君子,尚不妄語,況佛是出世的大聖人,豈有妄語之理呢?


  ⑵ 信佛願:西方教主阿彌陀佛,在他過去久遠劫中,曾為法藏比丘時,於世自在王佛前發大菩提心,誓立四十八種廣大宏願,造成殊勝無比的極樂淨土,現在既已功行圓滿成佛十劫了,其誓願絕對能兌現無疑!
  ⑶ 信佛土:信由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的西邊,經過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有一個極樂世界,國土殊勝莊嚴,超絕十方淨土,無論正報、依報,一一勝妙無比,這些全是彌陀願力所成。


  ⑷ 信法門: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上至等覺,如觀音、勢至等;中而西域東土的歷代祖師,如馬鳴、龍樹、慧遠、智者、蕅益、蓮池等;下至愚夫、愚婦,乃至五逆十惡、鸚鵡、八哥等;如是肯發大心念佛求生,也能夠帶業往生,蒙佛慈悲接引。此法門最方便,不論僧俗男女,無分賢愚老少,至於動靜閒忙,均可修持,單念一句彌陀,則能往生極樂世界。


  ⑸ 信自心:如《華嚴經》有云:「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皆得現前。」要信自己現前一念靈覺不昧的本性,常住不變的真心,與彌陀是無二無別的,但自無始以來深被煩惱所蔽,所以枉受生死不休。
  今以一念發心念佛,以萬德洪名的彌陀,可消億劫深重的業障,同時惑盡自然會成正覺。儒家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⑹ 信事理:即信事理圓融。須知在佛法上的明「空」,正為破執故,是即有而說空,然有乃非有,是名「妙有」,空而不空,即是「真空」。一切法皆由因緣而生,本無自性,緣生則有,緣滅則空,以無自性故,能明一切法空。以因緣生故,明一切法有,所以說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礙真空,則唯心不礙淨土之有,淨土亦不礙唯心之空。所以不能執理廢事,亦不能著事迷理。


  ⑺ 信因果:有因必有果,而果必是由因而來,尤如世間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自然的定理,現在我們能發一念真心,念佛為「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究竟成佛為「果」,亦是無庸置疑。


 (B)切願:雖說已有信心,如果不發願,這也是難成就,不能得到實益。如病人雖有良醫告以妙藥,只信藥之妙,置之不服,想欲卻病得健康,那是絕無其事的。在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三次殷勤地勸請發顧,往生西方;當知:此娑婆是苦、是穢,而苦須捨,穢須厭;西方極樂,樂當求,淨當欣,所以我說應當發顧,願:「厭離娑婆五濁惡世之苦,欣求西方極樂五清之樂。」才是我們的目的,若再詳述之,約有六義:


  ⑴ 願捨一切貪瞋癡等諸煩惱,一心求生極樂。
  ⑵ 願從現時起永不作諸惡業,得免墮三惡道苦,求生極樂。
  ⑶ 願所作善業,不求生神道,更不求再生人道受富貴,專心一意,願求生極樂。
  ⑷ 願任何的逆境災難病苦等,終不改念佛之心。
  ⑸ 願持戒、布施、誦經、禮佛等所得功德,悉皆迴向淨土,為往生之助。
  ⑹ 願法界一切眾生,秉發念佛之心,同生極樂。
  總之,願心確切,則往生無難矣!如果不發心,或願心不切,則如是殊勝莊嚴的極樂世界,終是不能得到的。


 (C)力行:就是執持「阿彌陀佛」一句佛號,腳踏實地真誠修行,因一句佛號,眾德具備,百行齊收,這是彌陀如來的功德不可思議故。若只具信願,而無真實修行,亦不能得到往生,猶如畫餅不能充饑,更似終生為人數寶,而自己不能得到富裕一樣,有何益於事!


  行者要信念堅固,不為一切外道邪魔所誘惑,或毀謗而失道心;所發大願要牢強,莫為逆境所動而退願;不可為困苦而退願;莫為名利而退願;所持念佛要專切,不可艱難而不念;不以事牽而不念;不以災患而不念。一句佛號,無分畫夜,不論閒忙,又以六字洪名執持不忘,自然而然能得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得蒙佛接引,決定往生。


 (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中,人人的品位及其所居土,是否都一樣或有差別?為什麼?
  答: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因為念佛的行人,有勤情、定散、事理之迷悟、帶業與不帶業的差異,故往生分有四土之殊,蓮位有九品之設,現在略為說明如下:


 (A)四土往生:
  ⑴ 凡聖同居土:若執持名號,未能斷除見思惑,帶業往生者,只能往生到凡聖同居土。見化身彌陀,聞生滅三十七道品,悟偏空佛性。
  ⑵ 方便有餘土:若執持名號,至事一心不亂,見思惑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土。見劣應身彌陀,聞無生三十七道品,悟真空佛性。


  ⑶ 實報莊嚴土:若執持名號,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能生到實報莊嚴土。得分證常寂光土,見勝應身彌陀,聞無量三十七道品,悟但中佛性。
  ⑷ 常寂光淨土:若執持名號,至無明俱斷盡,則生究竟常寂光淨土。見法身彌陀,聞無作三十七道品,悟圓中佛性。


  九品往生:九品即上、中、下三品,每品各再分三品,若再細論之則如下(出自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
 ⑴ 上品上生:等覺菩薩。
 ⑵ 上品中生:登地菩薩。
 ⑶ 上品下生:地前權教菩薩。
 ⑷ 中品上生:緣覺聖者。


 ⑸ 中品中生:阿羅漢聖者。
 ⑹ 中品下生:初、二、三果的聲聞眾。
 ⑺ 下品上生:國王、大臣發心出家,俱足眾戒,讀誦大乘經典,修一切福者。
 ⑻ 下品中生:一般俱深信切願的念佛人。
 ⑼ 下品下生:為造了五逆十惡,應墮三惡道的罪人,忽然聽聞善知識的開導,頓起信心,發願念佛,至一心不亂者。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雖有四土之別與九品之異,但一往生,則有三不退,即:
 ⑴ 位不退:就是下品帶業往生到凡聖同居土者,也是依蓮華托質,永不退墮人間。
 ⑵ 行不退:三界的見思惑既落,塵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餘土,進趨極果,永不退墮凡聖同居土。
 ⑶ 念不退:破無明,顯法身,生實報莊嚴土,分證如來常寂光土,心心流入薩婆若海。更有「究竟不退」:謂不論定心、散心、信心、不信心等,但念彌陀一聲,或經耳根,雖是不能現世即生,但可在於千萬年劫後,畢竟因斯功德,能得度脫而往生極樂世界。


(六)現代工商社會生活既緊張又忙碌,是否有一「簡易的念佛法門」可行?若有,其從開始到結束,所有過程如何做?
  答: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曾發四十八個大願,其中有一個願是這樣的:「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而不生者我不作佛。」如今阿彌陀佛已成佛十劫了,可見他的願也已成就。所以我們照佛的本願去做,一定能蒙阿彌陀佛來接引往生的
–––– 能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理論根據 –––– 您要能信


  修持此一法門的方法,很簡單易行,最適合今日緊張忙碌的工商社會上班族,其方法如下:
 1・每日早晨,盥洗清潔後,合掌面向西頂禮,禮拜後合掌,稱念:南無(音:拿謨)阿彌陀佛,十口氣,即吸滿氣後,盡氣念佛名號,幾遍不拘;如此十次,即具足十口氣。然後再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南無大勢至菩薩(十聲),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十聲)。


 2・念迴向文:「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面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音:ㄅㄛ ㄖㄜˇ)波羅密。」再頂禮而退,
–––– 能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實際行為 –––– 您要能作


  此法雖簡而易行,但貴有恆不可間斷,寧可提早五分鐘起床,也不可漏失一次,若今晨實在無法分身而漏失掉了,在今日之內,也一定要找時間補回,不能賒欠。如此一直作到自己壽命臨終,一定會蒙佛來接引往生。
※1・若能早晚各念一次,當然更好。
 2・若能燒一柱清香,更有助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