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尊是老師,比丘是學生,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就是老師對學生們說。
通常世尊說法時,除了比丘之外,尚有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其他人天鬼神畜生之類,這是公開向外對一切魔梵諸天沙門婆 羅門演說佛法。而此處只對諸比丘說,這是關起門來師徒授受,所說之佛法皆出家非家求解脫必修之法門,是專業修梵行的佛法,細緻而簡約,略說學者便能舉一反三,趣入法要,有別於菩薩法,對業餘學佛人要當廣說,所以,世尊對諸比丘說法都很簡短。
諸比丘這是省略語,裡頭還應當有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等出家男女衆,因爲比丘是此等出家衆的表率,只提諸比丘便代表了其他出家男女衆。
所謂比丘,有名字比丘,有自稱比丘,有賊住比丘,有善來比丘,有受具足戒比丘。所謂名字比丘就是姓名比丘,他的名字或綽號叫做比丘,這種比丘不是佛法中之比丘。所謂自稱比丘,一廂情願,自剃頭髮自穿出家衣,打扮成比丘模樣,模仿比丘行爲,如戲劇中演比丘秀,如政客演比丘秀,如羨慕比丘行儀未經受戒自詡比丘,此類比丘都不是佛法中之比丘。所謂賊住比丘,非比丘而混跡於僧團中之比丘,如爲混飯吃僞裝成比丘模樣,如已犯不可悔罪不還俗之比丘,此類比丘死後必墮地獄,不是佛法中之比丘。所謂善來比丘,是世尊所許,稱呼求出家的人「善來比丘」此人霎時鬚髮自落,身著袈裟衣手持瓦鉢而成爲具足戒比丘。世尊最初所度憍陳如比丘及最後所度須拔陀羅比丘就是善來比丘,世尊入滅後不再有新出家善來比丘。
所謂受具足戒比丘,依世尊所制授戒要件,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受具足戒之比丘。
比丘是梵語音譯,出家非家爲永斷煩惱而捨諸一切在家事業,以受在家人供養而活命,受供有二種情形,一者托鉢乞食,二者受在家人請食,因此有學者把比丘翻譯爲乞士,而與乞丐連結在一起,令不深入佛法的人士誤會了乞食之本意。此種誤會不止佛門外之一般人士,連佛門內之比丘及諸大德學者也不辨眞實。
比丘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以釋迦牟尼佛爲榜樣,學釋迦牟尼佛出家非家專精修梵行,代佛說法,傳播釋迦牟尼佛開示顯發之佛法,如同開墾荒地以利衆生安住,若比丘永盡煩惱,福田平整肥沃,如同釋迦牟尼佛應供能令供養者獲福無量,若比丘未永盡無餘,以其出家非家修梵行,雜穢稀疏易除,也是良福田,在家人不揀擇比丘之成就,供養比丘就都在福田上播種如來種子,可見福田茂盛,必然豐收。衆生爲祈福消災求神誦咒,乞神鬼憐愍,不若親手於福田上種植福德。若不信佛,福田之說荒誕不經,若信佛學佛,當知佛法僧戒建立在求福基礎上。
所謂求福就是爲得樂,離苦得樂乃一切有情共同的意願,盡人事聽天命之餘而有所祈福消災之宗教行爲,但我們從有情仍然不免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事實,可知一切宗教行爲只止於心裡寄託,無濟於離苦得樂之目的。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間告訴我們離苦得樂之法,要當永盡貪瞋癡,永斷苦源,苦盡甘來。而永盡貪瞋癡要當親身實踐去貪去瞋去癡,每去一分貪瞋癡便得一分樂,不待空談玄妙,但可於日常生活中體驗離苦得樂,有施能去除貪欲苦,有說願能去除瞋恚苦,有齋能去除愚癡苦。
學佛求離苦得樂之法,有在家學,有出家學。在家以學菩薩行爲主,出家學菩薩行還得完成解脫道。比丘受在家人供養而活命,便是爲實踐有施、有說願、有齋以用去除貪瞋癡,無論乞食或受請食都是自球多福,自我饒益的正命,同時此一行爲令在家人得實踐布施以用去除喜貪,受在家人布施是施予在家人「受」,提供良田使在家人得以種福德,這是利他饒益有情事。比丘受供如施良田,在家人供養比丘如施耕耘,在家、出家彼此自利利他,由此而可知,比丘乞食非乞丐乞食,把比丘譯爲乞士不如理說。
比丘受供養如前文所說,一者乞食二者受請食,受供是爲了饒益有情,並非一定要行乞食才叫做比丘,如耶舍比丘及其五百至友阿羅漢,出家後都只受耶舍之父母所供養。但比丘若不乞食必須受請食,斷斷不可自食其力,若自食其力而活是邪命活,爲什麼呢?在家人才自食其力,比丘若自食其力如同在家人換穿出家衣,也荒廢了良田,世尊所建立的佛法僧戒基礎被摧毀,佛法便也滅了。在中國,頗有出家人不受供養,若不是誤會比丘義,將有莫大的過失,不如還俗去。
比丘是出家男衆的通稱,若女性出家人則稱比丘尼,尼是女義,比丘尼就是女性比丘。一般人看到比丘比丘尼,往往以爲比丘叫做和尙,比丘尼叫做尼姑。尼姑若是比丘尼姑姑的簡稱,叫做尼姑似無不可,但把比丘叫做和尚則不可。和尚是與出家弟子授具足戒的親教師,比丘尊稱與授具足戒的師父爲「和尚」,和尚相當於師徒關係的「師父」。比丘出家受具足戒後若未滿十年安居,沒有種種成就便不具備做和尚的資格,若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後,未滿十二年安居沒有種種成就,便不具備做和尚尼的資格,比丘與和尚是二種截然不同定義的名詞,不可以爲比丘就叫做和尙。但若籠統尊稱一切比丘叫做和尚如同中文叫做師父那樣,似也無不可。
假使我們承認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叫做菩薩,比丘以佛爲榜樣,出家非家,以受供養而活命,實踐自利利他之事業,比丘未成佛前,縱然有成阿羅漢者,有成阿那含者,有成斯陀含者,有成須陀洹者,有一事未成者,豈非也都叫做菩薩?不錯,學佛的本質就是菩薩行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實際上是爲了標示僧衆中師生授課的實況,此時並無在家人在說法會中旁聽,我們斷斷不可因爲沒有菩薩名便認爲阿含經非菩薩法,甚至誤會世尊未曾說菩薩法。