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十二~十三
書十二~十三

書十二~十三


Bg B25

一九四七年
丁亥十一月十二日


書十二  卅六年夏五月十一日

   細閱尊札,懇到無比,真誠披露,得未曾有。復禮既老且病,指僵手顫,無力作書,問如泉湧,如何酬對?(余近年應酬,只小柬數十字而止,從無答君之冗長者。)然萬里遠問,又何可拂,姑擇要答之。利人須先自利,成己始能成人,(印書儘可不必,荒亂之年,尤宜惜費。) 望 君沈默觀心,勿以文字為障。


   所鈔之稿,一一核過。所問各節,另紙批答。足下當知此稿皆是略說,起人正信。若欲實修,更有詳細教授。(不結印亦可觀心,故于坐法,未曾詳列。)凡經典皆有含義,待人引申,何獨此耶?故勸 君力行觀心,自得多聞。


   吾今批答來函,任意塗乙,殊不恭也。但知吾賢實心求法,于跋中頗解吾意。《心地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妙法,一經于耳,須臾之間,攝念觀心,熏成無上大菩提種。」又云:「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唯觀實相真性如,能所俱亡離諸見。」以上經偈望 賢時時溫習修煉,則吾願滿矣。君分別心太熾,當知分別即是忘想,即是惑業,與發心修無念行,正相反。講錄全本經論,無一字無來歷,一一注出,文當倍增,大可不必。答問五條,列後:


 一、問發心與達摩法,及其他圓頓法,異同如何?
   答:名異實同,唯三乘法稍異,宗門進行略異,同以見性為歸。圭峰云:達摩一宗,是佛法通塗,禪教共依,唯入手取徑不同。


 二、問何故宗門須具大福德?
   答:刳心見性,中間毫無境界,與觀行有別,須具真實信心,始能起行。觀門有境界可緣,較易。大信仰即是大福德,非根器薄弱者所能。


 三、問觀心完畢,回向何處?
   答:觀心即是回向真如實際,他佛自佛同一體故,更有何惑?君初入法門,回向他佛亦可。


 四、發心文中,似應增入防魔,除障,證相等文,以為何如?
   答:不必。此是速記之稿,非著述也。(如有需者,可閱《起信論》。)若有真修,必須從師授受,諸境自了,非一言所能盡。


 五、淨土三經,與方等經,所說不同,願聞其故。
   答:淨土之教,以大小彌陀觀經為本。小彌陀主持名,大彌陀主發心,觀經主修觀而發心,此佛語也。方等經中,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雖似更進一層,其實二法,原是一義。而普被群機,但以三經為要,不應獨倡方等高調,以迷中下之機。

   故前書云:太玄則違經。

書十三  卅六年夏五月廿一日

   頃接校正發心稿,即為核定,可行。 君擬先託〔覺有情〕刊布,可哉!可哉!有緣者,自能得之。無緣者,雖強之亦不信。講錄得 君反覆推求,漸臻完善。回思修何行一章,似不相稱,吾當改作之。足下好法樂法,真誠畢露,吾拭目盼其速成,勉之勉之!所問者,答如下:


   一、觀心法門。是如來禪,但須勤修,直下超證,不必看教,如欲看教,以入《楞伽經》,《思益經》,為最。君義學工淺,兩經非宜,唯《心地觀經》最宜,猶恐文多,茲先舉要以餉之。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汝等凡夫,不觀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諸佛菩薩,能觀心故,度生死海,到於彼岸。」又云:「難見難聞菩提正道心地法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妙法,一經于耳,須臾之頃,攝念觀心,熏成無上大菩提種,不久當坐菩提樹王金剛寶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偈云:「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唯觀實相真性如。能所俱亡離諸見。」又云:「觀自身心猶如枯樹牆壁瓦礫等無有異,於一切法無有分別。我觀身心,猶如幻夢,中無有實,念念衰老,其息出已,更不復入。」又云此法名為十方如來最勝秘密心地法門,此法名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此法名為一切菩薩趣大菩薩大菩提真實正路。共二十六句,(《大乘心地觀經》卷八第二頁)可知心法之重要。君此次印書,至欲割產,而吾力阻之。


   請看此經卷二第十四頁,佛說三種十波羅密,一者十種布施波羅密多,二者十種親近波羅密多,三者十種真實波羅密多。前二布施,未名報恩,其第三種,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住無所得,勸諸眾生,同發此心,乃名真實能報四恩。君須力學觀心,是真布施,是真報恩,諸佛印可。


   二、所問治魔等事,舉次第禪為例,異哉!邪執之甚也。禪門無量,大別唯二:一止觀禪,次第法等屬之。一如來禪,只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那有魔境?試問一部《五燈會元》何章談魔事耶?奈何以三乘而疑一乘耶?然則學如來禪,絕無魔乎。曰有。一、因地不真,二、分別心強,三、無師妄為。何嘗無魔。


   反之,斷斷無魔,何必畫蛇添足耶?君樂簡易而修此法,此因地不真也。應知此法是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君須生死心切,求見本性而樂修之,始為正因。餘皆非正。埋頭細細修,勿起分別,以悟為期。有疑儘管問,不可妄為,則魔因斷盡。


   三、問悟後境相。此在發心文中已說明,一切三昧神通等,皆從心現。奈何只知文,而不知義!專務外,而不務內!問名相考據,而不勤觀心!三種是足下貼肉病應力改之。(作此書時,不知仁者在編輯中,始發此種問端,罪過,罪過。然此所言,是極正極要,故仍寄閱。)


   四、降魔及證相,不須列入書中。此屬頓悟門,依師修行,諸佛加被,決定無魔。聞悟即是無生法忍,何論證相。三乘法。不能一氣得無生法忍,故有各種證相,以驗其偽。來書所云:眼涼腹煖,此是四禪八定法,乃止觀禪,非如來禪,急宜捨去。此是無相觀,不宜取境。坐時,不必限卯酉。(子午卯酉是外道之言。)佛法二六時中,四威儀內,觀心不停,唯除食時。故前書云:不結印坐,亦可觀心。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